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下赫图阿拉 (第1/3页)
小时候,催发就亲眼看到鞑子们用刀砍死了他的父亲,轮流侮辱了他的母亲。 然后,把他和母亲带走,去给鞑子们种地,养马…… 有恨吗? 肯定是有! 但历史就是这么奇怪。 有太多人,当主子们强势屠杀了他们的祖辈父辈,让他们做奴隶。 他们即便一时心里又恨,但更多的,是在恐惧之下的服从。 往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那恨就忘掉了。 如果主子们再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就会感恩戴德。 催发就是这样的。 这几年,辽东一带虽然也有干旱,但人口少,土地多,日子倒也过得去。 听说大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饿殍遍地,流贼四起…… 催发甚至还有些庆幸,他是生活在辽东的,他是有主子的。 心里的那点恨,也就不再去想了。 甚至他还经常有意地去讨好鞑子们。 鞑子们太强壮了,骑射娴熟,能轻松把他们打翻在地。 催发觉得,他们天生就是做奴才的料,只有鞑子们这样强壮的,才能保护他们。 在他的心里,鞑子是不可战胜的。 现在,他们竟然打败了两倍人数的鞑子。 当枪炮声响起,当那爆炸声响起,火光冲天的时候,鞑子们是如此地不堪一击。 催发端着刺刀,跟在人群中冲锋。 他追着一个鞑子跑,最后一刀刺死了对方…… 刺刀刺入鞑子的后背,他听到的是鞑子的惨叫声,看到的是鞑子临死前脸上恐惧的表情。 原来鞑子也会害怕! “万胜!” “万胜!” “赵大人万胜!” 战场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万胜!” “万胜!” “赵大人万胜!” 催发也跟着高喊着。 这一刻,赵诚一脸威严,站在人群之中,仿佛神一般。 …… “这就是赫图阿拉吗?” 赵诚乘胜追击,带兵感到赫图阿拉的时候,看到的景象跟他想象之中完全不同。 这里并不是荒山野岭,也不是贫穷落后。 这里,房屋连绵,可以看到一个个作坊冒着青烟。 人们显然刚刚得到有敌军压境的消息,正在四散混乱着逃跑。 可以想象,平常时节,这里绝对是非常繁忙的。 铁匠作坊,弓匠作坊,制甲的工坊…… 绵延出去几公里远。 在大明境内,赵诚都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 “难怪女真人的装备,比明军要精良得多!” 赵诚感慨一声。 其实到了崇祯中后期,满清制造兵器的能力,已经比大明还要更强。 清军有女真八旗数万人,另外还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几十万大军,都能穿上棉甲,弓箭武器充足,甚至还能批量制造红夷大炮。 他们的制造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当然,这算不上工业体系。 但是,赫图阿拉和盛京大批的作坊,以及大量从大明掳掠来的匠人,支撑起了这个制造体系。 清军的装备,比明军的装备要精良得多。 “烧掉!把这些作坊,全都烧掉!敢有阻挡和抵抗的,当场击毙!喊话所有人,跟着王师走!管饭吃!王师需要他们为我们做工!不跟着王师走的,一律算作卖国贼,汉jianian,杀!” 赵诚一声令下。 这些作坊,他用不上。但是,对于鞑子们来说,却是生存的根本。 没有了这些作坊,鞑子们的武器生产就跟不上了,弓箭也好,盔甲也罢,用一套少一套。 鞑子们并不是天生不怕死。 他们跟明军作战异常勇猛,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死不了。 那些披甲人,身上都披着两层甲,甚至三层甲。 明军的抬枪威力跟放炮差不多,打出去的枪子散乱无礼,准头差威力小。偶尔命中,也被棉甲给挡下来了。 这是鞑子们“不怕死”的重要原因。 现在,赵诚就要摧毁他们的底气。 他兑换了一桶桶的汽油,大喇叭喊过话之后,不管人是否从房屋里出来了,立刻放火烧屋。 “不要有任何的妇人之仁。这不是和平年代,这是战争!在战场上,对敌人任何的仁慈,付出的代价,都可能是牺牲我们士兵的生命! 我是你们的主帅,我只需要对你们负责就行!我只需要对你们的生命负责!你们不是不能牺牲,而是要牺牲得有价值!” 赵诚拎着大喇叭,大声喊着。 有士兵的确是有些于心不忍。 因为喊话过后,有很多人并不听话,依旧躲在屋子里。 突然放火烧屋,有人直接被烧死在里面了。 但这是赵大人的命令。 听着赵大人的话,他们再没有丝毫犹豫。 于虎已经晋升为分队长。 虽然只是预备役分队长,但是,手下统领着一百名战士,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于虎当年有过惨痛的经历,他的村子遭到过点灯子的洗劫。 那一幕的经历,烙印在于虎的头脑中,是他最痛苦的记忆。 他每天努力训练,试图用劳累让自己忘记那段记忆。 但每次只要稍微闲下来,妻子惨死的画面,村里房屋被点燃,到处冒着浓烟的画面,就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