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留人的手段 (第2/2页)
陛下,您现在也这么二皮脸了吗? 朱四道:“那这样,工部左侍郎的职位给敬道卸了!翰林学士的位置不是空着吗?让敬道顶上去!这样敬道就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这个官职应该符合规矩吧?” 张左想了想,不由点头。 相比于身兼两部侍郎,朱四这次的提议靠谱多了。 无论是国子监祭酒,再或是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身兼礼部右侍郎都是可行的,以往有很多先例可寻。 朱四想了想,又道:“詹事府的事也交给敬道,顺带让他自己掂量一下,看看下面有什么人需要提拔,那个徐阶一直跟着他干事是吧?也给提拔上来,给个侍读或者侍讲,就这么给他说……你去!” “陛……陛下……” 张左想问,怎么什么糟心事都往我身上丢? 朱四冷冷道:“你不去谁去?朕身边现在可用之人太少了,非你去不可!这件事先这么定下来,回头找费阁老他们来议事时,朕再跟他们说说,由他们自己去举荐。” 张左道:“陛下,怕是费阁老他们不肯吧?朱先生毕竟入朝还没几年。” “没几年?有袁长史和唐先生入朝时间短吧?他可是状元!连张秉用都能直接当翰林学士,凭什么同科的状元却不行?你先去告知敬道,让他提前知晓此事!朕也想问问他的意见。” 朱四主意已定。 不用跟朱浩做提前商议,反正他想把朱浩留在京城。 仔细思索了一下,留朱浩在朝最大的阻碍,其实是朱浩身上背着的“工部左侍郎”之职,如果你跟工部没什么牵扯,那你也没理由老说要去什么西山、天津了吧? …… …… 张左只能屁颠屁颠去找朱浩。 在工坊内见到朱浩本人,当天朱浩还有客人需要接待,正是其舅子,孙岚的二哥孙京。 孙京先前一直在国子监中读书,现在已经准备放官了,指望孙京考科举没戏,连举人都不是,孙京想获取个高高在上的职务不现实,正好朱浩这边就有很多没有什么官品,却很重要的差事。 随便在西山和天津船厂拎出个职位,都比朝中六部普通官员重要。 “朱先生。” 孙京先出去等候时,张左单独跟朱浩叙话。 朱浩手里拿着一些玻璃碎片,手上戴着手套,好像在搞什么科研。 朱浩问道:“陛下让张公公来的?” “是。” 张左道,“吏部杨老部堂一入朝,就拿您当成靶子打,接连上疏参劾,但也没太过分,只说让您卸任一部侍郎,陛下思来想去,决定让您卸任工部左侍郎之职。” 朱浩摇摇头:“我宁可卸任礼部右侍郎,毕竟议礼之事已告一段落。” 张左笑道:“这不陛下需要您在中枢决策方面多下些力气吗?这样吧,陛下说了,准备提拔您为翰林学士,掌詹事府,同时兼着礼部右侍郎,这样再有什么事的话,随时都能跟你商议。” 简单的调遣。 朱浩心说,我都没指点,皇帝自己就知道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留人。 连朱浩都觉得,朱四这个安排合情合理。 就在于朱四没有强行改变什么,因为提前有了唐寅、张璁为翰林学士的先例,好像朱浩当翰林学士也就顺理成章,毕竟朱浩先前已经是侍读学士兼礼部右侍郎。 “太快了吧?”朱浩道。 “快?” 张左似乎没听明白。 这还叫快? 看看人家唐寅,都已经当上阁老了,唐寅跟你入朝的时间一样吧?甚至于当官比你还晚呢,一介举人都能做到那份儿上。 张璁也一样……到了你这里,你就觉得自己晋升太快? 你可是根正苗红的翰林。 朱浩道:“我的意思是说,卸任工部左侍郎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我在这职位上还没做出什么成绩呢。” “您还要什么成绩啊。” 张左颇为无奈,苦笑道,“朱先生,这朝中上下哪里不需要您?您怎么这么澹然处之呢?杨部堂都准备让您卸任归乡,甚至外调地方了,您再不做点事情出来,表现出您对朝堂之事的热忱,只怕……” 朱浩笑问:“只怕我在朝中没几天了,是吧?” 张左语塞。 这位小爷还真会调侃。 朱浩道:“我做翰林学士,还是会像今天这样,基本不会出现在翰林院。所以就算陛下同意,也应该再提拔个翰林学士出来,这样才不至于耽误差事。” “何人?” 张左好奇问道。 朱浩想都没想,直接道:“桂萼,他是大礼议的关键人物,是时候该提一提官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