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九边 (第2/2页)
尔和各家老人走动一二,就整日阖门自守,不预政事。嚝 新贵这边的事,他更是不闻不问,几乎从没参与过两边争锋。 此时白家锦提起他,显然代表新贵已经山穷水尽。 眼见两边在朝堂上你来我往,争得不亦乐乎。 元春无奈的摆了摆手,侍班官员立刻道: 开国一脉和新贵的人,都忿忿的各自闭嘴。 白家锦也连忙借坡下驴,回了队列之中。嚝 元春这时微微侧身,看向前排道: 这些日子,她向来毫不掩饰对冯一博的信任。 这样反而更显两人正大光明。 就连平时本该问政内阁的时候,她也必然要带上一句楚国侯。 朝中百官对此,从最开始的惊诧莫名,到现在已经习惯。 毕竟,的雅称,不就是这么来的?嚝 内阁几人自然明白,元春问的其实就是冯一博。 所以他们一个个老神在在,谁也不动。 这时,冯一博不紧不慢的上前一拜,朗声道: 新贵们闻言,顿时如丧考妣。 他们都知道冯一博出声,元春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更何况,王子腾这个人选确实也算稳妥。嚝 除非,他们把景顺帝拿出来卖惨。 可问题是,王子腾去职的事并没具体缘由。 在不知内情的外人看来,也只是景顺帝在打压开国一脉。 最后景顺帝还看在元春的面上,并没对王子腾逼迫太过。 因为,王子腾并未治罪,而是告老还乡的。 开国一脉这边一听,除了牛继宗之外,全都大喜过望。 他们怎么没想到王子腾呢?嚝 相比牛家镇守九边已经隔了一代帝王,王子腾可才卸任没多久。 最重要的就是,王子腾是元春的亲舅舅! 由他接手不仅稳妥,必然还能得到太后的支持! 看似恍然,实则就是灯下黑。 因为他们太急于重新划分利益。 失势的王家,早就被开国一脉抛在脑后了。 他们刚要附和,却听冯一博又道:嚝 言外之意,还是要给王子腾加点约束。 干得好,那就继续干。 干得不好,也留了换人的口子。 此前王子腾经略九边的时候,算是功过参半。 毕竟还是做出了些成绩的。 景顺帝又只让他告老,并没撕破脸皮。嚝 因此冯一博也不好直接说他的错处,只含糊的提了一句。 懂得都懂。 如果为了稳定局势,用他倒是没问题。 但冯一博此时举荐他,其实是冒着风险的。 然而边地太过重要,朝中又确实没几个人能担此大任。 冯一博必须想办法弄个自己人过去,好配合给倭国施压,以保证议和条款的顺利执行。 而王子腾此前的任人唯亲,正是冯一博想要的。嚝 再加上,此前卡经略辽东之时的战略又极有野心。 兴建堡垒之事,还曾得李守中的夸赞。 冯一博也觉得堡垒防线若是能成,边地隐患解决大半。 甚至就像李守中说的那样,大魏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这个战略实现,对于大魏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因此,他举荐王子腾就在情理之中。 只是景顺帝和张松越都在的时候,他都敢大张旗鼓的任人唯亲和捞钱。嚝 如今又成了太后的亲舅舅,皇帝的亲舅公。 真要放开手脚,还不把国库搬空了? 所以,加上一些束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嚝 不管怎么说,王子腾也是开国一脉的一员。 眼见牛继宗没戏,他们自然退而求其次。 况且,太后舅舅的忠心自然无虞。 一时间,开国一脉的众人自然纷纷附和。 元春早和冯一博沟通过了,但此时还是要走个形势,便问内阁几人道: 听到元春的问话,陈勤之惜字如金的道:嚝 对于冯一博的提议,他依旧和之前一样没有拒绝。 毕竟他也知道,王子腾贪归贪,但比起其他人选,终究是个能办事的。 而李守中对王子腾的观感,则有些复杂。 此前元春和内阁商议,就是他持反对意见。 说起来,他既对王子腾的战略认可,又深恨其贪。 但徒弟这个建议,如今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嚝 在如今的局势看来,确实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沉吟片刻,他也只能叹道: 既然不能换人,那就想办法监督他吧! 其实奉旨巡边就类似督军的职务,在督军身边再加个监军,难免有些画蛇添足的意思。 可他这话一出,新党和新贵顿时眼睛一亮。 嚝 一时间,附议声连绵不断。 这一次,出声的是开国一脉的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 陈家受到义忠亲王之事的牵连,爵位即将断绝。 新皇登基,开国一脉都想恢复祖上荣光。 一向低调的陈瑞文,这一次也格外积极。嚝 此时他上前一拜,朗声道: 开国一脉争着抢着要去九边,要的可不仅是兵权。 开玩笑,有人监视还怎么划分赔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