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19.生产队上下一片红(周末快乐) (第3/4页)
热气腾腾的红虾给倒在了地上。 此时岛上好些地方炊烟袅袅,海风一吹都是煮虾的咸鲜滋味。 王忆走到山顶边缘往下看,入目所及是社员们全体晒虾米的热闹情景。 也有秋末冬初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 这东海不比南海也不比渤海,它四季分明却没有特别分明,四季风情并不清晰。 现在是秋冬时节,山上还有绿树,大片的松柏常青,零散分布着香樟、玉兰、腊梅、金银花、人参榕、大叶女贞、桂花、栀子花之类的一些在冬天也能长出绿叶的树木。 整体来说,春夏那漫山遍野的碧绿已经没了,野草山花早就枯败,哪怕如今天空湛蓝、阳光灿烂,风一吹,枯枝败叶摇晃飘荡,萧瑟感还是很浓烈。 让人感觉意兴阑珊,情绪低沉。 但王忆的目光转向各组的人家,那就不一样了。 初冬的风萧瑟又冷酷,可生产队有热情洋溢的集体工作来抵消,还有那一片片铺展开来的红虾,此时王忆俯瞰下去,看到岛上有一片片的红。 鲜红! 热气腾腾的红! 看着他站在这边俯瞰,王向红还溜达着过来了:“看什么?” 王忆笑道:“看晒虾米呀,真热闹,哈哈,我就喜欢看咱们队里一起搞集体活动。” 王向红听到这话笑的更热烈:“对,还是大集体一起干活热闹带劲,我也喜欢看,这多好呀。” “现在还不行了,以前我跟你说咱们队里晒鱼鲞呀晒虾米呀,总之不管是晒春还是晒秋,那都是真正的集体展开,不是像现在这样家家户户自己忙。” “还有晒春?”王忆问道。 王向红哂笑道:“怎么能没有?而且晒春也是晒海米!” “我跟你说,海米分春海米秋海米,或者说春末夏初海米还有秋末冬初海米,其中春海米更好,因为春天洄游的虾在排卵期,rou质肥美。” “反正以前人民公社化早期,各生产队在码头附近或是礁石岙口避风的地方会搭建一些土炉灶,这些炉灶平日都被闲置着,可一到了要晒虾干、虾米的日子,那就日日生火日日冒烟。” 王忆问道:“后来怎么拆掉了?” 王向红掏出烟袋杆来磕了磕,塞了点烟丝,王忆上去给他点燃烟。 他满意的吸了一口,眯着眼睛说:“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吗?平日里都被闲置着,最早的时候还要炼钢铁,所以公社呀县里呀需要咱们各个生产队有大土灶。” “后面不搞那些事了,土灶就被拆除了,平日里老是没人用,所以还会出问题,等到用的时候得大修,很费劲。” “不过现在虽然是拆分到家家户户了,可是晒虾米还是很热闹,走,咱俩一起下去看看,视察视察群众工作。” 他开了句玩笑,然后叼着烟袋迈着六亲不认的外八字步走下去。 有些人家的厨房是在正屋里,有些人家是单独在厢房做出一个厨房,也有些人家是在院子里搭建个棚子遮风避雨当厨房。 他们往下走着看到谁家院子里冒烟冒的厉害,便随意的推开门进去看。 院子里有妇女和老人在忙活着,一个烧松树枝子把一大锅水烧得滚开,一个往里倒进虾搅和一下捞出来。 看到两人推门进来,社员笑道:“这是大领导和小领导过来视察工作了?” 王向红说道:“过来看看你们有没有偷jianian耍滑。” 王忆看向妇女手里的笊篱,问道:“你这是木头的?” 妇女拿起来看了看说:“嗯,老高叔用柳条编的大笊篱,专门用来捞虾的,铁笊篱捞出来的虾味道不大对。” 王忆笑道:“这还能感觉出来啊?” 妇女说道:“能,咱渔家人嘴巴吃五谷杂粮,对海货的味道最敏感。” 她端起盆子在院子里洒下。 院子里靠南边是泥土地,其他地方是平坦的岩石,哪怕是秋冬时节,可院墙挡住了海风,这样太阳一晒石头总会热一点。 红虾落地,带着热度带着一些水,于是便有氤氲的水汽蒸腾而起,风一吹,家家户户的水汽便袅袅散散的聚到了一起,聚成了队集体劳动的温暖风景线。 王向红看了看后对妇女说:“今年你们注意点,咱的海米不是处理给回购站和供销社啥的,是要去沪都卖,所以得弄的好点,别再上去踩了。” 他给王忆解释说:“红虾晒干了皮又硬又脆,然后咱们社员给它去皮的时候就是穿上自己纳的软鞋底布鞋上去踩。” 王忆说道:“用的都是新鞋子吧?要是新鞋子没事,让他们踩吧,不脏。” 王向红摇头说:“不行,就要用木头碾子集体来碾,要不然就装入袋子里用棒槌砸,反正不能踩。” “咱外岛老百姓都喜欢自己踩,省事,这城里人都知道了,到时候人家问咱们虾米怎么做出来的,咱们怎么说?” “说自己踩出来的,人家恶心,是不是?说不是踩出来的,这叫糊弄人,这会亏心!” 他坚定的说:“今年必须要集体晒、集体碾。” 说话之间他随手抓了一把最早晒出来的红虾递给王忆,示意他尝一尝。 现在还没有晒成海米,但已经可以吃了。 新鲜红虾好东西,刚煮好晒干了,它们的虾皮就呈干燥近乎透明的样子了,拨开虾壳里面是虾rou,还没有晒出黄色了,泛着莹莹洁白就像玉雕的一样。 王忆塞了一个进嘴里咀嚼。 煮虾的时候锅里加了盐,吃在嘴里有咸滋味,但也有甜丝丝的滋味,这是好虾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还是鲜味。 红虾是小虾,长不大,所以最适合晒虾米。 正所谓浓缩的才是精华。 红虾的鲜味要超过对虾、竹节虾乃至大龙虾――甚至可以说一句,大龙虾要跟小红虾比鲜味那真是碰瓷了。 王向红看过一家后出门继续看另一家,继续叮嘱不准脚踩要注意卫生。 他们一家家走过去,家家户户的院子往外冒热气、门口往外出鲜味,场面很热闹也很宏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