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_第九百一十六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六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1/2页)

    之前任何一次关于大礼议的论战,黄瓒都没有出面或是表达主观意愿。

    等于说,在大礼议这件事上,黄瓒在朝中属于彻彻底底的透明人,没人会管他的意见怎样,本来一个南京户部尚书的礼教观点,并不在朝廷正统舆论的关注范围内。

    黄瓒对于大礼议本来没什么兴趣,但现在事关他是否能当翰林学士,以及未来入阁之事,那他就要充分重视起来。

    没什么观点,就需要别人给他观点。

    朱浩作了一篇完整的策论,书稿加起来足足有一本书那么厚,让黄璜抽空研究一下。

    至于具体说辞,可能涉及到的争论等,朱浩还会给黄瓒整理出来……对黄瓒参与大礼议这件事,朱浩可说准备周全,好像保姆一般,给黄瓒安排好了一切。

    黄瓒做事属于务实那种人。

    既然知道到京城来的目的,就是为大礼议,跟朱浩结交之事,完全可以等大礼议结束后再说。

    连送客都让苏熙贵代劳。

    ……

    ……

    苏熙贵送朱浩出门,一路上毕恭毕敬,又提到要给朱浩送礼。

    朱浩笑着拒绝:

    苏熙贵道,

    朱浩笑了笑。

    你这小舅子真是直接,你也知道你姐夫是以升官为毕生追求目标是吧?

    知道就行了,干嘛在我一个年轻人面前说?

    不给你姐夫留面子的么?

    苏熙贵道:

    朱浩点点头道:

    苏熙贵眼前一亮。

    本来以为,要替皇帝做过事后,才能得到翰林学士的殊荣,但现在听朱浩话里的意思,只要黄瓒同意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舌战群儒时就已头顶翰林学士的名头了。

    这就是先付款还是后付款的问题。

    朱浩言辞笃定,

    苏熙贵更高兴了。这说明朱浩在大礼议这件事上,有着充足的准备,不是说给黄瓒一个样稿,让黄瓒自由发挥。

    而是为黄瓒全面谋划,如此既能体现出皇帝和朱浩的重视,也能让黄瓒减少很多顾虑。

    当然,苏熙贵也明白,让黄瓒提前拜见皇帝,也是让他姐夫当着皇帝的面表露心迹,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会替皇帝出头,给你个翰林学士,结果却临阵反水?

    只有在皇帝面前做出保证,绝对不会欺君,如此皇帝才能更加信任和器重。

    ……

    ……

    苏熙贵本来的任务,只是把朱浩送走,再给朱浩送点什么的。

    但朱浩给黄瓒安排得太过周到,苏熙贵感觉自己非要尽一下地主之谊不

    可,特地邀请朱浩去看他刚买的园子。

    苏熙贵很直接。

    既然送银子你不要,那就给你送宅子。

    朱浩道:

    苏熙贵笑道:

    不但要给朱浩送礼,还要给唐寅送。

    朱浩心说,你这家伙果然是个腐化人心的高手。

    完完全全的对症下药,知道唐寅喜好什么就给他送什么,可问题是……唐寅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姑苏种桃花都另当别论呢。

    朱浩笑道:

    苏熙贵掰扯起送礼的诀窍,让朱浩咋舌不已。

    简直是行家里手。

    难怪黄瓒走到哪儿都要带上小舅子。

    以前总觉得苏熙贵掉进钱眼儿里去了,现在才发现,这货既爱钱,也知道怎么用钱,论花钱的本事在大明无出其右者。

    这涉及到另外一件事。

    朱浩的设想中,杨一清、谢迁二人回朝入阁,可以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了。

    谢迁回京后或不起眼,但杨一清作为杨廷和一直以来潜在的政敌,回京定会掀起一场巨大的波澜,政治舆论带动起来的效应非常大。

    而且杨一清并不迂腐古板,说话很直接。

    要我入朝是可以的,但不是现在,大概意思就是……

    现在杨廷和余党还把持着朝政,我还不具备回朝后就发起正本清源行动的资格,这就需要有人预作铺垫。

    朱浩问道:

    苏熙贵点头,

    黄瓒虽然是官迷,但大概只想入阁当阁老,成功给自己镀一层金后便引退,没有野心说要当首辅大学士。

    或者说,黄瓒也知道自己不够格。

    但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