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送礼物,要对症下药 (第1/1页)
回到宿舍里,陈斯年打开电脑,开始码字。 虽然他的《从契约到爱情》写的不错,更新速度也挺快的,可是一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受题材限制,注定没法在孤儿中文网上出圈大火。 可是毕竟是陈斯年出品,文笔自然是不必说,人物对话、矛盾设置、情节冲突都做的很到位。 倒是很适合影视改编的。 李民的声音影响了陈斯年的创作。 “知道了,下次肯定注意,不给您丢脸,我这就去交罚款。”李民冲着电话里说道。 “不会留下案底,这事,我问了的。”李民继续解释。 “别让妈和我通电话,我……喂,妈!你放心,没病的,交易之前我们相互查过绿码!”李民放下手机,叹了口气。 陈斯年回头,看了眼。 “骗到钱了?” “什么叫做骗呢,我爸妈的钱不就是我的钱吗?”李民叹了声。 李民也很无奈啊,倘若不是真的差钱,他又怎么会出此下策呢。 “你520准备向赵婷告白?”陈斯年问道。 李民每个月生活费算不少的了,可为了给赵婷买礼物,预算不够,这就很让人惊讶了。 “差不多吧,买个礼物很正常。” 陈斯年很好奇李民会送什么别出心裁的礼物给赵婷。 “什么礼物?” “还能什么,自然是女孩子喜欢的包包、化妆品、首饰之类的。”李民很自然的说道。 陈斯年不知道为什么,很容易的就能判断出李民舔错方向了。 “你确定她需要这些?” “这些是最常规的,不让人特别喜欢吧,也能让人不讨厌。” 陈斯年若有所思。 “你说的好像没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李民眉头一皱。 “什么问题。” “人家未必接受你这么贵重的东西。”陈斯年分析道。 “为什么这么说?” 陈斯年突然觉得自己贼牛逼。 这其中的问题他看的很清楚,可是李民却看不明白。 “很简单啊,我就举个例子。” 陈斯年很容易就找出失败的典型,他说道:“有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喜欢一个女孩,他打篮球贼牛逼,某天得到了mvp的奖杯,兴致冲冲的送给喜欢的女孩,企图感动女生求交往,你觉得女孩敢收吗?” “或许人家并不感兴趣。” 陈斯年打了个响指。 “再举个例子,你在路边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女孩,想要去加个微讯,然后上去送人家一个钻戒,然后说妹纸加微讯啊,你觉得人家会加吗?” “可能人家会以为钻戒是路边摊两块买的,泡水里就掉色。” “就是这么个意思,送礼物,最重要的是合适。”陈斯年说道。 李民又有疑问了。 他要是知道赵婷需要什么、缺点什么,他肯定会直接就对症下药了。 可又不是赵婷肚子里的蛔虫,他那儿知道啊。 “话是这么说,可合适的礼物多难选啊。” 陈斯年很奇怪啊。 这很难选吗? 为什么他感觉特别简单,结合赵婷的家事、背景、现状,很容易分析出送什么礼物合适啊。 “不是难选,是你没用心。” 陈斯年觉得自己说的这话好熟悉,像是某人说过,不知不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记下来了。 “那你说送什么好?”李民问道。 “这就要分析她目前的现状了,你说过赵婷家世不错,只是最近家庭突遭变化,这也是她不得不勤工俭学出来摆摊的原因。”陈斯年分析道。 “说的没错。” 肯定没错啊,也不看谁的徒弟。 “从家庭背景入手,赵婷之前肯定吃穿都不差,你送的品牌用品对她来说也不过是曾经的日常用品而已,人家并不感冒。” 李民若有所思。 “继续说。” “那是以前,在看目下,现在赵婷的家里肯定特别困难,你突然送给贵重的礼物,她肯定知道价值,多半会拒绝。” “直接说送什么好。” “别急啊。” 陈斯年摆了摆手,这就是相知课题中学的知识,慢慢分析道:“结合来看,她现在肯定是特别脆弱敏感的时期,这个时候应该送能帮助到她,让她觉得感动的。” “妈的,能不能别分析了,直接说送什么。”李民已经不耐烦了。 “送个棚子!”陈斯年说道。 “嘛玩意?” “还不如花钱买个棚子,就搭在她每天出摊的地方,这样不论下雨还是刮风,都可以照顾到她。” 李民细细一想,突然眸光大亮。 赵婷的固定摊位是交了钱的,不用担心搭棚子被别人占这个问题。 而且,搭棚子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确实能帮助到赵婷。 李民越想越兴奋。 我滴妈耶,这个想法也太牛逼了吧,我怎么没想到? “好兄弟,我决定了,就花钱买点材料,给她搭个棚子。”李民眼睛亮了起来。 “这就对了。”陈斯年点点头。 “看不出来啊斯年,这和萧楚女没谈恋爱多久,就如此牛逼了,实在是佩服。” 这不废话嘛。 倘若恋爱有段位,萧楚女就是王者,陈斯年就是青铜。 可某一天,萧楚女非要带着陈斯年一起上分。 王者带青铜,至少上到黄金吧! …… 李民上淘宝买简易大棚套件去了,陈斯年则继续码字。 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这夜,夜长梦还多! 第二天,周二到来。 距离酒店、旅馆饱满的日子只剩下三天了。 早上一共是两节大课,一节大课是戏文系的故事编写,一节大课是新闻系与戏文系的公共课传播学。 故事编写课上的挺快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根据三个词写作上了。 而这一堂课的三个词是。 破产、挖矿、特斯拉 陈斯年写了一个因为特斯拉总裁一句话而掀起了蝴蝶效应的故事。 这个故事编写的标题叫做。 《人在天台,风大》 第二节大课是新闻传播学,毫无意外的碰到了日渐消瘦的宋清曼。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