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有什么不好 (第1/2页)
终于把试卷改出来了,不管是分卷试题,还是汇总分值,都交叉复核了三遍。 具体这些分值是否要改动,如何划分录取线。 梁杨祖,黄灿,陈过庭等人就不管了。 派了两个官员,让水师连夜送去汴梁,今年的太学入学考试也算是朝廷对天下学子有了交代。 “梁相,我听家人说,临海居气氛不对!” 别看三司,各部都把衙门设在了东京,可是这些官员家属,都愿意住临海居。 能在临海居混上海鲜,奶粉等免费吃食倒是其次,主要是这里孩子入学方便,附近的启蒙学堂和中学还有很多太学教习兼职。 “不是你我能参和的,靖王算无遗策,长公主们不会袖手旁观,太后必然抢先出手。” 这种时候,他们表态站队谁都是错的。 朱琏对赵桓刨肝刨肺,在集英殿所为,只是为了保护赵桓,为赵桓了解大宋势力格局,争取时间。 可是朱琏哪怕追到登州,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在赵桓透出释兵权的意思以后,被朱琏打断,太学生闹事,又强势的把李纲踢出来背锅。 傻子都能看出来,赵桓憋了一口气。 现如今在汴梁仿佛一直咬人的困兽。 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杀了李敬。 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李敬不会给赵桓对付自己的时间。 “我等好像无家可归了!” 站队赵桓,明显是得罪李敬,而站队李敬的底气,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这要得罪未来监国的朱琏。 朱琏看上去,这段时间可能会很生气。 可是朱琏还是很在意跟李家相互扶持的这段感情,哪怕彼此闹的再不愉快,可为了大宋江山的安稳,为了百姓富足,再次携手,一笑泯恩仇,是迟早的事情。 在场的朝臣就未必有李敬那个本事了。 这也是李敬没有派人找他们的根本原因。 也是他们装作不知道这件事前因后果的默契,朱胜非明显比这些臣子差了些城府,才有刚才一问。 陈过庭,梁扬祖,李芘,张叔夜,曹辅这些重臣,经历二帝争权,靖康之变的风雨。 一边兼顾朝廷事务,一边还要在太学教学。 没有一个是傻子。 在朱胜非和梁扬祖一番问答之后,哄笑起来。 “对了,有个事情你们知道吗?” 朱胜非拿出一个花岗岩的镇纸,在各位朝臣面前晃悠。 “李家商行卖的花岗石镇纸,你是说,这玩意玩物丧志,耗费民脂民膏,有昔日宣和皇帝花石纲之艮岳异曲同工之败?” “我是这样听说的,未来燕京新都,不管是皇宫,还是大街,都会铺设这个花岗石!” “这镇纸大小的一块石头,李家就敢买一个银元,铺地那要多少钱?” “这怎么可能?” “这是真的!” “这得花多少钱,多少民力?靖王疯啦?” 赵佶登基以后,起初是勤政的,国泰民安。 慢慢腻了,玩心起来了,虽然好色,行事荒唐,国家还算经得起折腾。 可是花石纲一出,天下动荡。 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朝臣们,一个个左顾右盼,心有余季。 倒是黄灿哈哈大笑。 “诸位反正没有地方可去,我们就去产这个花岗石的地方一游如何?” “远吗?” “不远,登州和日照每天都有船只往返,李敬和三个长公主在哪里都有农庄,茶园,畜牧场,打她们的秋风,此刻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情,我们都不用自己花钱吃喝!” 也是哦。 在登州,搞不好会被人逼着站队。 这去了日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是为了花岗石来的。 忧心新都大量使用花岗石,变成了花石纲一般的劳民伤财。 实地查看,还不得不让李敬他们接待。 也不算是站队。 想明白的梁扬祖和陈过庭一刻都不想在太学呆了。 蹭饭的事情,一呼百应。 几十个官员,挤在几辆马车里,偷偷跑到码头,就上了去日照的船。 可是,当船开向大海。 李敬从船舱里走出来的时候。 一群人小脸都吓白了。 一个个心里都在呐喊,你不要过来啊。 看着李敬笑的意味深长,仿佛在说你们居然自投罗网了,一个个顿时都萌发了跳海的冲动。 长公主们要办大事,李敬也不能寒了人心。 总的替长公主们看着女儿。 无意中竟然发现这群朝中重臣一个不落的上了去日照的船。 顿时兴起了恶趣味。 偷偷跑到日照船上。 “靖王算无遗策,堂堂大宋的皇太后,女帝,长公主都成了你的打手,如今又来吓唬我等!” “就是,我们不站队,好人坏人都让你做了,我等做什么都错!” 陈过庭,刘韐等人,连死都不怕,只是背后算计李敬,心虚。 仿佛被人看穿了,老脸红一下,就过去了。 还主动倒打一耙! 船上虽然混杂了商人,水师官兵知道他们的身份以后,立刻清场,把其他随行去日照的商人和贩夫都赶到下面船舱去了。 说话还是方便的。 “你们这群老滑头,过分了,上皇不满的是我吗?是我大宋战无不胜的军制,是我大宋百姓日渐开启的民智,是把权利关进律法牢笼的趋势!” 知道李敬说的是真话,这群老油条依然一副不听不听的样子。 “我若是被拿下,你们能讨好?“ “谁敢拿下你啊,拿得下你吗?” 一群人回过味来,知道单打独斗都不是李敬对手,眼看都要开口。 李敬连忙高举双手。 “太上和我之分歧,表面看是权利之争,我真是为自己争的吗?枢密院那一亩二分地,就算是上皇想插手,也未必在三五年内可以成功的,这么急切的逼迫太后后患无穷,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 都知道李敬跟赵桓之争,是为了大宋有个更光明的未来,朝臣心里大部分都是支持李敬的,听见李敬这么说,朝臣都有些惭愧。 可这趟浑水他们是真不想趟。 不是不支持李敬,而是李敬不需要支持。 看着本来想开口站队的官员被陈过庭,梁扬祖拉住。 李敬笑着摆手,他上船也不是要这帮人趟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