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返回赫尔洪得 (第2/2页)
。他要负主要责任!” 他在指挥找到了布柳赫尔,从正在接受作战任务的人群中挤到了元帅身边。 “元帅同志,您太不了解炮兵了。炮兵阵地这么设置是有很大隐患的!万一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只需要一轮齐射。我们的火炮全部都会被炸上天的!” 布柳赫尔:“上校同志,不是我不了解火炮,是你不了解我们面对的敌人。” “中国军阀的部队我太了解了。你让他们守住一个地方,他们还算能守。进攻这个词,不在他们的词典里。至于他们的反炮兵作战更是无稽之谈,他们的火炮战术还停留在普法战争时代呢。” 按照布柳赫尔的作战计划,这个先遣营应该是可以直接推进到乌拉尔附近的。既然现在部队推进不了。那么一定是因为对面的军阀把本钱用上。 这个本钱,指的就是存数稀少的精锐部队。实际上也正如布柳赫尔的判断。维持住阵线的部队是从哈尔滨调来的卫队营。 布柳赫尔看了看手表,距离空军预定到达的时间还有十分钟左右。现在是时候开始进攻了。他没管炮兵团长,而是拿起了电话。 “各炮兵单位注意,提前对各预设攻击目标进行校准射击。校准完成后以每分钟三发的速度进行炮火准备。” 炮兵开始开火。 除了76.2毫米火炮以外,炮兵团还带来了十二门1909式122毫米火炮 这种火炮是沙俄时期研制的火炮,木质包钢炮轮。 1.3吨重,最大射程7700米。炮弹四十一斤重,内装炸药七斤。差不多是半个150重炮的水平。 战壕里的东北军步兵只好静静的听着炮声,时不时就有人被火炮炸死。 平日里不学习先进的战争技术,到了战时,那就是‘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白白挨打了。 炮弹炸了大约五分钟,有人要逃离阵地,被督战队拦了回来。 呜呜呜—————— 天上传来了飞机的引擎声。 林登万出了指挥部,拿着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 十二架飞机组成了编队,这些飞机慢悠悠的飞着,林登万看见后第一感觉就是飞机翼展极大。 飞机下面的起落架是固定死的,根本没有收回去的打算。 机翼上的蒙皮还是波纹状的。这种早期的轰炸蒙皮几乎是没把空气动力学放在眼里。 这些玩意就是苏联在1925年研制成功的TB-1轰炸机,双引擎设计。 之前和俄军的骑兵先遣营交战的时候大雪纷飞,早期飞机在恶劣天气下也很难起飞。自然见不到他们的踪迹。 现在雪停了,这些飞机自然也就冒出来要干活了。 林登万:“带不走的东西全部破坏,等俄军空袭完毕后就开始撤退。” 两个旅长终于得到了林登万的命令,有电话打到前线通知情况的,也有电话打到后勤部门通知销毁补给物资的。 旅长:“前线说现在正在遭受炮击,要不直接撤退吧。” “不行,炸弹丢下来的时候,在战壕里至少是有掩护的。要是离开了战壕,在空旷地区被轰炸,到时候伤亡会更加惨重!” . 俄军的炮弹开始越来越密集了,76.2毫米的炮弹打在战壕的空地能留下一个半米深一米宽小坑炸弹。 122炮弹砸在阵地上能砸出一个七十厘米深,两米四宽的坑。 威力最大的还是刚刚被俄军缴获的两门150炮,炮弹炸出来的弹坑三米五宽。 东北军阵地里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炮击的结束。 在战壕里等待炮击是痛苦的,炮弹随时都会带走生命。每个士兵都不知道下一个死的是自己,还是战友。 “我受不了了!” “别出去!” 一个士兵枪都没拿,翻出了战壕要逃离这里。他身边的人还没来得及拦他,就让他跑了出去。 一发炮弹袭来,一些rou渣被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送回了战壕。 “cao!” 天上的轰炸机慢悠悠的终于飞到了东北军阵地上空。飞机机腹的舱门打开,一颗颗炸弹从天空投下。 阵地上的尘土被炸出七八米高,冲击波便足以收割走十几米范围内的性命。 在另一面,俄军阵地上的步兵看着飞机投下的炸弹发出了阵阵欢呼。俄军政委和军官带头冲出了阵地。 在他们身后的是端着步枪的俄军步兵。 “乌拉——” “乌拉——” 炸弹全部投下后,这些飞机慢悠悠的掉头离开。炮声也停了下来,这是防止炮弹破片伤到友军。 炮火停了下来,只有俄军步兵的喊杀声。 早就接到命令的东北军步兵直接开跑。阵地上重机枪继续开火压制,他们必须给撤退的友军争取时间。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机枪瞄准一处就是十几发子弹射去,谁敢站着冲锋,就射谁。 俄军不少步兵在冲锋的路上被重机枪打死。 “连长,该撤退了!兄弟们都走了。” 这名连长找来了两个手榴弹,一个放在机枪机匣盖上,一个放在底座下面。拉开引信后也跟着撤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