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 (第1/3页)
卑沙城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南峰的山脊上,延绵五千米,又名毕奢城。 由东晋末年,即公元404年后,在辽东兴起的高句丽族人在大黑山修建的山城,是当年高句丽人统治大连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西晋以前,尚无高句丽侵入辽东半岛。东晋咸康七年,前燕的慕容皝又兵分两路东伐高句丽,“烧其宫室,毁丸都城”。 此期间,高句丽仍有在大黑山筑城的机会,至五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慕容氏势力日趋衰落,高句丽政权乘隙而入,向西南扩展。东晋义熙六年(410)以后,高句丽的势力占尽辽东半岛。这时,高句丽在大黑山构筑城堡已完成。 公元645年,唐军收复辽东,668年灭高句丽。 黄浩一举夺下卑沙城后,心中激动不已。此刻,他站在城头最高处举着望远镜四下张望。只见石墙随山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伟岸奇俊,蔚为壮观。城内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尽管如今的山城已有部分倾颓,但当年壁垒森严的景象依稀可见。 放下望远镜,黄浩开口对众人说道:“传我的命令。登州镇守府立刻发出公告:登州以及山东各地,凡愿意移民辽东的老百姓,背嵬军节度府将给每户丁男及中男受田百亩,其中十五亩为永业田,可传子孙;八十五亩为口分田,死后还官。老男、残疾者授田四十亩;寡妻妾授田三十亩,若为户主者再增十亩永业田。凡是愿意前来垦荒的农户,节度府按照丁口免费补偿农具和马匹,并且无偿提供一年的口粮。第一年官府免征田赋。第二年,十税一,此为永例!背嵬军的治下,永不加赋!” 黄浩的“十税一”和“永不加赋”在登州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尤其是黄浩承诺无偿提供前往辽东垦荒的百姓粮食和农具,甚至还给每户一头大牲口,这让人们极度怀疑这是一个圈套,真正报名的并不多,所有人都在观望。 黄浩却并不在意,他先把背嵬军中家属全部迁到正在施工的滨城,即后世的大连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黄渤海交界处,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这些军属被安排在碧流河两岸开垦自己的土地,由军队负责给他们建设房屋,这些房屋清一色的都是青砖瓦房。与此同时,黄浩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在此之前,大批的工匠已经先行抵达滨城。新组成的工匠营在滨城专门的工业区安装各种设备,修建炼铁高炉,修建水泥窑。在大黑沟山下建设军马场。海湾里开辟晒盐田,安装畜力和风力抽水机。大连附近海域的盐浓度很高,在后世也是最重要的产盐地;除了晒盐池,海湾里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船厂正在建设。整个滨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把这些事情安排完后,十月份的某一天,黄浩将滨城的民政工作交给了七叔黄揆跟进,然后带领八百警卫营官兵,全副武装登上三艘最新式的飞剪船,扬帆出海,不知去向…… 大唐说是盛世,其实从立国开始就烽火不断。唐初,征服东突厥后,主要解决西突厥侵扰,以恢复两汉以来对西域的统治。由于战乱,唐玄宗两度下诏禁止西域与大唐的经济往来。 陆上贸易之路受到限制,使得海上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起来。这一时期,新兴的阿拉伯帝国,通过战争控制了波斯甚至整个西亚,也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海上商路。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海上互市,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商圈,双方的贸易直接影响东西方市场,直到黄巢起义才中断了海上的贸易。 九世纪末阿拉伯作家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曾记载的黄巢广州屠城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出了个叫黄巢的人物,他从民间崛起,非皇族出身。此人初时,仗义疏财,后来便打家劫舍。他在众多城市中,选择了攻打广州。攻破城池后,屠杀居民。这里是阿拉伯商人荟萃的城市,所以,有十二万寄居在城中的外国商人被杀,这个确凿的数字是根据中国按人头数课税而算出的。此外,黄巢还把那里的桑树都砍光了,为的是让阿拉伯各国从此断掉丝绸的货源……” 这位阿拉伯作家很卑鄙!他没有记录黄巢为什么会大开杀戒的真正原因,因为他根本不敢写。黄巢不是疯子,但他绝对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安史之乱时,阿拉伯人趁机作乱,他们联合广州城内的胡商(外国商人,其中以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主)在广州城内烧杀抢夺,jianianyin掳掠,原本繁华的广州城沦为炼狱,他们撤退时广州已经遭到屠城,成为一片火海。 而面对这么一件耻辱的事情,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对曾经屠杀过广州百姓的胡商依旧敞开大门笑脸相迎。正所谓“正义即将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黄巢起义让这些恶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这些胡商们厚脸皮的再次居住在广州后,通过贸易赚取大量金钱,在广州过着他们的悠闲日子。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人口迅速膨胀,达到了十二万之多,要知道当时的广州也只有二十万人。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越来越衰落,广州天高皇帝远的,唐王朝的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强,再加上广州胡商的人口占比高,广州已经差不多是胡商们的天下了。 于是这帮家伙喧宾夺主,不把广州官府放在眼里,又开始欺压当地百姓,侵夺本地百姓的田产。879年,黄巢起义的军队兵临广州,并强行攻克广州城,占领了这座城池。黄巢的部队进城后,就开始张榜安民,宽慰百姓:“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勿恐。”百姓们这才放松警惕,欢迎起义大军。 对于百姓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