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元甲开始_第二十章 首尾始末(4200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首尾始末(4200大章) (第2/2页)

赴前线,带领着两百二十名精锐新军布置陷阱。

    等一队一百多人的法军中队落入了包围圈,立刻开枪便打。

    由于对方的枪械更先进,使用的都是带有弹夹的击发枪,换弹速度快,射程远,精度高。

    新军这边用的老旧燧发枪,开一枪后,要用十多秒重新装填火药和子弹,平均打一枪要用十几秒钟。

    威力小,射程短,精度低,三十米开外就很难打中人。

    而法军使用格哈M1874步枪则要先进得多,采用的是纸包定装子弹,也就是黄铜子弹的前身,区别已经不大。

    虽然也是打一枪就要重新换弹,但却比清军快捷的多,三四秒就够了。

    所以,即便法军陷入了包围圈,却也没吃太大亏,只折损了十几人。

    并且很快就反应过来,要从包围圈薄弱处突围出去。

    余恪无奈,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早有预料。

    只见他身披百斤钢铸重甲、手持一米五长的虎头闸刀,带头向着法军冲锋。

    余恪一米九几的身高,看起来像个小巨人似的,力气又大,一步跨出就是五六米距离。

    五六秒的时间就已经冲到法军面前,而这期间法军只来得及一次齐射。

    作为炼脏武师,余恪的感知力远超常人,很轻松地躲过了射向脑门的子弹。

    至于射向铠甲上的子弹也懒得躲,反正打不穿。

    飞奔至一个法国士兵面前,余恪随手一刀就将对方拦腰斩断。

    随后,只见余恪整个人像是化作成了一团血色旋风,在二十几名法军中左闪右突。

    不到半分钟,就杀光了身边所有的法国士兵,血流成河。

    余恪甩了甩虎头大刀上的血液,冷冷的望向剩余的法军。

    余恪手下的新军士兵看呆了。都忘记了开火。

    对面的法国士兵也直接吓尿了,哇啦啦的崩溃喊叫。

    甚至都不敢再朝他开火,直接丢掉了手里的步枪,跪地投降。

    余恪犹豫了一会儿,索性将剩下的五十多个法国士兵都剁了,一个也没留着。

    俘虏?为什么要俘虏?

    俘虏了这二十多个法国士兵,说不定法国一威胁,朝廷就会下令释放回去,甚至交出余恪这个罪魁祸首。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余恪并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赌李鸿章和慈禧的底线。

    这一战后没多久,余恪大名响彻在两军之间。

    毕竟自中法两国交战以来,法国还从未吃过这么大的亏。

    以往的战斗中,法军一直凭借着装备上的优势,压着越南和大清打。

    虽然法军也有损失,但清军越军的伤亡至少是法军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余恪歼灭了一个法军中队后,法军自然无比暴怒,攻势猛增,给新军造成不小的损失。

    张之洞知道余恪干了这么一件事后,有些无奈,同时也十分担心余恪的安全问题。

    这小子是他的侄女婿啊,如果死在了战场上他怎么跟表弟张晟交代?

    张之洞于是勒令余恪回到广州,继续招募编练新军,并帮他处理新建成的枪弹厂一应事务。

    尽早让枪弹厂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枪械和丹药,并建立起一条生产线来。

    余恪回到广州后,又回到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新军校场→枪弹厂→家。

    张之洞这个总督都不在,余恪自然不用再去总督府,需要处理的事务少了很多,所以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

    枪弹厂的事务很不好处理。

    虽然余恪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枪械知识,但那只是在使用方面,要让他凭空造出一款现代枪械来,根本不可能。

    光是造出击发式步枪,就够为难他了。

    枪弹厂已经招募到了二十几位铁匠、七八位木匠。

    余恪把之前画的击发式步枪的图纸拿出来,给这些铁匠木匠师傅讲解了一番。

    铁匠师傅们需要锻造各种枪械零件,枪管、弹夹、撞针之类的。

    木匠师傅则仅仅只需要制造出枪托、枪杆主体,以及用纸浆做出子弹的外壳。

    余恪把自己的要求说了一遍。

    铁匠们纷纷表示问题不大,木匠们也表示轻轻松松。

    第二天,余恪看到他们锻造出来的东西,却大失所望。

    铁匠锻造出的各种铁质零件精度不够,很难严丝合缝,达不到要求。

    至于木匠师傅倒给了余恪一个惊喜,制作的枪托比他想象的要好,只是还没有刷上木漆,很容易磨损或受潮。

    但子弹外壳,木匠师傅们却做得不够精细,有大的有小的。

    越小的东西果然越难造。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虽然制造枪械困难重重,但余恪并不着急,慢慢来就是。

    三个月后,余恪解决了子弹外壳的问题。

    五个月后,子弹生产线建立完成,第一批大小相同的纸壳子弹产出。

    九个月后,余恪才终于制造出了一把合格的击发式步枪。

    这款由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击发式步枪,被命名为定国号。

    有效射程五十米,威力跟法国人的格哈M1874步枪差不多。

    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十分顶尖的枪械了。

    又过了两个月,定国号步枪的生产线初步组建完成。

    此时正是中法签署《中法会订越南条款》的日子,和前世历史中一模一样,只是签署的时间稍有差别。

    余恪一心扑在枪械生产上,对此事一无所知,还以为前线战事仍在继续呢,直到几天后才从上海的《汇报》上得知此事。

    虽然不知道条款的具体细节,但却知道李鸿章这些软骨头慕洋派,为了所谓的‘良好信誉’,不允许张之洞乘胜追击。

    余恪气得将枪弹厂库房门口,一株一人合抱粗的枯柳,三拳砸断,又将树根砸的稀碎。

    随后余恪来到新军校场,拉走了正在训练新军的黄飞鸿。

    包下了城中一家酒肆,也不怎么说话,一坛子一坛子地往肚子里灌酒。

    余恪眼神从愤怒、郁闷变为阴沉和杀意,最后变成了坚定。

    第二天酒醒后,余恪将新式步枪的事汇报给了张之洞。

    得知终于生产出了击发式步枪的张之洞大喜过望,亲自回到了广州。

    先是参观了一番枪弹厂,又亲手试射了几枪,大为满意。

    回到总督府,余恪向张之洞问起停战的事。

    张之洞犹豫了一下,便将左宗棠电传给他的《中法会订越南条款明细》递给了余恪。

    哪想到余恪看后反应会这么大。

    更没想到,余恪居然已经说服了刘永福,要一同举兵造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