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天子 (第2/2页)
。 只是也没什么可值得开心的啊,这九儿怎么就那么开心? 不解的问到:此布告,未能尽数卫之恶行,上君为何如此高兴。 九儿捋着胡须说道:此布告,周王以为能平息事端,却不知与吾等绝妙之机。郑国,岂是自由兴兵之地? 左穆这才明白,九儿这次是要让卫国掉层皮下来。 一路上左穆看得出九儿对卫国等行为,其实已经是忍耐到极限了。 其实以他的实力,都可以对卫国的军队先斩后奏。 毕竟是天子上卿,在一定程度上比诸侯的地位还要高。 但他依旧克制自己的愤怒,依旧依法办事。 一个被后世诟病的小霸王,是如此的守礼。 却不知为何? 后世把他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之徒? 左穆突然想到曹cao,后世也是如此诋毁。 难道是每一个后世,都是未来人,进入那个世界,刻意毁坏华夏道统与文明? 如今看到活生生的寤生,更是悲叹! 后世为了污名九儿,连寤生都说成逆生? 这分明就是一个故意引导,难道是九儿的仇国,刻意丑化于九儿? 如果要说,九儿阴险,哪如今的天子? 卫国? 那该叫做什么? 到底是谁在破坏着让孔老夫子都大为赞叹的《周礼》? 九儿见左穆沉思,脸色有些歉意的说道:先生子美,吾有意让天子见到先生,实乃吾故意而为之。望先生勿怪,九儿自作主张,未先告于先生。 左穆听九儿提起此事,装着生气的样子说道:九儿这么做,吾许一次!若此乃郑君所为,吾必全身而退,隐与山野之间,从此弗再相见。 九儿赶紧躬身行礼,连说数声:先生告罪,九儿知过矣! 左穆倒也不是太过在乎,其实觉着九儿如此利用自己,倒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 不过,心里还是不希望他的这种智慧,用到自己身上。 但是一个未来的人,尤其是融合了一些花巾知识的人,知道九儿这种行为,放到历史中任何一个帝王,连根毛都不算。 人家用完之后,还马上还向你道歉。 可见,春秋不仅礼仪周全,君子之风,依旧不减。 就算周王,虽说左穆不喜,但做事比起后世之王,绝对算得上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了。 其实,这个时候的左穆认知,仅限于花巾和他的无知而已。 后世中即便到了宋,大家做事也都是规规矩矩的。 实赖后世明君,发现孔老夫子道理奥妙之所在。 大臣也并未到了愚忠的地步,注解过头的是朱子,他过分解读夫子言论。 却不懂夫子的核心乃是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与人之善恶一体的理论。 直到西方出了一个“马斯诺”,搞得好像是他第一个提出,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般。 如果,孔老先生强调愚忠,就不会出来百家思想。 也不会有因材施教的伟大理论了。 荀子也不会从老夫子身上学到那句:“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的道理。 青于兰,不是比兰更兰,而是和兰不同。 人家告诉你一个道理,向老师学习,不是成为老师,而是成为自己。 多么高明的思想,为何后世却无人能解读? 所以荀子称孔子为夫子,那种敬仰之情可见一斑。 什么叫“青于蓝”?青于蓝就是自我价值,就是“仁”! 后世不懂先贤之高明,抱着西方的理论,当作宝贝看! 呜呼!哀哉! 当日,九儿和左穆便迫不及待的踏上归郑之路。 左穆将第一次,见证春秋真正的战争。 郑卫之战,让左穆竟然生出不少期盼。 他将亲眼见证春秋真实历史,真实的春秋文明! 华夏的最高文明!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