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与征讨军军政府合作十一条》 (第2/2页)
袭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岂不是很容易就会丢掉城池? 还有这一条,征讨军军政府下辖民众在我们山海关犯法,不能用朝廷律例惩处,而是交给征讨军的执法队员,让他们用征讨军军政府的律法来惩处。 如果真的这样,征讨军军政府的民众在咱们关宁一线,岂不是将失去掣肘,无法无天!” 吴襄看着这十一条,越看脸色越是阴沉。 “欺人太甚!征讨军真是欺人太甚!大不了,我们跟他们拼了。山海关固若金汤一般,又有朝廷支持,咱们怕个鸟!” 吴三桂年轻气盛,拍案而起。 他可是山海关少帅,在山海关威风惯了,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委屈? “糊涂!糊涂啊,姐夫!三桂!你们是没见识过征讨军的实力啊!在他们面前,我们连挡车的螳臂都算不上啊!他们攻打我们锦州城,仅仅一炷香时间,就压制得我们抬不起头,城头的守军,就溃散了,几门红夷大炮,全都被打哑。 如果他们全力攻城的话,我估计他们最多半天时间……不!我估计一个时辰,他们就能把城池给攻下来。你山海关,的确比我锦州城城墙更加坚固一些,士卒更多一些,可你们觉得,面对此等强地,能坚持多久?” 祖大寿痛心疾首,反问一句。 “一炷香时间压制锦州城城头守军?一个时辰,攻陷锦州城?妹夫,你这话,有些太夸张了吧?”吴襄微微抽一口气。 “绝不夸张!” 祖大寿语气凝重,详详细细把锦州城一战的情况,跟吴襄父子叙说了一遍。 吴襄父子听完,久久说不出话来。 “征讨军可是在月余时间内,连下数城,拿下整个辽东啊!强悍如建奴,在他们手中也是不堪一击。蒙古鞑子,也只能俯首称臣。更何况咱们关宁军呢? 咱们关宁军虽然强,可是比之建奴和蒙古人,都是远远不如啊!” 祖大寿道。 关宁军虽强,毕竟只是地方一霸。 建奴和蒙古人,可都是能跟大明争天下的啊! “姐夫,三桂,如果你们分得要跟征讨军对抗,征讨军大军,必然克日集结于城下。实不相瞒,到时候,我恐怕无法同你们并肩御敌。因为我知道,不论咱们如何反抗,在征讨军手中,也只是蝼蚁一般。好好签了这十一条,不要与征讨军为敌,这样不好吗?现在,天下大势多变,我们只要多多从征讨军购买火铳火炮,积攒力量,以观后变,这才是王道啊!” 祖大寿苦口婆心。 “好!” 吴襄终于拍手决定。 “就如妹夫所言。当今天下大势未定。想当年,太祖洪武帝,在明末乱世,也是广积粮,缓称王,最后才成功定鼎中原。征讨军一时强势,算不了什么。他强就由他强,咱们只要生存下来,将来就有机会。” “只能如此了!” 吴三桂也重重叹一口气。 …… 塞外走廊。 当吴襄跟祖大寿双双签订《与征讨军军政府合作十一条》的消息传回的时候,赵诚已经走到七号服务区。 看着情报,赵诚只是淡淡地回应一句,知道了。 然后,就置之一边。 对于这种情况,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历史上,吴襄父子和祖大寿都不是什么有节cao的人。 祖大寿历史上两次降清,吴三桂更是出了名的大汉jianian。 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忠贞可言,只有利益。 不要说只是让他们签订十一条了,以征讨军的军势之强大,只要多给点压力,让他们投降,他们也会投降。 有了十一条,关宁一线将会渐渐被征讨军军政府渗透。 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征讨军军民跟关宁军将领之间,会不断爆发矛盾。 不过,征讨军军民绝对吃不了亏。 一步步蚕食关宁一线,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大帅,夜不收有回报,奴酋皇太极战死之后,建奴各部之间似乎爆发有争斗,草原上除了病死的鞑子之外,还有许多身上带着刀伤箭伤。现在,建奴大军正在往北,往东逃窜。”有人上前来汇报。 “往北,往东吗?” 赵诚站起来,看着地图。 辽东,是紧邻大明的。再往北,往东,地图面积还很大。 “这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淡水储水量最大的湖。这也是我们汉人的湖泊。用不了多久,我们征讨军就会在贝加尔湖畔牧马。 现在建奴往北,最多到贝加尔湖畔。往东,他们最多到奴儿干都司。没关系,现在不急着去追赶他们,且让他们去吧。 以建奴的作风,所到之处,肯定是荡清当地部落,杀死老弱,掳掠青壮。这一带,多深山老林,原始野人,躲在深山中,让人头疼。 让建奴去解决他们,把他们汇聚起来,最后咱们再解决掉建奴,就可以了。” 赵诚很淡然地跟手下将领讲着他的规划蓝图。 至于建奴逃走之后,会不会做大做强,进而威胁到征讨军,死灰复燃…… 不要说赵诚了,就连征讨军各军团长,都丝毫不担心。 建奴实在是太弱了! 征讨军现在随便拿出一个军团来,就能全灭他们。 最关键是,征讨军才发展了多长时间?建奴已经发展多长时间了? 现在,征讨军正在大规模吸引人口,建造工厂,投资基础设施,大规模开荒种田……发展得欣欣向荣,一日千里。 建奴只会被越落越远。 在塞外,征讨军几乎是无敌的。 一路上,赵诚看着塞外走廊火热的建设场面,感到一阵满意。 他每到一地,都要夸赞当地草原人民能歌善舞,并且要求每个服务区都要雇佣一批能歌善舞的草原人民,表演舞蹈。 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的。 赵诚现在就是在给草原人民洗脑——他们是能歌善舞的。 对敢拿起武器的草原人民,一律毫不犹豫地镇压下去;对能歌善舞的草原人民,一定要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起来,过得有尊严起来。 这就是赵诚的策略。 “林丹汗必须打掉。” 行进到宣府镇外的时候,赵诚做出了指示。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