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竖子欲反乎 (第1/2页)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袁术带兵进攻皇宫?杀尽黄门?”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 荒谬吗? 第一反应是荒谬,但仔细思考,袁术那家伙还真的干得出来这事儿! 何进死了,如果袁术不采取任何行为,那么当宦官再次掌权之后,袁绍袁术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 别说他们是袁家嫡子、长子什么的,袁家真正金贵的下一代继承人是袁基,人家才是真正的袁家下一代核心人物,乃是安国亭侯。 安国亭侯这个爵位听上去没什么,就只是一个小小亭侯而已,但袁家上一代家主,袁基他爹是安国宣文侯,上上代家主,袁基他爷爷是安国康侯。 安国某某侯,可以基本上看作是袁家家主的标配。这就和五代之时,太子一定是开封府府尹一样,都是标配。 而且,袁基还尚公主了,他老婆是大汉正牌公主,如果不出意外,他和公主的第一个儿子,将是下一代袁家家主。 这样的关系网,这样的人脉,这样的身份,袁绍和袁术拿头和袁基竞争? 实际上,他俩在继承袁家资源方面确实是竞争不过袁基,所以才一个聚集游侠,当游侠领袖,一个走士人路线,成为党人领袖。 所以,号称官路亨通的袁术,路中悍鬼袁公路,如今也不过才是虎贲中郎将,至于袁绍,如今不过是西园八校尉中的一员。 这样的官位,在普通人眼里已经很高了,可是和袁基相比,那就是個渣渣,如今的袁基,已经是三公九卿之一的太仆,是正儿八经的九卿,是真正的朝廷核心。 袁绍还在充当何进的谋主,真正严肃的场合,袁绍都不一定有说话的份,而袁基已经可以直面何进,可以直面宦官乃至直面天子了。 当然,可以直面何进,不代表各方面可以和何进相提并论。但至少人家在何进面前,能站着说话。 而袁绍,已经和何进建立了君臣关系,何进是君,袁绍是臣。 清楚这些高层才知道的内幕之后,荀彧就知道,袁术如果不想死的话,只能带兵冲击皇宫了。 但知道归知道,痛骂袁术不得好死的时候,也不会嘴上留情。 “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 “竖子欲反乎?” 哪怕明知道这不过是幕后黑手抛出来转移视线,搞阴谋诡计的,但此刻荀彧还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这干的事人事儿? 和人沾边的,他俩是一点儿都没干! 到了此刻,荀彧对于两兄弟的观感,已经降低到了没法说的地步了。 “曹cao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这一瞬,荀彧的脑海里就浮现了曹cao这个小个子的形象。 其实,曹cao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高富帅,那个时候的曹cao,在整个洛阳城都是有名的浪荡子。 后来,曹cao修炼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出了些问题,然后就从大高个大帅哥,变成了现在的又矮又挫。 荀彧一边继续看下去,一边思考曹cao的性格、过往,年轻的时候,设下五色棒,连宦官的人都敢打,那时的洛阳治安确实好了很多。 后来明升暗降,再后来征战黄巾…… 一步步的捋下来之后,荀彧发现,以曹cao的性格和能力,还真的有可能这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这所谓的三国演义,到底是什么? 看完第一回的时候,荀彧认为这是有人故弄玄虚,就是为了通过谶语来预言大汉朝必将灭亡,妥妥的反贼行为。 看完第二回的时候,荀彧觉得,幕后黑手对大汉朝高层政治运转是懂的,要么是两千石高官,要么是世家嫡子,否则,不可能懂这么多。 可今天,看完了第三回的上半部分,荀彧的心理忽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推测:这会不会真的是某一种未来?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荀彧已经冷静下来了,但内心中却充满了怒火。 一个区区董卓,能有多少兵马?就算如今他屯兵河东,又能养得起多少兵马? 核心部众不可能超过两万,即使加上号召的羌人炮灰,也不可能超过五万。 更重要的是,他能带多少兵马前往洛阳而不被大家提前发现?数千人顶天了。 区区数千骑兵,就能横行洛阳? 开什么玩笑? 大汉朝的中央军都不止数千人! 洛阳城光是守门的城门司马都有十二个,哪怕一个城门司马只有三百兵马,这也有三千六百兵马。 至于西园军,更是有八个校尉之多,哪怕一个校尉只有一千兵马,西园八校尉加在一起,也有八千以上啊。 更何况还有何进麾下的中央军,洛阳城内的职业士兵,数目此刻至少在两万以上,这么多职业中央军,能被区区数千西凉骑兵震慑的不敢动弹? 荀彧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反正他想的是内外勾结。 第一反应就是,董卓和关东士人勾搭上了。 接着,脑海里就浮现了董卓的资料。然后荀彧就知道了真相,董卓是袁家的人,董卓这是和袁家勾结上了。 准确的说,是袁基为了打压袁术袁绍,可以抬高董卓的位置,让董卓和袁绍袁术两兄弟打擂台? 至于袁基为什么这么做? 很简单,袁家已经足够鼎盛了,四世三公的显赫,已经达到了极致,在发展下去,那就是自我毁灭。 如果不造反的话,袁家到现在的地步,只需要一直守家就行了,像袁术袁绍这样的激进派,是袁家最最厌恶的。 所以,趁此机会,打压一下二人,然后让袁术和袁绍再开一支,成为某个支脉的家主。 一方面保持了主脉的稳定,一方面对袁术、袁绍攻打皇宫的行为,表示切割,简直完美。 果然,接下来的发展,和荀彧预料的一模一样。 谷誏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绍曰:“朝廷新定,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