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 (第1/2页)
,大明第一臣 唐胜宗和陆仲亨,何德何能,竟然得到了张希孟和朱元璋联手审问,这个福气那是真的不小了。 再看看朝堂文武重臣,这福气你要不? 大家伙面面相觑,谁想要谁是孙子! 老唐和老陆算是完了,朱元璋肯定会杀人的,张希孟也肯定会以此为典型,警示天下,大约就是一个标本兼治,制成标本的完美故事。 不过在动手之前,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事情,甚至是比断案本身更重要。 朱元璋降下旨意,除了文武朝臣之外,几位稍微大点的皇子,包括执掌宗正寺的姐夫李贞,悉数来到奉天殿。 这一座奉天殿,堪称大明的皇权的象征,高大威严,宽阔雄伟,帝王气象,扑面而来。哪怕是朱棣那个熊孩子,站在这里,也有点双腿发软的感觉。 小家伙眼珠不停转动,四处观看,那个脸上爬满深邃皱纹的老家伙,就是李善长了,看样子是活不了多久,没准过几年就能吃席了。 然后是参政朱升,听说他当初给父皇出了不少建议,哪怕张先生都很敬重他。估计等自己就藩,要是他还活着,就把老头拐走。 文官这边就这样了,朱棣感兴趣的不多,他比较喜欢武将这边。 为首的徐达不用说了,他有个很好看的女儿,就冲这个,咱就敬你三分! 然后是常遇春,这家伙又高又大,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塔,当真是天下少有的猛士,听说他还是蓝玉的姐夫,就是他家的几个娃不好玩,朱棣有点讨厌…… 这小子放肆观察文武,丝毫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事情,很可能关系到他的命运。 很快张希孟从旁边的角门走出,站在了御座旁边。 随后老朱走出来,群臣大礼参拜。 这个安排就很让人意外,张希孟居然在朝会之前,见了朱元璋! 在场文武都有点傻眼,除了小孩子不懂事,谁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事情不能提前说,昨天君臣还不能沟通清楚?非要等到朝会之前说? 或者说,今天的事情太要命了,哪怕张希孟和朱元璋,都有所迟疑,不得不在最后关头,还要进行沟通,甚至不惜破坏朝会的规矩流程。 事实上这些人不知道,就在偏殿里,还有一个人也在,那就是马皇后。 今天的这事,几乎到了最最紧要的地步,差不多是要写进祖训里面的。 “都起来吧!” 老朱让群臣免礼,随即道:“有畜生违逆旨意,破坏均田,兼并田亩数万之巨,又役使数千家百姓,所作所为,天地不容!” 老朱怒道:“众所周知,均田之政,那是咱能走到今天,一统天下的根本,谁破坏了均田,谁就是跟大明朝作对,就是在败坏朕的江山!” “不论有多大的功劳,身份何等尊贵,触犯天条,死路一条!谁也救不了!” 众臣全都默然听着,大家伙心知肚明。 完了,唐胜宗和陆仲亨,必死无疑。 刚刚受封侯爵没有多久,别说与国同休,连七年之痒都没有熬过去。这个下场是真的有点惨。 即便田制如此重要,这么干也未免不近人情。 大家伙虽然不敢说,但心思各异。 惶恐之余,兔死狐悲,自然是免不了的。 坦白讲,如果不是有张希孟这些年的经营铺垫,此时的老朱,是断然没有处置勋贵武臣的底气,或许还要拖延些时候。 彼时武将做的事情,还要更加过分无数倍。 诛杀起来,也只会死伤更重! 张希孟的存在,确实改变了不少事情。 不过时至今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为就在朱元璋表态之后,他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先向朱元璋行礼,随即转向群臣,朗声说道:“陛下已经说了,均田是我大明的根基,是大明的天条。确实如此。我大明以民为本,百姓衣食住行,生存所系,田土耕地,不需多言。说均田是天理,也不为过!” 这个道理张希孟早就讲过了,天理民本,天子奉行天道,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维护均田,抚育百姓。 还没等建立这个国家,张希孟就反复阐述,得到了君臣一致的赞同。 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立国,天下没有姓朱,有那么多强敌环视。 这种明显有利于百姓的主张,自然容易落实。 可是到了现在,环顾天下,已经没有敌手可言。 似乎可以到了享受的时候,就像唐胜宗和陆仲亨这样,兼并几万亩田算得了什么?我们可是帮着你打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