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之最佳队友_第一百八十三章 选秀大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选秀大会 (第2/2页)

然的叫了声小张,但是其他人就有点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了。论年纪,除了陈江华之外,其他人都比张志远大,所以叫张哥有些不合适。但是论成就,张志远可以甩除姚明之外的人十八条街。面对一个在nba总决赛上砍下场均37分的人,他们无论如何也喊不出小张两个字。最终,还是王治郅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道:“志远你可算来了,大家都在等你,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给盼来了。”众人发现,直接叫志远貌似是最好的选择了。“没办法,忙啊。早知道季后赛这么累我就不打了,反正打不打季后赛薪水都是那个数。”张志远抱怨道。这话说的,众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接。相对而言,他们都比较严肃正经,不适应张志远这种不正经的风格。随后,姚明向张志远一一介绍球队里的成员。还真别说,如果不是姚明介绍,队里的绝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他只认出了王治郅,孙悦,陈江华,易建联几个。等姚明介绍完,张志远发现人有点多。按照规则,参赛球队最多12人,但是这里穿着球衣的足足有16个。张志远当然不会知道,这是他带来的蝴蝶效应。因为他的实力够强,很多人都看好男篮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所以,想要进来占个位置,混点荣誉的人就多了。按理来说,选人应该很简单,谁实力强谁进。但实际中却要复杂的多,单单一个谁更强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比力气?比速度?比荣誉......又或者两个人单挑打几场?后卫和中锋怎么打?而且,实力强的就一定要选?奥拉朱旺,张伯伦,邓肯,霍华德,奥尼尔五个凑起来肯定强,但这种阵容未必就打的过一个合理搭配的普通球队。所以,谁更应该入选是一个很难说的清的问题。更何况,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利益斗争。16个人中,有7个来自广东,差不多占了一半。其他省份的领导当然觉得这不公平,但广东一直是给国家输送运动员的主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总不能说义务就别人担着,权利就滚蛋吧。......张志远在训练中发现,其他球员总是在刻意和自己配合。有时候其他人有更好的机会,但对方还是把球传给了自己。这让张志远很无语,但他刚来球队,也不好直接点评,免得别人说他仗着有点能力就耍打牌。总之,第一天的训练效果一般,打的并不流畅。赛后,姚明和张志远单独聊天,然后把情况告诉了他。这让张志远哭笑不得。原来,这些人都想表现的自己和张志远更搭配,化学反应更好。想配合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此刻意,而且忽略其他队友就显然不行了。“这怎么搞?这样练效果不好呀,距离比赛也就一个月了,这点时间说多也不多。”张志远问。“关键还是得先把阵容确定下来,把多余的几个淘汰掉,剩下的人才可以安心训练配合。”姚明说。“那就快点确定啊。”“哪有那么简单,上面的人已经争了很久,谁都说服不了谁。现在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姚明说。“什么办法?”“很简单,你来做这个恶人。上面的人彼此之间都不服,但只要你发话,点名要哪些人,上面的人就没得争了。”姚明说。他本来是不想把这事推到张志远身上,但他想出成绩,现在是真着急,希望球队能够尽快稳定下来。“行,就这么办。”让姚明没想到的是,张志远非常干脆的就答应了下来,似乎完全不在乎会得罪很多人。张志远当然清楚自己出面会得罪很多人,但是他不怕。得罪了又怎么样?谁能拿他怎么样?再者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国外待,篮协里的领导真不用用心去伺候。做出决定后,张志远先要了一份所有人的资料,然后研究了一番。次日,他又在训练场上观察了几个需要考量的球员。两天后,张志远列出了一份名单,交到了主教练尤纳斯和篮协领导手中。他选出的阵容是。中锋姚明,王治郅。大前锋易建联,杜锋。小前锋朱芳雨,王世鹏,王磊。得分后卫张志远,李楠。控球后卫孙悦,刘伟,陈江华。这是综合了球员实力以及位置后的决定,这个阵容中锋数量少了点,但是问题不大,姚明休息的时候易建联可以顶一顶中锋的位置,到时候球队就打跑轰战术。得分后卫也比较薄弱,就张志远一个,李楠已经老了,对上美国队的那些牲口,画面会惨不忍睹。不过问题也不大,张志远打算打满全场,即便是休息,也可以让孙悦和王世鹏顶一顶。尤纳斯那边的问题不大,尤纳斯知道这次的成绩能有多好主要取决于张志远和姚明,至于其他位置。一个实力58分和59分的人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不及格。有两个领导倒是面色不悦,但是不高兴归不高兴,当张志远说出自己的理由后,他们也没有反对。说白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比赛要靠张志远,要靠这个在nba总决赛上场均37分的男人。张志远是不可或缺的。搞定了阵容,球队的训练步入了正轨。他们主要练五个战术。姚明在场时的内外强打,姚明不在时的跑轰。张志远持球时的突分,张志远无球时的掩护。姚明和张志远的挡拆,以及张志远的瞎几把打,当然,这个战术不需要练。“志远,你说我们这次的目标是什么,能不能拿一块奖牌?”训练之余,孙悦问道。拿到奖牌意味着是前三名,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此前男篮的成绩最好都在十几名开外。拿到奖牌,那就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保底一块银牌,金牌看情况吧,美国队有点难对付。”张志远的语气似乎还有不满意,殊不知其他人都已经惊呆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