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_357.邮票交流会(求订阅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7.邮票交流会(求订阅哈) (第3/4页)

雷动。

    齐德当然只是开个玩笑,因为接下来是开渔节最重大的仪式——授旗仪式。

    海风呼啸中,一排排的展架被推上台来,上面插满了FLAG。

    猎猎红旗在海风中摇动,船老大们排队登场。

    每一面旗帜上都有字,水水高产、风风平安、鱼获满仓等等,全是祝福。

    王忆收到的红旗上写的字比较独特:祖国万岁。

    他觉得这红旗挺好,可以带回82年,到时候看女排比赛的时候让王状元上去摇旗,这崽子肯定摇的飞起。

    授旗仪式的时候就是傍晚时分,这样授旗结束活动便暂时落下帷幕。

    舞台不撤走,游客或者当地百姓喜欢唱歌的可以上去唱歌、喜欢跳舞的就去跳舞。

    反正今天就是一个乐呵。

    只要上台表演的不管水平如何,都有一份礼物。

    是个盲盒。

    王忆扛着旗去跟接待人员告别,接待员还挺想挽留他的,说道:“王总,咱们的开渔节分为两场,下午这是开幕式,入夜后还有文艺汇演。”

    有游客听到了好奇的问道:“文艺汇演?那有没有请明星呢?”

    接待员四两拨千斤,笑道:“我们福海开渔节的演出主力军历来都是本土的渔哥渔嫂,别看他们没有名气,但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帅哥晚上来看吧,相信我,表演真的很精彩。”

    游客肯定来看,要不然来旅游图什么?

    齐德急匆匆走过,看到王忆扛着旗便打了个招呼。

    得知王忆晚上有工作安排他没有强留,说道:“开渔节之后咱们本地还有个节日,是谢海节,十月举行,王总你记得留出时间来,到时候一定要来参加。”

    王忆疑惑的问道:“谢海节?也是咱们本地的传统节日?”

    远处有人招呼齐德。

    齐德回了一声然后拔脚就走同时回头对王忆笑:“不是,是咱们县里为了给旅游业加油特意举办的活动,今年是第一届,这个很热闹,到时候真有明星到来。”

    他离开后这样王忆也要离开了。

    走之前他先去看了停靠在码头上的蓝海十号。

    蓝海系列游船都是现代化船舶,这船足足有二十米长,可是不小呢。

    船身通体洁白,曲线有些古板,不像这两年出产的游船一样曲线流畅、造型优美。

    船体被洗刷的干干净净,船舱也被打扫过了,上面说是一尘不染毫不夸张。

    王忆进船舱一看。

    39个座位井然有序,前面还有个大屏幕呢。

    这时候有管理员上来跟他交接游船。

    王忆给他递了一支烟,船下有人吆喝:“小王、小王,哈哈,我刚才就想找你,你跑的好快。”

    是波叔陈进波来了。

    王忆赶紧邀请他上船,也给他上了一支烟。

    波叔一看又是华子,便美滋滋的抽了起来:“你岛上的活计忙活的差不多了?”

    王忆说道:“对,招聘了不少人呢,然后县里看我没有客船接送员工,特意送我一艘船,真是太好了。”

    管理员说道:“这船确实很好,它主要是空间大,可以做改装,你那里的员工不可能天天要坐船回家的,对吧?”

    “对。”王忆点头。

    管理员便给他支招:“那你把船做个改装吧,这船的后半截可以进行封闭,封闭出来个厨房和餐厅,到时候你把船做成垂钓船租给钓鱼佬,这可以赚不少外快哩。”

    波叔说道:“对,老苏的主意挺好,钓鱼佬舍得花钱,而且他们人多,常年可以做这个生意。”

    王忆琢磨了一下说:“好,那我研究研究。”

    他不想做这生意。

    不过要是能改装的话也挺好,毕竟钟世平刚帮他收购了一个船舶修理厂。

    这厂子规模较小,但也具有改装能力,像是把一艘客船改装出个生活区,这对技术要求不高,改装厂就能做到。

    王忆看了看这艘船的情况。

    要改装得拆掉一部分座椅,不过没关系,39个座椅太多了,保留一半20个便够用。

    于是他给邱大年和钟世平分别打去了电话,把蓝海十号的情况告诉两人,也跟钟世平说了一声,让他帮忙找人开船去修理厂,把船给改装一下。

    忙乎完这件事,他借口还有工作便离开码头进入广场的洗手间。

    洗手间里人来人往,他趁着一个暂时没有人在厕所的空当开了旁边杂物间的门锁去了82年。

    82年斜阳瑟瑟,秋风吹过,海上掀起一片红浪。

    码头上同样人来人往,一些渔船陆续靠岸,船员们说说笑笑的下船奔赴家中去跟家里人吃一顿团圆饭。

    王忆打听着去了县城邮电局宿舍楼,这是一栋三层独立小楼,集邮活动就在小楼一楼的活动室进行。

    中国的集邮文化迄今时间不长,大约从四五十年代的沪都开始,当时邮政部门的集邮柜台、商店里经常有人来一版一版的买走邮票。

    到了六十年代活动被中止了,到了前两年也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们思想随着政策的开放而活跃起来,许多人便开始寻找工作以外的娱乐。

    而集邮活动因为门槛低,成了当时许多百姓的选择,集邮的热潮开始涌动。

    现在的沪都已经有民间自发性集邮市场出现了,FH县还要差一些,它隔着沪都虽然比较近,但问题是它孤悬于海外,什么风要刮过来都得晚两年。

    所以一直到今年,县里才开始重新流行起集邮风。

    现在集邮市场刮的是文化风,谁要是跟别人说自己喜欢邮票、收藏邮票,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觉得这是个“文化人”。

    比如王忆跟张有信说自己的同学喜欢集邮,张有信便不疑有他:

    大学生嘛,大学生那可不是文化人么?

    王忆知道这件事,所以在他想来,他要去的这个地方肯定是一群老学究、文化人的聚集地。

    或许他推开门,是几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中老年同志在侃侃而谈。

    结果他敲门,然后有人轻轻开门、只开了个门缝,警惕的问:“你找谁?”

    有音乐声传出来。

    王忆后退一步看看这门口挂的牌子,是‘活动室’,于是问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