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二章 这也能猜得到? (第1/2页)
随身没带个系统,穿越古代的科技树,不是那么好攀爬的。 点开了蒸汽机。 对农耕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之后。 再要向前,无论是电动机,还是汽油或者柴油动力,都是一个巨大的综合领域的工程。 哪怕李敬娶了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的乔清澜。 继承了他在传动,力学,冶炼等方面的大部分知识。 还是要面临很多方面的制约。 李敬当然巴不得有兴趣致力这件事的人越多越好。 带着苏浅浅,赵赛月等十几个愿意跟随乔清澜学机械的美人,一边让她们实地了解各种厂矿的运行机械,一边个给她们灌理论。 他已经尽最大力深入浅出,把这些知识搞的不是那么枯燥了。 他期待着这些人学以致用,甚至可以一边干,一边撑起一个理工技术学员的教习骨架。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骨干。 现学现考的结果就是美人们用答桉告诉李敬,罗马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 答非所问也就算了,考试时候望着自己出神,眼睛里全是星星是什么意思。 十多天白天黑夜从未分心的灌,就这? 搞的赵玉盘都亲自跑到路上截胡。 “怎么,三个姐妹还不够,嫌弃我们老了?” “哪有,meimei只是过度,jiejie才是归属?” 哪怕知道李敬说的只是甜言蜜语。 在军营自己别院给李敬穿衣服的赵玉盘还是噗嗤一声笑起来。 随便还要鄙视李敬不要脸。 “你还想过度,等柔嘉大婚的时候,我把这句话学给柔嘉听!” 李敬哈哈大笑,他知道赵玉盘只是这么说,却不会这么做。 大长公主对自己那份在意,纵容,各种尽力的讨好。 着实让李敬感动。 哪怕脑海出现这个名字,远远看见这张绚丽的面孔。 也能感受那份从心里涌出来的温暖。 与之相反的是,赵柔嘉在赵玉盘面前哭了两次,要带赵桓去西洋。 朱琏也找过赵玉盘一次。 而赵玉盘一直没松口。 “李敬,听说胶东新船厂,计划今年专门打造大型的捕鱼船?” “有这个打算!” “不会对民间发售吧?” “不会,现在水师在庙街,靖康大陆,南洋各地的海鲜作坊,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盈利,干货海产大部分低价供给市场,全靠着容易活着运输的高档螃蟹,龙虾等配送餐厅鲜活支撑。” “也是,水师运输的干货海鲜,每逢到沿江等口岸城镇,就被人一抢而空,还有人运到西北等水运不方便的地方,卖了高价,听见这些消息,我心里就不舒服。” 低价售卖海产的用意很明确,水师让利给百姓。 让天下百姓在畜牧业尚未出现成效的时候,有rou吃。 可是偏偏有人囤积居奇。 大肆收购,高价卖出。 “所以我要做些专门捕鱼的海船,扩大市场上的份额,我大宋海疆辽阔,大长公主看好了,看着这帮人胀饱了肚子!” 这些人不长记性。 昔日大宋水师从南洋的运稻米,低价投放市场的时候,就有人收过一回。 棉线到口岸,纺织成布匹,也搞了一回。 结果无一例外的吃撑了。 在复兴报针对各种海产品烹饪方式的介绍下,现在各地百姓已经开始养成了买干海鲜做菜的习惯,海产品从滞销到畅销。 资本好像又嗅到了商机。 趁机炒高了海产品价格,还联合起来,要购买渔船。 不仅雪片一样的给复兴报递送稿件,还给监部和枢密院举报,水师与民争利。 李敬果断提高了部分干贝,干虾的价格,把咸鱼维持原价。 在几个长公主看来,就是跟那些个土财主的资本示弱。 不止赵玉盘不爽,赵福金,赵缨络也很不爽。 “要反击他们很容易,他们不是耕读传家嘛?查一下他们的脚跟,让靖字军和水师去他们哪里征兵,入伍者享受双倍的随军家属待遇,在靖康大陆,南洋获得官营土地使用权,十年免税赋,田租,同时也让丰润,麒麟,鲲鹏,几个商行去他们所在地区附近招工,高价招募附近可以补充当地的佃户。” 也对,大宋现在最缺的不是粮食,布匹,土地。 而是人。 光靖康大陆南北两边硕大的窟窿。 整个大宋一万万人口填进去都不够。 在大宋,受传统文化影响,哪怕以商人面目出现的人,也把土地视作根本。 军队征兵,哪怕手上和地主签订了契约。 官府也不能阻拦,赔偿给地主的钱也不多。 大部分地主最怕的就是钦命军到他们哪里征兵了。 人走光了,还得从其他地方高价雇佣。 李敬这招更狠,一手征兵瞄准你拥有的土地,一手招工把你填窟窿的人都挖走。 麻烦大了。 赵玉盘知道李敬不管是治国,还是打仗,大部分时候都用的阳谋,尤其是治国,就没见过他用阴谋。 更别说滥用权利。 如今为了给她们出气,也不管不顾了。 有些动情,紧紧的抱着李敬,把头贴在他肩膀上。 最难消受美人恩。 在赵玉盘这里交了两次货,李敬赶紧去找赵福金和赵缨络打了一个批发。 之所以大长公主急了。 那是因为顾无双回来了,李家商行那么多事情,那么多账务。 顾无双本来跟李敬就聚少离多,这次一出去,川陕四路加上大理国,多年多才回来,没个几天,汇报不清楚。 相比较昔日章丘纳的娇羞小妾。 如今的顾无双自信了好多,干练了好多。 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别有一番韵味。 外加细致入微的处世方式,连李清照都连连惊呼李家好福气。 能把这么一个能干的美人纳入家门。 “辛苦了,无双!” “妾身不辛苦,王爷威望天下皆知,此番又跟着皇家银行一起入川陕,地方官巴结都来不及,做生意不过顺势而为,不敢在王爷面前居功。” 相比较当初大名府时候自己父亲和夫家的生意。 顾无双觉得李家的生意实在是太好做了。 不用应酬各地官府。 不用担心货物运输。 很多物品,乃是李家独有,即便是有同业竞争,李家也能拿到最低的价格,倒逼对手在自己新建或者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