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叙旧 (第2/2页)
城的城主非常赏识他,一次次地破格提拔。”苏冉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终于不提叶攸安的事情。 “师叔,如何出人头地,教教我吧。”陈景元一脸神往地说道。 “其实,道理很简单。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赵半衣凑到陈景元的耳边,低声说道:“我用了两年时间,接近城主大人,摸清了他的性格,喜好,处事原则。投其所好,把自己变成他赏识的那种人,城主大人与我拜了异性兄弟,提拔我做了他的副手。” 陈景元感慨道:“师叔的心智,谋略,手段一定都在那个城主大人之上,就像诸葛亮,神机妙算,半仙之体,才能做刘皇叔的军师。” 赵半衣笑道:“这几年,一直在读《易》,悟通了许多的道理,受益匪浅。城主大人是‘乾’,我便规规矩矩做个‘坤’。” “原来如此。”陈景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景元,你可知枉死城的职能是什么?”赵半衣问道。 “这个……侄儿只是知道,自尽的人,离世之后,都会来到这座枉死城。”陈景元说道。 “非也,非也。”赵半衣摆摆手,开口说道:“所谓枉死,即排除寿终正寝,由于自尽,灾害,战乱,意外,谋害,等等,凡是死得冤的人,魂魄离开阳间,都会来枉死城报到。” “哦!是这样啊!”陈景元点了点头。 “师叔,这个世间,为何会有那么多的非正常死亡?”陈景元好奇地问道:“寿终正寝的人为何少之又少?” “景元,你心中所念的寿终正寝是什么?”赵半衣反问道。 “无疾而终。”陈景元答道。 “人生在世,谁也逃不出生老病死四个字。”赵半衣说道:“到了生命的尽头,才知道名利二字只是过眼云烟。得好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嗯,就是这样。”陈景元认可地点了点头。 “每个人命数都是注定,常言道,阎王叫你三更死,哪个敢留你到五更。人到老年,疾病缠身,离开人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有些人,身处壮年,无病无疾,该如何把他召回阴司。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枉死城该出手的时候了。”赵半衣说道。 “师叔,你们出手的标准是什么?”陈景元问道:“如何判断这个人该不该死?” “我们没有自己的标准,生死簿上写明了他的生卒年份,到了时辰,我们就照簿子抓人。譬如一个人喜欢惹是生非,与人争执,这样的人,便派一个比他更爱惹是生非的人站出来,给他一刀子。譬如这个人水性好,我们便安排他在游水的时候,腿抽筋或者脚踝被水草缠住。”赵半衣说道:“这个世间,有多少人死于自己的强项。” 陈景元又问:“若是这个人安分守己,从不惹是生非,远离一切灾祸。该如何让他死?” “听说过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吗?”赵半衣说道:“到了他该死的时候,一匹受惊的骡马,一块从天而降的瓦片就能终结他的性命。我们枉死城,就是做这个的。” “如何避免这种灾祸吗?”陈景元问道:“多做好事可以化解吗?” “呵呵。”赵半衣冷笑两声,开口说道:“无解。” “师叔,我觉得这样是不合理的。”陈景元说道。 “怎么不合理?”赵半衣问道。 “为何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陈景元说道。 “好人不长命,是因为他功德圆满,升天去了。坏人活千年,是因为他在世间该受的苦,该经历的痛,还没有完成。”赵半衣说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师叔……我……”陈景元的脑中,忽然出现了一个恐怖的念头。 “你怎么了?”赵半衣问道。 陈景元一脸惊骇地说道:“望舒县的寇家庄,变成了怨气冲天的鬼地,叶文青的儿子叶不念,夜夜在那里杀人,难道说,那是你们枉死城在背后主使的吗?” 赵半衣沉吟了一阵,开口说道:“景元,实不相瞒,此次找你来,就是与那个叶不念有一定的关系。” 陈景元只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声音颤抖地问道:“师叔,您要我做什么?” “听说过请君入瓮的典故吗?”赵半衣不动声色地说道。 “听说过。”陈景元说道:“武则天登基不久,为了对付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周兴与来俊臣最为凶残。等武则天将政敌消灭地差不多了。再用杀酷吏的手段赢取民心。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武则天责令来俊臣查办周兴。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酒过三巡,来俊臣说道: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 周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事不招供呢? 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