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3.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第3/4页)
都人民一人分一斤!” 王忆说道:“你这话说的没错,那你为什么不去研究大黄鱼养殖技术呢?” “研究不了,”周大圆叹了口气,“国家已经组织海洋专家、渔业专家、生物学家去北海组建专题组研究大黄鱼的人工养殖问题了。” “我估摸着这两年研究会有突破——而我不是专家,我没有多少文化,专题组不可能招我进去搞科研的。” “所以我想研究带鱼的人工养殖!” 王忆说道:“可是带鱼资源……” “根据我的判断,这近海的带鱼资源快要枯竭了。”周大圆严肃的说,“从80年开始到今年,翁洲带鱼捕捞量三连降,往后还得降低!” “其实七十年代从74年开始、不对,73年,从73年往后就该降低带鱼产量了。” “为什么74的捕捞量突然之间增多了?因为那一年开始,渔汛大会战出现了机动船船队,有了探鱼仪、机械捕捞设备!” “正是这些设备的出现、机械化的加入,导致对带鱼的捕捞工作变简单了!捕捞量增加了!” 王忆诧异的看向他。 还以为周大圆是个民科专家,没想到他对现实的了解、对未来的判断挺非同寻常的。 周大圆继续说道:“我跟你说,机械化的应用是竭泽而渔!” “前几年收获量大了,这是把更多的带鱼群给抓住了。往后洄游产卵的带鱼少了,带鱼产量怎么会不下降呢?” 王忆听的点头。 这个理论没有问题。 但日后带鱼产量确实没有下降。 因为近海带鱼数量很少了,远海却多,而改革开放后国家飞速发展的不光是经济,是各行各业! 远海捕捞业马上就要踏上华夏五千年历史的舞台了,它们要上线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市场供应的鱼主要靠远洋捕捞和人工养殖。 周大圆受困于眼界,他不可能知道未来国家发展有多快、变化有多大。 工业化的中国正式在全球服上线了。 这事王忆没法说,他把客观条件强调了出来:“带鱼真的不好养殖,它们生活在深水区呀,这怎么养殖?” 周大圆说道:“减水压式驯化养殖。” “王老师你是大学生,学过达尔文同志的进化论吧?” 王忆点头。 “那高卢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呢?”周大圆接着问。 王忆说道:“也了解。” 听到他都懂,周大圆来劲了。 他从兜里掏出一块船形白色硬鞘——这是乌贼的海螵蛸,就是它身体里中间的那块大骨头,是一味中药,也可以当作粉笔。 刚建国时期,国家确实一穷二白,外岛的学校便曾经用海螵蛸当粉笔来写字。 一直到现在外岛的孩子要在地上画棋格子玩游戏还是用这东西,王忆最早去王祥赖家里找王东竹,看到过王东竹在石头上写字,便是用海螵蛸当粉笔。 他在地上写下‘用进废退’四个字,以此展开进行讲解。 这理论很简单。 就是培训带鱼从深水区往浅水区进行更迭换代,带鱼可以在二三十米深的水域生存,那么就可以对它们进行一代代的淘汰筛选,逐步让它们适应在浅水区生活。 实际上根据王忆所知,22年代的国家渔业已经实现带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突破了。 不过成本太高,海洋野生带鱼资源还足够多,不值得进行人工养殖,所以技术一直处于实验阶段,没有进行推广。 周大圆现在自己研究带鱼人工养殖技术有些可笑,但他的未雨绸缪不可笑。 在22年代为什么要研究带鱼人工养殖呢?因为国家的远洋捕捞技术和规模已经足够强大了,带鱼捕捞量还是出现了下滑。 如2016年时年捕量为110万吨,但17年时就回落至101.2万吨,18年时为近10年来首次跌落百万吨大关,为93.9万吨。 而到了19年时,年捕量又回落至91.6万吨…… 以往带鱼捕捞量下降的时候,国家会安排更多、更大、更先进的捕捞船去更远的海洋。 现在不行了。 他们可以去的海域已经都去过了,所以国家搞带鱼人工养殖也是出于一个未雨绸缪的想法。 周大圆想要实现带鱼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不是为了自己,他还真是为了国家! 他想给国家的农林牧渔业发展做贡献。 王忆却知道这个年代国家不需要他的贡献。 他正琢磨着怎么劝说周大圆,周大圆这边已经说嗨了: “现在带鱼产量越来越低,昨天我去拜访了周专家、周松岭专家。” “周专家跟我说,他们今年给捕捞的带鱼做了调研,发现捕捞的个头明显减小了,单条重量普遍没有一斤。” “可是它们已经达到了性成熟,提前进入了性成熟可以产卵了!” “你得注意!” 他严肃起来: “根据我的研究还有对专业资料的考察发现,带鱼的产卵期延长且卵径小,这就意味着带鱼这个物种正在发生转变,接下来产量会逐步减少!” “如果不搞人工养殖技术,接下来带鱼幼龄化、小型化的程度还会加剧,最终就是会陷入大小黄鱼的困境!” 王忆开始正视周大圆。 他承认这个人有点东西,或许不多,但确实是有真东西的。 周大圆很享受他的目光。 王忆之前是怜悯他、同情他,现在有点佩服他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周大圆很擅长观察人的眼神和表情,因为他日子过的艰难,必须得仰人鼻息吃饭。 再者他也得罪不起人,所以平日里得仔细观察人家的眼神和表情来看碟下菜。 王忆改变的态度让他很满意、很得意。 他的语气越发激昂起来:“王老师你肯定知道,带鱼通常生活在60到100米的海域,它们对水压有一定要求。” “现在是不是不能养殖?不是,能养殖,只是对设备设施的成本要求太高,沿海有部分城市的水族馆等具备这一条件。” “然而水压还不是带鱼养殖的唯一难点,咱们都知道,这带鱼的体表缺少保护身体的硬鳞片,很容易被刮伤、擦伤,养殖成活率不高。” “更令人头疼的是带鱼生性凶猛,缺少食物时同类之间会相互残杀,严重影响成活率,这些都给带鱼养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王忆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