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5章 大胆的念头 (第1/1页)
外科艺术家正文卷第195章大胆的念头这时,于主任看“演示手术”也完成了。 便站出来道:”舒教授的演示手术,做的非常优秀!想必,也给了大家一些方向性的启发、借鉴。“ “希望对大家有所触动,帮大家激发一些灵感,为我们尖端前沿技术的探索,添砖加瓦!” 说了几句场面话后。 于伟明推进下一步工作。 “我们明天会在省医学会,开第一次讨论会,大家到时有什么想法,或是问题,或是方向性、前瞻性的提议,都可以在讨论会上提出来。” 这第一次讨论会,说白了就是个“交底会”。 等众人逐渐离开后。 “赵主任,你刚才的手术做的真牛啊!” 马林、向谭、柴宝荣等人,都好奇的看过来。 “你什么时候,对肝移植技术也这么在行了?” 赵培儒笑道:“我对舒教授的‘背驮式肝移植手术’一直就比较感兴趣,研究过她的公开文章和教学视频资料。看过她“省级示范手术案例”的视频。” 众人微微颔首,可还是佩服的不行。 公开视频就在那里放着,资料也有很多人都有权限查看。 可也不是谁都能研究研究,就能学会的。 归根结底,还是赵培儒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基础cao作水平太扎实了,也肯下苦功夫去研究,钻研,琢磨。 他们四院众人,今天本来是过来“开眼界”的,过来看看人家济仁医院一流团队的配合,看看人一流主刀医生的cao作的。 结果,意外的看了一场赵培儒的精彩表现。 向谭心里一动。 “既然赵老哥在这肝移植上有想法、有研究、有天分,还能把一助、二助的工作完成的这么出色……” 他心里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 或许他们四院…… 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冲击一下这门“尖端前沿医疗技术”? 这个肝移植领域,意义非常重大! 最直观的意义是,对病源的吸引力很强。 就比如…… 有些病人,虽说只是看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但也会挑医院。 这时当他听说,四院连“肝移植”这种高层次的手术都能做,那他多半就会觉得四院的水平不错!转身就朝四院来了。 …… 第二天。 赵培儒先到四院,去打卡了1000点经验值。 然后带着孟祥、牧思思到了省医学会。 “赵老师,咱也要开展肝移植手术吗?”孟祥和牧思思两个小年轻,小心翼翼的问道。 赵培儒笑道:“条件允许就开展。这对医生和医院来说,都是迈入更高层次的重要一步。” 两个小年轻既兴奋,又有些紧张。 尤其是孟祥,不由得吞咽了口口水。心里不停的问自己,如果赵主任让他拿下肝移植手术的助手工作,他能胜任吗? 怀揣着复杂的心思…… 三人来到了省医学会,一间中型会议室。 十家老牌医院的团队,也都到了。 只是这次,“领军级人物”们都没来,来的都是些专家级主任,作为发言代表来参加会议。 于主任笑道:”既然大家都到了,那就提前开会。” “这是我们‘前沿尖端医疗科研项目’的第一次讨论会,这次会议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请大家畅所欲言,可以提方向、提点子、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说,需要省里怎样帮大家解决。” 等于主任说完…… 下面安静了下来,一时间都没人说话。 于伟明心里有点不妙。 两年前的上一届“交底会”时,也是这样沉默。 而等最终整个项目结束后,也没有一家能拿出一点成果来。 难道这次? 于伟明挤出笑容,“大家有什么,尽管说!” 他的目光,依次从左至右看过去:”张主任,你们九院有什么想法吗?“ 省第九人民医院的张主任,脸色有点犯难,“于主任,我们医院,目前想不到突破点。” 于伟明点点头:“刘主任,你们呢?” 另外一家省级医院也摇摇头:“我们也没有思路。” 接连好几家医院,都是纷纷摇头。 能坐进这间会议室里的,都是全省排名前十几的,可以说实力水平都是全省最顶尖了。 但众人此刻,依然都是犯难。 这种前沿尖端技术的开拓,就像是“开荒”,做的人太少,可参考性、可启发性都太少了,想要有新方向、新思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主任安抚众人道:“这进一步探索开拓,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 “前人的每一次进步,本来就是经验积累、深思熟虑的结果。” “要在这种‘深思熟虑’上再进一步,本身就很难!” “大家也别有压力,正常对待即可。” 众人纷纷点头。 一个副主任半开玩笑道:“只是可惜了省里的资源,上一次项目提的几个方向,就全都失败了,浪费了省里的钱和资源,没搞出成果。” 于伟明笑道:“科研工作嘛,就是在失败中前行的。” 旁边济仁医院的主任也笑道:“于主任说的没错,科研工作就是在失败中前行,但只要能成功一次,那就覆盖掉之前浪费的成本。” “就说我们医院的舒教授,就是在当年的‘前沿尖端项目’中,开创出了‘背驮式肝移植’。” 于伟明笑道:“说的对,只这一个‘背驮式’,就能把之前好几年付出的成本,全部覆盖掉了!就能让咱这开展的项目,办得值得了!” 众人都微微点头。 于伟明看众人脸色好点了,这才道:“其他人呢?有没有一点想法、思路?” 这时,医科大附属医院的主任道:“我们目前,有一些关于‘供肝缺血’方向的想法,但感觉还不太成熟,准备等过几天的研讨会上,大家一起讨论,完善一下。” 华康医院的主任也道:“我们也有关于‘解决供体稀缺’方向的一点小想法,等到时候研讨会一起说吧!” 于伟明一听,顿时露出笑容。 医科大附属医院和华康医院这两家,可都是顶尖老牌医院,并且都有领军级人物坐镇,既然提出来方向,那相对是比较靠谱的。 情况,比上次要好! 上次的这摸底会,可是全体沉默,最终勉强提出的几个“不靠谱”方向,最终也都折戟沉沙了。 今年这摸底会,让于伟明信心大增。 赵培儒全程都没开口,他也是过来“摸底”的。 和于伟明的“摸底“不同的是…… 赵培儒是过来,看看别人是否和他思路“撞车”的。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