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_441.有文化有知识的大和尚(求票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1.有文化有知识的大和尚(求票哈) (第2/4页)

共同抬水吃饭,情谊还是挺深厚的。

    而且他确实为师兄曾经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

    王忆更吃惊。

    浊慧出家之前竟然是大学教师?那肯定是个很优秀的人才了,只是不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事,竟然在上山下乡的时候出家了。

    这样王忆对他的能力动心了,问道:“浊慧大师有没有兴趣重返俗世?我们岛上有个学校,还挺缺老师的,大师有没有兴趣去……”

    浊慧连连摆手。

    面含笑意,却态度坚定。

    王忆的提议也是一时上头、随心所欲,见人家不感兴趣他没有强人所难、继续追问。

    娘娘庙里的和尚不止他们两人,楼上还有动静。

    师兄带着粮食袋上楼去了,浊慧问三人说:“施主,你们来外嘴头岛是专门拜娘娘的吗?”

    王忆说道:“不是,我们是来采石艾茶的。”

    浊慧笑道:“那这可不是好时节呀,要采石艾茶,最好是夏秋季节为妙。”

    “不过我们庙里储存了一些石艾茶,你们如果有需求,我们可以送你们两斤。”

    王忆可不想开着天涯三号出来忙活一趟,结果就为忙活个三斤两斤的土茶叶。

    他直接问道:“你们庙里生活需要钱吧?那你们庙里有多少石艾茶?我可以买一些。”

    浊慧沉吟道:“阿弥陀佛,石艾茶采集不易,是我们庙里夏天煮茶招待来往渔家的原料……”

    “我可以加钱。”王忆说道,“你们的石艾茶质量好,那我可以给好价钱。”

    浊慧一拍手说道:“施主你这么说,那就没问题啦,五十斤六十斤的石艾茶是有的!”

    梁慧丽和常金玉都是普通农家妇女,在她们眼里,浊慧就是不谙俗世、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僧。

    她们没有听过‘得加钱’的桥段,所以一听浊慧这话有些受不了,说道:“大师你怎么、你怎么那个呀……”

    “就是跟我们农民一样,净钻钱眼里了!”

    “对,就是这意思,不过我觉得这话不好听,没说。”

    浊慧听到两人的话后哈哈大笑,并不生气:“佛门弟子谈金钱,在施主们看来是不正常的一件事?其实并非如此呀,谈金钱丢人吗?不丢人。”

    “这金钱就是一种物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关键在于人怎么得到它、怎么利用它。”

    “对于非法得到的金钱,那就是毒蛇,得到越多,隐患就越多;对于用金钱去做坏事,那便是业障,做的越多,恶报就越大!”

    “可对于合理合法得到的金钱,那就无可厚非了。对于不会使用金钱的人来说,金钱可能会害人害己,金钱越多,反而害了自己;对于会使用金钱的人来说,金钱就是弘法利生、个人修行的资粮,多多益善嘛!”

    王忆听的连连点头。

    这个和尚真是个人才。

    他跟自己在82年遇到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曾经在欧文台风来袭的天气里见过省大学的教授,那可是博士生导师。

    然而那位教授的视野便受限于年代,能看出有一种七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清高和骄傲。

    浊慧没有。

    他还对两个妇女进一步侃侃而谈:“不管是佛家弟子还是诸位同志,如果我们有大福报,有大财富,那我们就应该坦然的去受用,但是在受用福报的同时还要多布施穷苦众生。”

    “如果我们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没有大财富,那我们就应该心甘情愿,不怨天不怨地过好这一生。”

    两个妇女没有文化,一下子让他侃晕了,连连点头、连连称是。

    这年头渔民没什么见识,很容易被人说服。

    王忆就经常用话术说服他们生产队的人。

    但相比浊慧,他的话术还要更简单一些,这个浊慧太能侃了,提起什么来他都能侃侃而谈。

    这种人是天生的饭局话题引导者,放到21世纪他们适合去干培训、搞传销。

    在王忆眼里,现在的浊慧只差一句‘听懂掌声’就能化身为他在22年的枭哥了。

    双方协议价格,一斤石艾茶是十块钱。

    常金玉觉得这有些贵,嘀咕道:“石艾跟佛海那里和尚种的茶叶不一样,说到底这都是些野草,一斤要十块钱?这不是蒙人吗!”

    梁慧丽也说道:“就是,夏秋的时候这外嘴头岛上都是石艾,一天下来能采集个两斤三斤,然后一斤十块,这一天就能挣二十三十,一个月岂不是能千儿八百的挣吗?”

    浊慧听到两人的话又笑起来,他开口就要‘阿弥陀佛’,王忆已经见识过他的手段,便急忙说:“十块钱是合理价格,我愿意接受。”

    “而且这钱也不是为了买茶叶,是为了孝敬娘娘庙里的诸位大神,也是想要跟浊慧师傅交个朋友。”

    浊慧一听这话笑意更浓,道:“阿弥陀佛,施主你悟了。”

    王忆摇头苦笑:“大师你在大学是不是教哲学的?”

    浊慧愣了一下:“你还知道哲学?”

    “那当然了,我们王老师是大学生。”梁慧丽立马骄傲的说道。

    浊慧又愣了愣:“王老师?噢,你们是天涯岛来的?和尚我听来岛上参拜娘娘的渔家人提起过你这位王老师,他们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有大能耐。”

    他又赞叹道:“你确实能耐很大,和尚我从58年来到福海,二十四年了,你王老师是第一个猜出我的大学专业。”

    王忆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刚才还真不是胡猜。

    这年头这么能胡扯的还真就得是学哲学的,他大学时候参加过学院辩论队,当时校赛时候他们一路披荆斩棘连续斩落好几个学院,然后碰上了马列学院。

    马列学院的四个辩手都是哲学专业的,把他们那真是吊起来打,当时辩论赛打完了他们四个人都怀疑人生了,不得不连夜出去喝了顿大酒才重新鼓起勇气面对人生。

    王忆一开始就做好了顺便买一些石艾茶的决定,加上王向红还委托他买蔬菜,所以他身上带着不少钱,便掏钱买了六十斤的石艾茶,点出去六百块。

    他把一沓的大团结交给一名年长的和尚――这和尚是娘娘庙里最年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