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 强地的规矩 (第2/2页)
… 这个基本政策,是不能动摇的。 所以,粮票必须要越来越值钱。 可这样一来,粮票作为货币的性质,就要名不副实了,就要起不到货币作用了。 头疼…… “大人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李良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哦,没什么。” 赵诚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来,大致有了想法,准备回头再完善一下,实行看看。 “你刚才说,你想来强地开粮店?” 赵诚把话题拉回来。 “是的!” 李良才点点头。 “我们李记粮行,是顺圣川最大的粮行。 现在顺圣川稍微有些规模的城镇,都有我们李记粮行。 强地在大人的治理下,愈发繁荣。 甚至东城比起来,也有所不如……” 李良才发自内心地感慨。 “但是,我们李记粮行,在这里没有分号。 所以,我想来这里开一家。 不知道大人肯否允许?” 李良才期待地看着赵诚。 强地地方虽小,但是,太繁荣了。 好东西太多了。 这景象,是他以前所完全不能想象的。 而且,他也见识了强地军的强大。 这年头,什么都是虚的,只有手里有兵,才是最重要的。 让朝廷闻风丧胆的鞑子,都被强地军给打败了。 一个牛录的人马啊! 一场战斗,就给打垮了! 强地军,太强大了! 李良才很看好强地的未来,看好赵诚的未来。 商人本性,自然想要尽早投资赵诚。 “当然可以。” 赵诚一口答应下来。 就在李良才刚刚一喜的时候,就听赵诚接着道: “我们强地欢迎所有人来做生意。 但是,到了我们强地,就要守我们强地的规矩。” “那是当然的。 我们李记粮行做生意最厚道了,绝对会守规矩。” 李良才赶紧答应着。 “李公子还没明白我的意思。 你先听我说完。” 赵诚抬手打断他。 “我们强地有一个独特的规矩,就是做生意的人,都要交税。 你来开粮行的话,也是需要交税的。 我们一般的税率,大约是逢五抽一。 具体细则有些麻烦。 强地税务署很快就要成立,到时候,会给你们具体指导。” “逢……逢五抽一?” 这下,轮到李良才震惊了。 先是不可思议,然后,脸有些涨红。 “大人,这逢五抽一,也太重了些啊! 朝廷的规定,最多也不过五十抽一。 而且,我们李记粮行,跟京城户部的……” 如果只是给赵诚一些好处,他的反应还不会这么激烈。 做生意嘛,要跟当地官员搞好关系,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们李记粮行在顺圣川算是枝繁叶茂了。 但是,每年为了跟当地官员搞好关系,也会花费很多金钱。 逢年过节,以及各位大人生辰寿宴,甚至是娶妻纳妾,儿孙娶妻纳妾…… 他们都会按时去上供。 这是生意人的本分。 对于这一点,他们也早就习以为常。 这一笔钱,数额也不小。 可对交税…… 他们就不能随便接受了啊! 逢五抽一,这可是时时要有的开支。 也太重了一些。 不过,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赵诚抬手给打断了。 “我不管你跟哪个部的大人有关系。 来我们这里做生意,就要交税,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赵诚的语气,丝毫不容置疑。 有明一代,并非不收商税。 但商税收得太低了。 一亿多人口的大国,最巅峰时期,一年收商税,也才三四百万两而已。 其中一多半还是盐税。 后来,更是被相关利益集团的东林党、士绅集团们各种抵制,越收越少。 而且商税收的对象也不对。 士绅不纳税。 真正赚钱的商业都掌握在士绅手中,这是不纳税的。 征税的对象,都是小商户…… 谁要是敢提增加商税,那就是与民争利。 会被钉子案耻辱柱上。 收不上税来,国库空虚。 崇祯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穷死的。 赵诚当然不能让自己手下的地盘,步了大明的后尘。 他不能等到手下势力范围大了,形成利益团体了,再去推动这项计划。 他知道现在公然增加商税,也会面对很大的阻力和风险。 但是,这风险是来自于外部的。 而等以后再推出的话,风险就是来自于内部了。 如何选择,当然是不难做出决定。 “李公子是个聪明人。 你应该知道,我们养兵,修路,建水塔…… 哪一样不需要钱? 这些钱,不会平白从天上掉下来。 你们交了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这对于你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时代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