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7章 漕运 (第2/2页)
地区大旱,冬小麦和夏玉米基本绝收。 朝廷从两湖调集大量粮草,才解决那里的灾情。 这种天灾,就不是修建水利设施能解决。 大学生调查缺粮的第二个重要原因,竟然是苏河打天下的速度太快。 苏河一鼓作气,短时间就消灭前明,夺得天下。 大量的百姓都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 王朝末年一般都会消灭三到五成人口。 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段时期,甚至消灭了七八成人口。 大量的人口损失,解决了土地矛盾,同时也解决了饥饿。 这才奠定了新朝盛世的基础。 苏河争夺天下的过程,损耗的人口还不到一成。 大量人口存活,又遇到小冰河时代,天灾频发。 朝廷各地缺粮,已经是正在发生的危机。 应对危机的方法,通常是开源节流。 人口不会大规模减少,节流不可行。 开源是唯一的办法。 苏河选择的开源方法,就是夺取其他地方富裕的土地。 华夏北方地区,受到小冰河时代的影响,粮食大规模减产。 南方地区受到的影响更低,更南的地区,例如东南亚地区,受到的影响不大。 大华王朝夺取南洋,这只是第一步。 苏河已经盯上东南亚其他地区,等到西北和北方稳定,大华王朝就会向南方扩张。 大华王朝的主要扩张方向一直是南方,那里能获得大量的粮食。 但苏河选择先平定北方,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对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将会决定他们的生死存亡。 每到这个时期,草原部落就会改朝换代,最终形成一个霸主。 前世的草原霸主是建奴,这一世建奴已经被消灭。 南下战略一旦确定,就将会占据大华王朝大部分资源。 这时北方游牧部落崛起,大华王朝短时间内,也没办法抽调太多兵力,很可能让北方游牧势力做大。 苏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他先解决大华北方地区,把草原掌控在大华王朝手中。 北方地区能提供大量的rou食和矿产,收益很大。 大华又占据绝对的武力优势,苏河有信心尽快解决北方地区。 石溪带着苏河一行人参观天津码头。 本章未完,点击继续阅读> 【明末逐鹿天下】【】 这里是专门的货运码头,有着大量的蒸汽起重机。 苏河询问道:“漕运改为海运,情况怎么样?” 京城附近的粮食,在风调雨顺的时候,都养活不了京城的人口,更何况是小冰河时代天灾频发的时候。 必须要从外地调粮,水运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又有着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作为大动脉,形成了从东南地区向京城运输粮食的漕运。 近百万人依靠着漕运存活。 明朝末期很多开明的官员,已经发现漕运消耗太高,远不如海运。 但那时的大明,根本承受不起百万漕运从业者造反的代价。 大华成立之后,不再禁海,并大力发展海洋贸易。 海运取代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已经是所有官员的共识。 粮食通过海运调派依然叫漕运,却已经不是专指大运河运输粮草。 之前的漕运相关人员,都分配土地,或是由工厂吸纳。 大华王朝掌握着绝对的武力,也不怕这些乌合之众造反。 石溪听到苏河的问话,他立刻回答道:“陛下,海运运输量巨大,一艘大海船可以运输几千吨到上万吨粮食。 路上的损耗,那是微乎其微。 通过大运河漕运,正常的损耗在半成左右,运量远不如海运。 大明的漕运,粮食损耗高达两三成,这些都被相关官员贪墨。 海运的速度也非常快,特别是现在的明轮船,哪怕逆风也能缓慢在海上航行。 漕运总督衙门,制定了每艘船的损耗标准,只要船只不沉海,超出损耗标准,船长都会受到惩罚。 损耗粮食最多的是陆运,哪怕是用载重马车运输,都要损失两三成粮食。 如果运到偏远地区,路上会消耗六七成粮食。” 石溪刚刚说完,他就听到一阵刺耳的气笛声。 苏河就看到,一艘巨大的大海船,它冒着熊熊黑烟,正向岸边驶来。 船只的两侧各有八个钢铁制造的大明轮,船只有五根大型桅杆,上面撑着巨大的风帆。 这是大华王朝现在的主流运输船,五桅杆明轮船。 它结合蒸汽机明轮技术和风帆技术。 这种船只有很多缺点,移动速度缓慢,cao作性也不太好,特别是转向非常困难。 只能用作民用货船,不能用作军舰。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运载的货物量大。 巨大的货船停靠在码头上,码头上的各种蒸汽起重机立刻开始工作。 大华王朝的运输船货物装载都比较标准。 苏河借鉴后世的集装箱,铁箱子太贵,上面全是巨大的木箱。 蒸汽起重机的钩子勾中木箱,就能把数吨重的木箱吊起,移动到码头上停靠的载重马车。 四匹马拉动的载重马车,正好能拉动一个木箱的重量。 苏河随机叫来一辆马车,让人打开这辆马车的木箱。 本章未完,点击继续阅读> 【明末逐鹿天下】【】 木箱里面是整齐码放的麻袋。 卫兵打开一袋麻,里面是黄橙橙的稻米粒。 石溪在一旁介绍道:“陛下,这些都是南洋地区运来的稻米,一共是三百万吨稻米。 其中两百万吨分配给北方各省,一百万吨运到东北地区。 等到明年东北地区产粮能自给自足,就不用向那里调粮,甚至有望反哺关内地区。” 苏河看着繁忙的运粮车,这些都是百姓的活命粮。 “周方志,今天大家的午饭,都尝尝南洋的粮食。” 石溪提醒道:“陛下,南洋大米因为一年三四熟,没有获得充足的营养,它不太好吃。” 苏河摆摆手说道:“这算什么?饿肚子的时候,有口饭吃,那就是绝世美味。 朕米糠野菜都吃过,更何况是大米饭,它再难吃还有米糠难吃。” 苏河午饭吃到南洋运来的大米饭。 它的口感,确实不如两湖地区的大米口感好。 但吃到肚子中,饱腹感很强烈,这是很多人的活命粮。 苏河看着码头进进出出的货运马车。 他想到了陆运粮食的损耗,万分心痛。 磨刀不误砍柴工,联通主要城市的铁路,还是要继续修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