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070章 袁崇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70章 袁崇焕 (第2/3页)

盘算着怎么从袁崇焕这里再搞点钱。

    他露出悲苦之色,抬头望向辽东方向,低声呜咽:

    “小老儿姓柯,名震恶,家中三子,都去辽东打仗了,不知死活,几年没回个音信儿,家中二十亩薄田,去年开始,除了正赋,要交什么辽饷,去了七八成,眼见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小老儿颇识得几个字,便出来算命!”

    “七八成佃租?那你们吃什么?”

    袁崇焕大吃一惊,他久在岭南,从不知北方百姓压迫如此之重。

    贪官污吏上下其手,小民日子过不下去,便被逼成流民。

    朝廷规定辽饷只在原有田赋上每亩加银两厘,为何御旨出了京城,就变成每亩交两成?

    在各级官吏的暗箱cao作下,农民的负担增加不止十倍。

    “一群仆街仔,只知捞银子,几百万两民脂民膏砸进去,次次打败仗!衰仔!”

    袁崇焕摇头叹息,他对北方官僚的不满,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柯瞎子没听清袁老爷抱怨,继续向他诉苦:

    “若不是小老儿年岁太大,宫里不要咱,早让敬事房刘一刀割了,进宫吃香的喝辣的,不用天天躲城门下喝西北风,早晚冻死饿死,被野狗啃了尸身。”

    袁崇焕见老头可怜,不由喟然长叹。

    他在岭南时,便立志拯救天下苍生。然而救一个两人却不是他的理想:

    “老人家遭罪了,等平了辽东,就不收辽饷了,日子就好过啦。”

    那老人不依不饶,继续问道:

    “老爷,你说说,几年可平辽?什么时候才不用交那狗日的辽饷?”

    袁崇焕心中怒道:辽镇军头个个该死,可恨他手中无尚方宝剑,否则定亲手斩了这群武人!

    “老爷,几年可以平辽?”

    “辽事艰难,怕要五年的,老人家,我看你身子硬朗,能活到那时候的。”

    袁崇焕有些走神,连忙招呼森悌老弟再给钱。

    书童又打发给老头几文钱,挥手让老头离开。

    “老爷面善心善,龙骧虎步,将来必位极人臣!”

    柯瞎子告别两位贵人,一溜烟跑了。

    “老爷,只剩下盘缠了,你这样天天撒钱,再过几日,咱们也要出来给人算命了。”

    袁崇焕不理书童。

    这时,城墙那边打了起来。

    身材瘦弱的兵马司根本不是流民对手,他们虽拿着顺刀火铳,不过这些兵器只是摆设而已,连鸡都杀不死。

    “开门!老子去年冬天就阉了,割得干干净净,一点没留!就住在这儿等着,等着进宫做事儿,服侍圣上,给咱大明朝效力!你这狗日的,拦着老子不让进,不让老子孝敬万岁爷!老子跟你拼了!”

    一个身材粗壮,满脸横rou的大汉一脚踹开挡在身前的小兵,对后面一众阉人叫道:

    “龟孙儿不让咱进,不让咱活,打死他们!打!”

    阉人们像打了鸡血,捡起木棍石块,朝兵马司士兵身上砸去。

    兵马司士兵被打的鼻青脸肿,一哄而散,朝四周逃去。

    袁崇焕在后面看得是津津有味,他这几年为考取功名,下了狠心,把精力都放在四书五经,寻章摘句上,所以对这国朝典故,京师风情了解不多。

    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长点见识。

    有明一朝,从宣德年间开始,自阉进宫的人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关于自阉的原因,除了极个别变态分子的不良癖好,绝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改善自己极度悲惨的生存状态。(注释2)

    当然,也有一些可怜的小孩被父母残忍阉割,被卖给人贩子,被迫进宫。

    对生活在兵变、天灾、苛政下的大明百姓来说,进了宫就不会被饿死,不用去吃观音土,也不用易子而食。

    甚至可以吃好喝好,和宫女们发生一些超越性别的感情。

    当然,如果稍不留神,还可能混成刘谨王振魏忠贤这样的大人物,从此光宗耀祖。

    根据著名的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在人在食物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其他需求就可以被忽视甚至完全压抑,当然也包括那玩意儿。

    所以到成化年间,全国各地自行自宫,要求进宫服侍皇上和后宫的忠义之士,已超过两千人,而且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明中后期经济逐年恶化、政治腐败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京畿地区自宫的男子越来越多。

    刘招孙的拜把子大哥魏忠贤,便是这千千万万自宫大军中的一员,只不过因为魏公公后来成了九千岁,所以人们才记住此人。

    据史书记载(注释3),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明年,会有一支超过两万人的准太监大军涌入京城,乞求朝廷给予工作。

    他们表示什么工作都不挑,他们的卑微要求遭到拒绝后,很快由忠勇爱国的准太监,变成为一群喧闹好战的暴民。

    所幸大明余威犹在,在礼部兵部合力打击下,这群乌合之众被赶出京师,一些人因无颜见江东父老(像魏公公这样衣锦还乡的毕竟是少数),最后选择了自杀。

    眼前这群阉人,便是万历四十八年,涌入皇宫的两万自宫大军中小小的一支。

    更多准公公,还在前赴后继赶往京师的路上。

    这样的荒诞历史场景,若非亲眼所见,没人会信。

    “我也不信。”

    袁崇焕摇头道:

    “我大明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竟然如此!可悲可叹!”

    袁崇焕久久无语,有些心烦意乱,决定先回会馆。

    这时,崇文门里走出群锦衣卫,皆是飞鱼服绣春刀,颇有气势。

    锦衣卫中有两个中官。

    中官的出现,立即引发周围狂热的叫喊。

    望着鲜衣怒马的公公,为了生存而自宫的男人们,此刻都感觉到了人生意义,这就是他们要活成的体面样子。

    于是,流民们扬起手中木棒,更加卖力的揍向兵马司士兵。

    “打死他们!不给老子开门!”

    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