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司宫 (第1/2页)
至于信倌的事,诸侯各国惯例,他们只是负责送信! 各国不成文的惯例,负责部分情报输送,他们只负责送和收,其他一概不管! 但是久而久之,倒成了打探消息之所在! 这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不然大家相隔那么远,又如何知道对手信息呢? 说句直接点的话,乌鸦别笑猪长的黑。 想通过后世所谓的强行拷问! 你只要敢开这个头,哪以后就自己养信倌,满世界建立驿站去吧。 这个世界的信倌,表面只属于天子,但是各诸侯国,都是要花粮食养着的。 名副其实的共享移动通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无论是周室天子,还是诸侯各国。够忙碌着收获粮食,士卿大夫忙碌着计算着上交国君的粮食。 而国君则算计着上交天子的粮食。 此等琐事,九儿已经安排祭足妥善处理。 祭足经验老道,自是处理得当。 九儿则亲自四处发送收秋神器碌碡去了。 原来左穆打仗回来,知道要收秋,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制作碌碡。 当左穆把数千只“碌碡”交给九儿,九儿得知用处后,高兴的抱着左穆转了好几圈。 虽然左穆暗叹,他喵的这哪有一丝国君的样子,但他确实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君! 九儿其实更知道对左穆而言,封赏已经无法留住其人。 唯独把左穆当成朋友、知己、兄弟。 即便是太司宫眼珠子掉一地,也无法理解自家主子的心思! 九儿朴素的用人观,透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用人先要识人,识人不光是识人之才能,还要知道他的喜好、信仰、观念、行为、品德、智慧! 识人的根本是让双方发自内心,由衷的欣赏彼此。 忠,是相互的! 九儿似乎已经做到,因为他很短的时间,获得左穆如此多宝贝——碌碡、石磨、竹筛、木扬铲、簸箕、大水缸、各种商器无计其数。 尤其是这碌碡,一发下去,郑国的老百姓都沐浴斋戒、磕头祷告感谢九儿功德。 谷场中用了碌碡之后,老百姓脱粒效率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是跨世纪的提升! 这也是左穆当年看到有桥氏收粮拿着“打子”,一天下来还脱不了两车麦粒,便制作了碌碡。 没想无意的一个行为,如今倒变成了郑国富民的手段。 更没想到会有就此改变了这个世界! 往年一个秋收,老百姓的忙上两个月不止,如今半个月都用不了。 收完家中粮食,闲下来的农人,还四处揽活干,临近宋国的郑国农人,拉着碌碡去人家地盘上去做买卖。 收五天换一车麦子。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宋国的很多大夫都拉着粮食来郑国请碌碡。 一时间奔碡相告,都惊动了阵国。 闲暇的农人,九儿便按着左穆的想法,开始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沟渠灌溉工作。 深秋的土地还未冰冻,所以引水拓沟是一年中最佳时节。 河水引流成渠水,渠水灌溉井田,田地更加肥沃。 待春季来临时,种子入土后便会很快长出嫩芽,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水是农业永恒的话题! 左穆让秋收效率提升,解放出的劳动力,九儿马上投入灌溉渠道建设当中。 左穆名声更是如日中天,都到了开口必言子美的地步。 一战成名,足以立足朝堂。 这农具的空前盛世;商贾之物、商庄在大夫原繁更是刚刚开张,便在郑国出现了一售而空的景象。子美成了众人嘴里的神! 九儿这半年见证着左穆创造的奇迹,看着自己粮仓溢满的粮食,百姓对他的认可。 就连自己母亲都赞许不已。一切的一切已经让九儿脱离了崇拜敬仰之心。 忙里偷闲的九儿,把众位大夫齐聚一堂,商议为左穆立个功德碑呢! 提议居然大家的态度高度的一致,立!不仅要立碑,还要修庙。 一个个兴奋的都和给自己祖宗立碑盖庙一般。 几天之后左穆才知道这么一回事,赶紧从贾村赶回,拿出一副公于天下之心的态度拒绝着九儿离谱的想法。 左穆知道,九儿已经无法表达对自己的认可,只能把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