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靖康开始_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打诳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打诳语 (第1/2页)

    阴暗的心灵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

    在赵柔嘉和朱琏的印象中,不管是二龙山见到的李敬,还是现在的传奇战神,靖王。

    每每看见,都是咧着洁白一口牙齿的笑脸。

    从未改变。

    因为殿试的关系,朝堂各路大臣汇聚登州。

    太师宗泽已经奔赴西北,他这个枢密使完全没有存在感。

    他仿佛一点都不关心殿试的事情。

    倒是铁厂,矿场,蒸汽机场招募了一批落榜学子教授他们做事。

    冀北复制登州的全套生产,人才缺口很大。

    连同蒸汽机厂和铁厂和铁矿不到二十里的铁路地基已经完成,铁厂正在铸造钢轨安装。

    乔清澜都忙疯了。

    火车头的设计,李敬只画出了原理。

    蒸汽锅炉到传动部件,再到轨道,车头,车身,连接件,都需要精密的计算。

    蒸汽机工坊一边要给福建,明州,胶州和登州的船厂供货。

    一边要满足火车头的设计生产。

    等西洋的船队回来检修,还需要大量急需更换的部件。

    疯都疯了。

    乔清澜头发都掉了不少。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抱着孩子就睡着了。

    李敬去辽东那阵,祁虹让两个会绘图的姐妹二十四小时跟着乔清澜,硬是被乔清澜整成了自己助手。

    天天跟着比划着尺子熬夜画图。

    李敬岂能忍。

    借着这么多落榜士子到登州,一口气招募了二百多人。

    这些人弱点大部分都在算术,杂学上。

    只能硬着头皮一遍遍带着他们丢了毛笔用铅笔,从基础开始教。

    “李敬,殿试的进士,太学的学生都没有这么上心,这是抽什么风了!”

    李清照原本以为李敬只是图几天新鲜,把人带出来能用就是。

    谁知道这家伙一忙就是一个多月。

    殿试,朝会几乎都没有参与,早上去看一眼海军调度,知道军舰在什么位置。

    带着临时住在军营的学子就走。

    “嘿嘿,姑姑,这批太学生成色如何?”

    “总的来说,跟前两批差不多,都要从头学做官......酒量太差!”

    李清照嫌弃话音一落下,李敬别院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

    以前的稷下学宫学子,轮喝酒,不怕李清照的屈指可数。

    以前在济南招考,淮河以北来的学子多,招收的名额少。

    这次汴梁科考,江南的学子多,招收的名额也多。

    至于才华,诗文比不上李清照自己,做官任职任事这些人比侄儿更是差的老远。

    科举嘛,不限制年龄。

    白发老头考科举的都很多。

    考卷湖名,闷开。

    不到张榜,谁也不知道考生年龄多大。

    这科进士,年龄最大的五十八,太学生年龄最大的也有五十五的,搁到后世,差不多都该退居二线了。

    说来也怪,由于赵佶很长时间没开科考,士子读儒家经典无望,没有出路,倒是这些年龄大的杂书看的较多。

    就连这的太学生,平均年龄也比上两批战乱之时,携笔北上的士子平均年龄大了五岁都不止。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李敬连教授他们的欲望都没有。

    还不如从落榜生里选两百个年轻人,慢慢带。

    至于以后他们能不能考取功名,或者做出成就,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好在乔海,刘满江,乔清澜等人获封爵位,让这些人感觉经营机械冶铁也是有出路的。

    更何况这些经历,是三司吏员考核的部分内容。

    “敬儿,这些天你忙,我就不提要求了,此番远航,能抽出时间,你还是要多帮我上几课,李芘都在调侃,说你有了小妾,就忘了把你带大的姑姑!”

    这混蛋焉坏。

    同在太学做教授,相互调侃是难免的。

    李清照为人大气,无所谓。

    李敬无语。

    “上一批稷下学宫学生完成学业,各部疯抢,太后对这一批太学生同样寄予厚望!”

    山东政治改良初见成效,章丘李家,都快成了百姓朝拜的生祠。

    而稷下学宫学子,已经成了政治改革洒落在各地官场的生力军。

    张叔夜,李纲和乔淑云汇集各地奏报,朱琏对太学愈发重视。

    这几天时间,她都去了太学三次了。

    倒是殿试之后,包括状元,探花在内的所有上榜进士,全让朱胜非带到汴梁,由吏部统筹官员任职的培训考核。

    说曹cao,曹cao到,李清照话音刚落,院外就响了太后驾到,新帝驾到的吼声。

    两人连忙迎了出去。

    除了朱琏牵着赵柔嘉,乔淑云,梁扬祖,李纲,陈过庭都来了。

    “知道靖王早出晚归,忙的很,这些天本宫都忍住没有来找靖王,可是忙完殿试,仍然没看见靖王,心里总是不踏实,难得今日靖王早些回来!”

    “太后请,女帝请,各位同僚请!”

    李敬笑着伸手,还不忘给偏头赵柔嘉请赵柔嘉进门。

    好些天没看见李敬的赵柔嘉咯咯的笑起来。

    “进士们学着当兵,cao练整齐才开殿试,这是大宋开天辟地第一回,有意思,此科进士精气神远胜以往!”

    “此法甚妙,以后皆应延续!”

    虽然殿试已经完成了两天,进士也装船运走。

    陈过庭想起昔日学子们整齐的踏着步伐到临海居,落榜学子还在沙滩上列队静候殿试,精神抖擞的接受新帝检查。

    不由的开口称赞李敬出的好主意。

    李敬无奈的摇了摇头。

    北宋之后,中原王朝屡屡受北面草原部族践踏。

    表面上是君王懦弱,其实根子在士大夫身上。

    历代跟北方草原民族交手,无不打光了国库,很多帝王不是怕打,是没钱打。

    士大夫贪得无厌,嘴里喊着忠君爱国,其实王朝交替,他们大不了换一个主子代天子牧民,该不该自己的钱,一分钱也跑不掉。

    纵使兵血,也照样喝的满嘴流淌。

    岂能是几次进士结队cao练能改变的。

    “李敬,李敬,我们远航的美洲,有大耳朵羊吗?有阿拉伯马吗?”

    童言无忌,赵柔嘉所问,问出了李纲,陈过庭,李清照她们都没好意思发问的问题。

    对面的大陆,究竟有什么值得李敬在西夏开战之时,劳师远航的东西。

    “羊rou没有,但是牛rou可以实现自由,先生给我说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