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梦回1998盛夏_第420章 第二次布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0章 第二次布局 (第1/2页)

    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都事物的看法都不可能一样。有人恨不得投资机构投的钱越多越好,有人却视资本为洪水猛兽,一分钱也不想要。晨光文具拒绝投资,早在陆泽的预料之内。因为创始人陈瑚雄就是这样一个拒绝资本的人,而且是拒绝的彻彻底底。在前世,晨光文具最后哪怕为了上市不得已引入资本,也没有出让太多股份。作为家族企业,陈瑚雄三姐弟控制着晨光集团100%的股份,直接和间接控制着上市公司晨光文具88%以上的股权,可谓是非常集中。而像科迎投资和杰葵投资等资本收购的晨光文具股份,加起来都不超过12%。由此可见,晨光陈氏家族对于资本有多抗拒,其抵触程度丝毫不亚于老干妈家族。一般来说,这种保守的思维,很难干成什么大事。可陈瑚雄三姐弟却打破了这个魔咒,不仅把晨光文具发扬光大,更是把企业做成了百亿级别的上市公司。俗话说:“利字头上一把刀。”就算是血脉亲情,在涉及到金钱的时候,这份情谊也很容易就被利益的锋刃给一刀两断了,这在生活中才是常态。现实社会中,发生了太多手足之间因为“争夺资产”而大打出手、反目成仇的例子。亲兄弟之间,为了分父母遗留的一套房子都能闹得要死要活,更何况是百亿级别的上市公司如此大的财富。只有把亲情永远看作是第一位的家人,才能有如此凝聚力。在商界,像晨光陈瑚雄三姐弟这样的例子可不多,像真功夫餐饮、老干妈这两个知名的家族型企业,后面都因家族内讧导致企业越来越不行。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如果亲人能齐心协力,那远比职业经理人团队战斗力强,毕竟自己人更放心。可现实就是如此讽刺,能做到这点的寥寥无几。多数时候所谓的亲人更靠不住,远不如职业经理人来的靠谱。但凡能做到家和万事兴的家族,其家族成员发展都不会差,即使发不了财,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可能真正做到这点的家族,又怎么会不发财呢。不然又怎会出现曾经的国内第一富家族,卖饲料起家的新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都说潮汕人做生意厉害,岂不知多数潮汕生意人不仅秉承宗族文化,更是有很强的乡党互助传统,所以才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虽然家族团结的人非常容易成功,但也有一个很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排外性。家族企业不仅不信任职业经理人团队,就连外界资本也充满了敌意。就像陈瑚雄几兄弟一样,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接受资本的收购。即使出让股份,也只愿意出让少得可怜的比例。所以陆泽在长毛还没去洽谈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前世的晨光集团就是如此。哪怕晨光文具在濒临倒闭的时候,陈瑚雄也是向姐弟求助,未曾引入过外来资金帮扶。所以长毛无功而返,陆泽也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既然投资这条路行不通,那他就干脆不存这个念想。陈瑚雄拒绝他的投资,那笔芯的订单也不可能交给晨光文具来生产。否则,和资敌何异。要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工厂和工厂也不一样。【拾光文创】所有的合作生产供应商当中,就没有一家是陆泽前世听过的大牛企业。毕竟他穿越回来本身就带着巨大的蝴蝶效应,如果再影响点牛人发展进程,岂不是容易失去控制,无端给自己制造出很多竞争对手。要知道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是但凡给个机会就能起飞的那种,因此陆泽也不得不防一手。而像晨光文具这种,如果把笔芯生产订单给他们,岂不是助推陈瑚雄快速发展。等他羽翼丰满,扭头就和陆泽打擂台,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投资晨光文具不成,那像得力文具、真彩文具这些成立时间更早的企业,就更不用妄想了。至于其它知名文具企业,要么还没成立,要么笔芯产品这会儿根本不行,所以晨光收购之路已堵,算是彻底绝了陆泽投资发展的念想。为今之计,就只剩一条路了,那就是自己建厂。像晨光文具一样,自己建一个制笔工厂,彻底解决笔芯供应的问题。笔芯这玩意儿,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也是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一旦研发成功,就意味着超脱了一般文具企业,算是掌握了核心竞争力了。晨光文具之所以能发展壮大,也和此不无关系。去年陈瑚雄才在浦东六里建立了筹备厂,今年更是直接在奉贤拿了6亩地自行建厂,可见研发的时间并不长。毕竟魔都是老牌笔厂的发源地,光是一个英雄牌钢笔和墨水厂,就有不少退休的老专家。晨光文具也正是把厂建在魔都,找到了专家才得以做出了书写感极好的中性笔。为了讨好专家,陈瑚雄甚至在师傅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