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我上头有人 (第1/2页)
唐小龙很郁闷,又过了七天,还未寻访到贤才。 他觉得是自己要求太高,毕竟是以自己父亲为官的标准进行考核,最后也放宽条件,也还是入不了眼。 万万没想到,黑狐帮内部会议全票通过,却绊倒在缺人才辅助这一步。 心中烦闷,不想练剑,便写字打发郁闷情绪,写上,“贪官,清官,好官。” 唐小龙想起自己父亲曾经说过,当清官难,当好官更难。 这一想,思乡情绪不禁发作,从少林出来后,离家已经快一年,除夕也没有和家人吃饭,两个小伙伴也很久没见,他们两个会不会已经好上了? 卧底个黑狐帮,啥事没干成,再过两个月三藏和恭谨两位大领导就要南下视察自己卧底工作,怎么交代? 一念至此,越来越烦躁,随出了门,见到一个倩影望着远方,是青城山的方向。 唐小龙心中不爽,便故意惹怒他,“太监是不完整的男人,想想天下美女如此之多,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啧啧啧!” 姜晓微微转身,呵了一声,轻啐一声,“神经病。” “呵,你们蜀地真是人才凋零,不如中原,十个秀才九个不会背《论语》,作诗的水准连我七岁时的水平也不如。” “看你人模人样,居然还地域黑,不要脸,我蜀地人才济济,数不胜数,只是你目不识人而已。” “呵呵,吹牛。” 姜晓较上劲,作为本地人容不得别人污蔑她的家乡,“你说,你想要什么人才?是文才还是武才?” “我要求也不高,能够担任一个县令的工作就行。” 姜晓无语,这要求还不高? “你跟我来,我带你去找人,不过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就看你了。” 唐小龙将信将疑,跟着姜晓下山去了市集。 两人没有去蜀地出名的书香苑,状元庄,也没有去拜访有名望的乡绅,反而去了拥挤不堪的闹市,有乞丐,有小贩。 这些地方黑狐兵也不怎么来收保护费,因为太穷,属于典型的贫民窟。 姜晓带着唐小龙来到一个书摊,书摊上放着陈旧的书籍,皆是一些著名书籍,比如《论语》《大学》《诗经》《礼记》…… 这些书仿佛快被人翻烂了。 唐小龙感到有些意外,他想起在那书香苑,状元庄的书架上是看不到这些书籍的,只有一些杂说。 他问,“老板,怎么不卖小说?只卖这些经典书籍。” 小贩看唐小龙虽然身穿锦袍,显然富贵子弟,却不阿谀奉承,反而不加掩饰的嘲笑,“这儿大多人都不识字,看啥子小说?真要知道点离奇的事,那就花几文钱去前面听瞎子说书。” 这时一个身穿补丁的男人走了过来,看了唐小龙和姜晓一眼,便蹲下翻书,看的是《左传》。 过了半炷香时间,小贩调侃道,“沈秀才,买一本回去慢慢读呗。” 沈秀才尴尬的说,“我这秀才还没有评上,你怎能胡说,我还有事,先走了。” “先生留步。”唐小龙道。 “公子有何指教?” “上茶楼再谈。” 三人上了茶楼,隐隐约约听那小贩说,呦,沈秀才遇贵人了! 茶楼有些喧哗,唐小龙坐下后便说,“小二,来壶龙井。” 店小二恭恭敬敬的赶来,身子躬成九十度,说,“公子,咱这店小,没有龙井。” “老普洱。” “也没有。” “乌龙茶。” “也没有。” “那有什么?” “毛峰。” “三杯。” 唐小龙看着眼前的沈秀才,问,“朝廷征税重怎么办?” 沈秀才有些疑惑,这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他低眉思索片刻后说,“交。” “加征税,导致饿死百姓,又怎么办?” “开粮仓,周济百姓,防止暴乱……”沈秀才食指和拇指不断揉搓,顿了半刻后说,“这只是暂缓之计,我……如今已经无解。” 他不由得叹息一声。 “你叫什么名字?” “沈学文。” “都说读书人有个圈,你把与你文采学识与你相差无几的书友叫来,我需要三十三人,不包括你,这是十两黄金,当做你的辛苦费,明天午时,都江堰衙门等你们。” 唐小龙说完后便离开,也不管沈学文的面部表情。 姜晓不解,“你就算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呀,这不过一面之缘,你也没考他四书五经,万一他跑了呢?” “用人不疑,我相信这人的人品。” “呵,装。” 第二天。 午时已过,到了未时。 唐小龙和姜晓坐在蜘蛛网,尘埃沾满的衙门门口,一个人也没来。 “哈哈,用人不疑,笑死我了……” “都怪你,这种贫民窟的人素质能好到哪里去,见钱眼开。” “呵!” 唐小龙尴尬无比,明明感觉沈学文这穷读书人挺靠谱,怎么敢掉链子,等会儿戴上面具去把他家烧了! “走吧,我慧眼识英才的堂主!” “再等……来了,你看!我就说我没看错人嘛!” 此时远方走来一群人,个个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