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2章 难住杰哥的居然是当评委?(求订阅~月票~) (第1/2页)
青少年的比赛,正式启动。 李少杰的排练也从未落下过。 此时的李少杰,仍然记得小时候看的《yan安文艺》报告,依然记得与谭教授探讨佛学,从而对“人民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时,身为外交一环。 李少杰觉得,自己更加要展示出何为东方的艺术之美,华夏的灵魂神韵,以及...... 什么叫做人民艺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比较重大的外交中,参与演出,走到国外演出,你的作品,甚至可以代表你们这个国家的形象。 绝对不是一拍脑子就能想表演什么就表演什么的。 饶是李少杰的作品很符合,饶是李少杰这个人在这次外交活动中都很关键,但作品的审核也依然非常的严肃。 其实问题很简单。 因为你是生长在这里的,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思考与行为逻辑,都是符合地缘的。 你这么做,你会这么想,你是这种感觉。 但人家未必。 这就是不同文化碰撞中需要考虑的东西。 就好像灯塔那边的所谓“zz正确”,搞上一百多种性别,五花八门的颜色,各种各样的保护.......你在华夏这边玩一玩? 保准不被网友们喷成弱智。 所以。 不要自以为“我觉得”,而是要知道,以对方的文化,行为思考逻辑,会怎么看待。 灯塔之所以会有很多我们看来啼笑皆非,甚至魔幻离谱的行为cao作言论,不正是因为他们高傲,总是以自己的想法揣测另外的文明与文化么? 所以,作为礼仪之邦,作为泱泱大国,细节也将无与伦比。 或许很难理解。 但如果换个说法就好了。 就比如我们觉得王权至上不符合我们的历史发展与价值观,于是,在作品里对这类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抨击,或是有作品是反抗王权至上思想的。 在我们看,这是进步的。 但假如交流的对象换成一个王权至上的国家呢? 那就别交流了。 直接断交算了。 不要怀疑,即使是现代,也依然有很多这样的国家。 很好。 这样,你就精准的踩雷了。 没必要一定要歌颂人家的东西,但起码你准备的东西一定要避开对方的雷点。 所以,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十分敏感。 必须要做好前期审核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或许你创作者没什么坏心思,但也许会有哪里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雷点没有注意到。 时间也就这么慢慢的度过。 为了对标奥方的至高荣誉青少年音乐节,自己这边,也整合了很多专业级的比赛。 比赛的内容是专门对标民族音乐的。 名为“知礼乐和”。 名字上或许听起来不如至高荣誉那么刺激,但蕴含着华夏历来的含蓄与高境界。 “乐合同,礼别异”! 音乐上“和而不同”,礼仪上的“礼尚往来”为核心指导思想。 礼乐礼乐,礼乐不分家。 这是华夏文化中最伟大的部分之一。 中华音乐的“和”思想,影响了很大一片的领域。 甚至可以说是华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追求。 曾经的晏子,便从音乐中领悟了最高的道理。 “和而不同”。 音乐的优美是因为和谐中有不同。 治国也一样,要和而不同。 这和而不同,表现在礼仪上,那就是“礼而不乱”,“礼别异”。 中华传统音乐和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 很简单。 中华传统音乐的核心价值,就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之所以从比赛的名字上就不一样,正是因为这便是东西方音乐最大的一个不同。 西洋音乐更偏向于发泄与放纵,但传统音乐更多强调内向。 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和合文化”。 音乐的味道来源于音律,音阶,审美,东西方音乐在这方面也是完全不同的。 就好像吃面如果不放醋,似乎就缺少了晋中的味道。 吃火锅不放辣,就不像在川蜀。 【以乐为镜,可知中国人。】 李少杰感受到了来自于高端局的一点压力。 不过,更多,还是会感觉到一种荣誉感。 仿佛自己站在这里,才够劲儿。 ...... 比赛的日程也逐渐来到了决赛。 由于是第一次举办这种跨很多乐器种的民族乐大型比赛,所以,评委们更是慎重无比。 跨乐器比赛,是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的。 如果是同乐器比赛,参赛曲目也就那些。 对同乐器的运用程度自然会很容易的分辨出一个高下。 但跨乐器比赛,比如,一个扬琴和一个古筝比。 技巧,演奏形式,都不同。 所以,在各自领域中,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实在是太难断定胜负。 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李少杰为首,评委组换了一个角度去作为辨别胜负的标准。 【乐曲的完成度】! 选择什么乐曲,是选手自己的事情。 参赛乐曲是有一个范围区间的,大多选用必学的一些名曲。 在难度上,也有一个下限的要求,以免出现钻规则漏洞的情况出现。 根据乐曲难度,有一个难度系数。 而评委们打分靠的是乐曲的完成度。 出现几次失误,所需要运用的技巧完成如何,整首曲子完成如何。 然后将评委们的打分取平均值。 这个分数,最终乘以难度系数,便是最终的总分。 以总分来评判,这样即使跨乐器,对胜负的判定也会更公正。 但绝对的公正,很难。 因为艺术这个玩意,某种意义上还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给一个标准框架未免显得死板,不利于艺术发展的开拓性。 但如果没有框架,公正性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评好了那是该做的,评不好说明你评委有问题。 比赛的这一路,顺风顺水。 但到了冠军角逐的时候,由于选手的水平已经相当接近,评判就变得越来越难。 评委们是很强。 如果挑问题,确实能从选手们身上挑出不少问题。 但非要评个高下...... 就很容易又陷入到怪圈之中。 决赛的两位小年轻已经表演完毕了。 回到后台后,评委组们开始了自己的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