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四哥雄才大略,我远不及也 (第1/2页)
“既然朕已经废除禁海之令,与海外番邦建立了关系,互通贸易。那朕便要鼓励番邦的商贾来大明做交易,朕要在沿海城镇兴建市场,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过来,再从中收税。这不仅仅是朝廷的巨大财富,更是黎民百姓的财富。” 朱棣朗声说完这番话之后,朝堂上竟然无人吱声。 于是,他高声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太祖皇帝晚年答应陛下解除海禁,只是说同意设立由朝廷主导的官方贸易,可并没有允许民间出海贸易啊!” 礼部尚书郑赐躬身出列道。 朱棣沉声道:“太祖皇帝曾为了防备海盗滋扰沿海,下令禁止民商出海贸易,也不准外商到大明地界贸易,只允许外番朝贡。” “但堵不如疏,洪武后期仍有走私海外求利者,朕当时向太祖奏请,可设立固定的对外口岸城镇,由朝廷出面统一管理及主导民商海贸。” “太祖当然明白私人海外贸易利润丰厚,否则哪里有人铤而走险去犯禁走私?因此,太祖认为大明开国三十余年之后,朝廷与海外诸国的形势关系已变,故国策亦该随之而变,由朝廷统一治理海贸之事可行,准许朕在科举革新与新币发行之后着手办理。” “朕所言此事,有太祖皇帝起居注可以佐证,所以郑尚书,你的反对不成立。” 礼部尚书郑赐听到朱棣这般说,面露尴尬之色,弓着腰退回了班序。 “陛下,臣有话说。” 吏部尚书张紞躬身出列道。 朱棣抬手道:“讲。” “陛下,若将民间私人贸易收归朝廷治理之下,同时鼓励番邦商贾来我大明做交易,那么在沿海城镇兴建市场之事自然该由工部办理,而贸易市场收税之事,该由当地市舶司衙门统一管理。” 张紞恭声说道:“臣估计,朝廷每年在这方面的税收,会是一笔数额巨大的进项。因此,臣奏请陛下加强对各地市舶司的吏治监督,万万不能让这些税银被下层官吏中饱私囊,贪污掉了。” “朕准了。” 朱棣朗声道:“都察院都听到了么?” 左都御史暴昭、右都御史严震、左副都御史陈瑛、右副都御史吴中及其他都察院堂上官,皆躬身出列,作揖行礼道:“臣等领旨。” “谁还有事要奏?” 待都察院众堂上官退回班序之后,朱棣接着问道。 他等了片刻,见无人说话,便高声道:“退朝。” 散朝后。 武英殿。 朱棣与朱高煦正在商议安南与西北的战事。 李兴躬身入殿禀告道:“启禀陛下,户部尚书郁新求见。” “快请郁老尚书进来。” 朱棣连忙吩咐道。 “老臣参见陛下。” 郁新说着话,一躬到底。 “免礼。”朱棣道:“赐座。” “谢陛下。” 郁新恭声道。 “陛下,臣身为户部尚书,有些话虽然说出来会让陛下不悦,但臣还是要说。” 郁新坐下后,顿了顿,起身行礼道。 “老尚书忠心体国,朕心甚慰,想说什么皆可大胆的说。” 朱棣十分大气的道。 “陛下秉承太祖遗志,迁都北方本无可厚非,可如今北方有大漠各部未平,东北亦有女直诸部未服。” 郁新躬身道:“据臣所知,辽东目前产出的粮食还不足以供应外地。若此时迁都,必须从江南运粮北上,臣恳求陛下暂缓迁都。” “郁卿,朕刚才说的很明白,朕要营建新都,并没有急着现在就迁都。” 朱棣皱眉道。 “陛下。” 郁新忽然屈膝跪地,俯首拜道:“臣年迈昏聩,已不能任事,愿乞骸骨,退位让贤。请陛下垂怜,准臣告老还乡。” “老尚书快快平身。” 朱棣见郁新跪下,吓了一跳,急忙向朱高煦吩咐道:“太子,快去把老尚书扶起来。” 朱高煦闻言,当即疾步行至郁新前,搀扶着对方缓缓站了起来。 “老尚书,何必如此啊!” 朱棣这时已绕过御桌,走到殿上,扶着郁新道:“朕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陛下仁慈,臣感激涕零。”郁新鞠躬行礼道。 朱棣道:“如今西北战事刚起,西域更是未平,安南战事虽屡有捷报,但仍未彻底平定。户部不能没有老尚书的坐镇指挥,朕希望老尚书念在天下还未大治,再辛苦几年。” “陛下既然如此看重老臣,老臣定当为永乐一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隆恩!” 郁新感动万分,当即弯腰行礼,高声说道。 “太子,替朕送送老尚书。” 朱棣吩咐道。 “儿臣领旨。”朱高煦躬身行礼道。 郁新道:“老臣谢陛下恩典。” 待朱高煦回来之后。 朱棣问道:“高煦,若郁老尚书致仕,你觉得何人可以担任户部尚书?夏原吉还是卓敬?” 朱高煦沉思片刻,回答道:“父皇,儿臣觉得夏原吉可能更适合户部尚书之职。” “为什么?”朱棣接着问道。 朱高煦道:“夏原吉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于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曾屡次协助郁尚书处理户部事务,而未尝犯过一次过错。因其诚实厚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甚得太祖爷爷器重,故儿臣认为,此人可在郁老尚书致仕后,继任户部尚书之职。” 朱棣听了朱高煦所言,不禁回想起了关于夏原吉的一些往事。 夏原吉幼年丧父,是其母亲把他抚养长大,洪武中期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 闲暇时,诸生喧笑,唯有夏原吉一人俨然危坐,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认为他定力不凡,擢升其为户部主事。 户部主事要做的事务相当繁琐,但夏原吉却都处理得井井有条,郁老尚书很器重他。 当时户部有个姓刘的郎中,嫉妒夏原吉的才能。 有一次,郁新弹劾朝廷各部衙门里办事懒惰的官员,而朱元璋想宽宥那些官员,但郁新却坚持说不行。 朱元璋恼火问道:“这是谁教你的?” 郁新叩头答道:“是堂后的书算生。” 书算生就是负责专门处理计算赋役之事的人,类似后世的会计一职。 由于官府中的大部分人不了解计算工作,普通百姓更是连大字都不识几个,因而书算生很容易欺上瞒下,从中谋利。 朱元璋便下令将书算生关进监狱。 这时,户部刘郎中跳出来奏禀道:“陛下,教郁尚书的人,乃是夏原吉。” 朱元璋压根不信刘郎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