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一灯即明 (第2/2页)
弟夫妇踏足的街道, 遥遥相送,并无遭受半分怪罪。 也是在那一刻, 盘算了要将师弟赵肥心中的半斤意气割了一半给柳生的老掌柜,一并放弃了要将师兄柳生心中的八两厚实,割去一半给赵肥的打算。 ....... 宅院前的柳生,自顾自地摇了摇脑袋,猛地一拍身后有些木讷住的徐安忍的脑袋,笑道, “想啥呢?走!陪你柳叔喝酒去!” 话音落罢,也不待少年作何反应,这位精壮汉子就是一个箭步,攥住少年徐徐松开的拳头, 半扯半牵着走进了院子里。 ———— 傍晚的昏暗下 一座酒肆,因为老掌柜的舍不得浪费油钱,故而店内比起外头月色更是过犹不及的漆黑一片。 “吴明阳,再无斡旋余地了是吗?” 这道更像是陈述一般的疑惑声,是出自那位亲眼看见身前的读书人,用一枚镶嵌以儒家学问的鹅卵石,先是破开酒肆禁制,又是撞碎柳生结界,最后纳入少年心湖的酒肆老掌柜。 老掌柜话音落下,似乎是给这片布满了“希言符箓”的禁止天地内,吹起一道穿堂风,但仍旧无光无明。 久久无言后, 一位极为罕见愿意穿上佛门禅衣的老人,如梦幻泡影般出现在了此时酒肆的西北角落。 这位平日里好似寻常富家翁笑呵呵的王老头,此刻则是破天荒的愁容满面,仿佛是下定决心愿意一试后的老人,佛珠慢捻,佛音轻颂。 骤然间,先前仍是漆黑一片不见五指的酒肆内,先是由四周缓缓升起象征着佛门真意的“卍”形大字,随后缓缓聚拢至酒肆正中央。 成千上万个透着微妙光亮的“卍”字组合成了一片似乎顶天立地的佛门真意,不过还未等老人稍稍放松下来,下一刻,那片以某本禅宗著作为跟脚的佛门真意,则是随着老人佛珠四散一地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佛串落地,惊起佛珠满地的碰撞声,此后光亮不复。 在这片黑暗中,能听出一位老人的嗤笑声来自店内东南角,而后又承接上一声如稚童不守规矩教养的放肆大笑,来自东北角,这个自始至终都不曾有过言语表示和任何动作的店小二,用他那颇为吵闹的笑声遮盖住了佛珠散做繁星的磕碰声。 身处酒肆内东北角的读书人,似是有意要咀嚼店小二经久不衰的笑闹,缓缓打开右手,将手中那枚刻有“阳”字的鹅卵石得见天日。 店小二的笑声嘎然而止,与此同时, 西北角,东南角,西南角, 佛陀,真君,古神, 齐齐而观,一睹这位东北角读书人手中的鹅卵石,亮如明昼! “不过是烛火尽时,光影即逝罢了。哈哈,吴明阳,你这还不如老秃驴的法子呢........” 投过目光的三位,皆是立足各自教派根底的大人物,再见识了这位日薄虞渊的读书人的方法后,神色各异。 出自佛国天下讲经首座的王老头,低声颂唱佛经;来自中土神州龙虎山天师府,身为戒律祖师的店小二,大声讥笑;最后那位自古神覆灭后难以施展神通手段,好似双翼被折的老掌柜,则是眉头紧锁,蹙起眉峰绵延。 好像是被所有人讥笑否定了的读书人,这位与自己周旋许久,仍是选择依从本心的读书人,笑而不言,只是缓缓拢起了无风自鼓的袖口,那双被儒袍遮盖了许久的手,轻轻抖了抖。 读书人挽起袖口的动作,像极了一位跃跃欲试的科举考生,似乎是有满肚子的道理学问要诉之卷面,好叫龙椅之上端坐的天子,起身将自己拜为帝师! 不过这位读书人,眼前没有天子,没有龙椅,更没有想要成为一朝帝师的念头,有的只是包括了这位读书人在内,或者说是儒教一脉在内的,天底下最大的四只饕餮凶兽,亦是高座钓鱼台垂钓的四位老叟。 这位做到了传承往圣绝学的读书人,指尖轻轻一勾。 有一枚先前已经没入了某位少年心湖的“明”印鹅卵石,破窗而入,冥冥之中,似乎是要与那枚仍未断绝光热的“阳”印鹅卵石,交相辉映。 低头颂唱佛经的佛陀抬起头,满脸写不尽的愕然;先前还一脸讥笑的道门真君,眼下半眯的双眼里,抑不住的杀意凛然。 那个一直都秉持了思量状的老掌柜,摇了摇头,恍然大悟,吴明阳未曾回复的斡旋余地,原来皆生长与此地。 老掌柜神色冷清, “吴明阳,大可不必如此,你曾与过我方便,我也愿意替你说一说” “此间暗室,不亮久矣,光亮中且有黑业,不与黑业相对;黑夜中亦有光亮,不与光亮相对,无解之局,落子也不过徒耗光阴,倒不如趁此收手?” 江湖书生,偏僻先生,不过眼前读书人一念之间。 此刻,这位仿佛回到了曾经鲜衣怒马,赏遍长安花时的读书人,笑道, “那日未曾降与责罚,原因简单但不在你,所以大可不必心觉亏欠” 似乎是解决了一桩小事的读书人,将目光迎向西北角落的佛陀,轻声问道, “听闻讲座曾录了紫粕尊者的禅记,还望讲座能够借与在下一观!” 佛音颂唱一声后, 酒肆店内,读书人身前,汇聚起一本泛着金光灿烂的禅记。 拢起衣袖的读书人,遥遥向着不远处的讲经首座,以佛门独有的单手礼替换了儒脉的拱手礼。 “善哉” 收起单手礼后,掌心向上托举起禅记的读书人,仰头一望,那两枚泛着光热的鹅卵石之外,更有一枚不同于单字,刻有“守心”二字的鹅卵石高悬读书人头顶三尺神明处。 一道恰好够用的春风,从那枚“明”字鹅卵石飞入的窗户中,穿堂过户。 读书人身前,阵阵翻书风泛起,将那本篇幅极广极厚实的禅记,一页页吹开,最后停在一处。 好似心满意足的读书人,朗声笑道, 入了眼的第一句便是, “千年暗室,忽燃一灯,暗即随灭,光便满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