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靖康开始_第三百六十二章 还有这种cao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 还有这种cao作? (第2/2页)

使的官衙内。

    没事偷偷去观摩的管官吏,将领很多。

    仿佛这就是枢密院的一个圣地。

    图上有江上,有世界。

    宋军有雄心。

    没有成为大宋藩属国或者疆域的地方,就是建功立业的战场。

    各大陆的一些基本概述,山川形胜宗泽和很多将领都了然于胸。

    靖康大陆靠着大西洋那边到处是肥沃的土地,还有无数矿场。

    宗泽一眼就看出那个地方修建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价值。

    “慢慢来,靖康大陆太大了,这是上苍赐给宋人最好的礼物,大宋安宁稳定,吏治清明,才能保证宋人的人口膨胀,没有足够人在靖康大陆创造财富,修了运河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一万万的宋人,还满足不了李敬的雄心壮志。

    宗泽笑着摇头。

    或许正因为是这样,他才会一到山东,就铁了心扶持朱琏。

    即便没有朱琏,他在河东之战也会救出一个可用的皇子或者太后推到前台来。

    大宋国运并没有因为靖康之难断绝。

    强忍欲望的李敬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把内耗降低到最低点。

    争取在有生之年,让宋人挺直腰板,站满整个世界。

    “哎幼,老夫真是生不逢时啊,我怎么不晚生二十年,到时候看我大宋,何其强盛。”

    “知足吧,宗帅,我朝狄青,包拯,范文正公,王荆公,那个不是一时人杰,镇大宋国运的人物,就连我苏门东坡先生,才华并肩曹植李白,也没有机会为西洋,靖康大陆璀璨的美景吟诗作赋!”

    “这倒是,比起他们,老夫幸运多了,至少他们没本事灭了西夏辽国,如今两国疆域尽归我大宋。”

    每每斗嘴,很容易在李敬面前吃亏。

    但是宗泽一直感觉李敬是一个让人愉快的家伙。

    妖孽一般的才华,远胜他所言那几个镇大宋国运的人物。

    想起周宁被赵桓任职皇城司使,他有几分担忧。

    “老夫如今为大宋做不了什么事情了,去西洋,也只是跟岳鹏举,韩良臣等武将抢功而已,倒是你要谨慎行事!“

    李敬笑了笑,不以为意。

    他知道宗泽说赵桓的性格,远没有宋人眼中那么沉稳。

    任用周宁重建皇城司,就是一个信号,说明他急于建立自己的班底。

    只不过李敬当初用周宁,不得已而为之,无非是不想山东内耗,把周宁的精力都给他找个地方宣泄。

    至于周宁的武将本事,李敬就更看不上了。

    别看他从军营进阶成为大宋宰相。

    可论带兵运筹也好,组织能力也罢,连陈淬都不如。

    岳飞,韩世忠,关胜,种彦鸿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比他强的多,可能种彦郁和折彦质也比他强。

    不过就在刚才,跟着宗泽一起回来的钟彦郁和折彦质被赵桓宣进宫了。

    在登州时候,赵桓就单独见了二人。

    其中味道,不言自明。

    不过李敬把持枢密院,那些个枢密院事根本不敢妄动。

    宗泽想不出,赵桓如何绕开枢密院,直接对二人重用,再说现任钢字军的记功官荣德长公主赵金奴,她对赵玉盘和李敬非常佩服,很早就把几乎所有钱财都交给了赵玉盘帮忙经营,比好几个钦命军的记功官都富裕,她也很有手腕,麾下几十个宗室和女官在两人军中尽心尽责,时刻把握将士动静。

    “老夫知道你隐忍是不想宋人刀兵相见,就连征伐伪帝,宋金辽东之战,灭西夏之战,也在避免大的伤亡。”

    “这世上,就没有事事如意的事情,宋军可控,军心可用,宗帅不要担忧!”

    也是,当初金人何其猖狂。

    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海上之盟长驱直入灭辽国,再攻宋,战无不克。

    哪位宋将面对金兵不是战战兢兢。

    偏偏李敬不,麾下一千不到的商队,民夫就敢叫板完颜宗望数万金军。

    一路从血战中杀到今天的地位。

    偏偏少年只是错觉,胸中是百战之魂。

    赵桓真要是明君,就该容下功勋之臣,支持他们开疆拓土,为宋人争夺生存空间,也会处理好跟李敬的关系,不来招惹李敬。

    其实宗泽还真是高估了赵桓搞事的能力。

    登州,汴梁,跟折彦质,钟彦郁见面,一场谈话交流下来。

    他很失望。

    两个武将忒老实了,根本没有李敬那副张扬跋扈的劲。

    别说李敬,就是跟李敬关系莫逆的关胜,种彦鸿,岳飞,韩世忠相比,差距也很大。

    至少这些武将不憷自己这个皇帝。

    自己也隐约能看见战场上,这些人身先士卒的风采。

    要重用两人抗衡其他武勋,比让周宁重建皇城司还不靠谱。

    “上皇,好好休息,不要想太多!”

    朱琏监国数年,各种历史转折都是对决策者的煎熬,心思比昔日做太子妃,皇后时候,不知道稳沉了多少。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她知道赵桓不撞南墙心不死,只能劝,至于劝不住,到时候再说,她不觉得李敬会不买她的情面。

    “李敬小子虽然能干,才华横溢,可也挺没规矩的,你说,父皇为什么提议让柔嘉立他为帝婿?”

    “父皇让李易安传话,妾身也不知道其中意义,请教过郑太后,郑太后却说父皇此等决策,无比睿智!”

    “郑太后会这么说?”

    别看郑怜玉辞位了,赵桓这两口子对郑怜玉的那个敬重,不低于她没辞位之前。

    “她说曹cao也好,司马懿也好,未必一开始就谋逆,组建势力为自保,也为舒展胸中抱负!”

    赵桓点头,历史中迷雾说不清楚,或许两人在位时候,未必如史书所说苛待主子,一心谋逆。

    可是朱琏接着的话让赵桓目瞪口呆。

    “可曹cao,司马懿的后人都反了,父皇所忧,无非是李敬的后人,与其养虎为患,不如移花接木,反正李敬还年轻,早早拴住李敬,让李敬后人成为赵家人!”

    还有这种cao作?

    父皇真是这么想的?

    回想起周宁等人都说过,李敬手中有一个掌中雷,十步杀一人,他至今没有大量装备军队。

    周宁还说,李敬在冶炼,机械上的所学,也没有完全学以致用,有所保留。

    可能只会教授给自己后人。

    赵桓顿时一身冷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