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间酒馆 (第1/2页)
长安城,大唐帝都 四十年前,大唐开国皇帝李世明,看到整个天下民不聊生,天灾又加人祸,逼得百姓们异子而食,内心悲痛不已,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 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持续上演,不忍百姓受昏君欺压,不愿外族统治中原大地,李世明终于奋起反抗,带领一众忠心耿耿的部下,从老家淮安起事,一路打到了杨帝寝宫。 将杨王朝推翻后,李世明建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护民的政策,让饱受天灾人祸的百姓们,总算是看到了希望,这日子有了奔头,自然就热闹起来了。 大唐建立于三十年前,而李世明将帝都搬到长安不过十年的时间。 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但远离了战乱,有了当政者的政策扶持,百姓们的日子也是越发好过起来。 不过短短十年时间,人口已经有了一定的增长,田地里的作物收成也渐渐上了数量,一切都朝着好的,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着。 一个冉冉升起的王朝,正在向世人展现它旺盛的生命力。 …… 位于长安城中央大街旁边的胡同街上,有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酒馆。 据周围的街坊们说,是一个月前,一对夫妻带着四个年轻人,从老家搬过来开立的。 酒馆位于长安城中的惠民坊,这个坊市位于长安城内城的位置,距离皇城还有一定的距离,距离从城门口直通皇城的中央大街大约一盏茶的步行时间。 但这里被中央大街两旁高大的建筑所遮挡,前方的热闹传不过来,这里的动静也不为前方吃饭取乐的人所知晓,属于闹中取静的住宅坊市。 周围住的大多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周边开设的茶馆,酒馆,饭馆,胭脂铺子等,大都服务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 所以,这一对夫妻带着四个年轻人,突兀的出现在这坊市中,虽然低调的开设了一家小酒馆,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小酒馆占地面积不大,仅是门口迎客的柜台就占了四分之一的位置,柜台后面那个直插房顶的柜子里,有序的摆放着好几个酒坛子。 剩下四分之三的地方,只能摆放下一张大圆桌,和两个靠窗的小桌子。 大圆桌最多可容纳六人,靠窗的小桌子,每张只能面对面做两人,多余的也就坐不下了。 好在酒馆开在住宅区,所以门口的位置,被女主人别有心裁的用花木围了一个小篱笆,围起来的地方,正好够放置一张可容纳四人的长桌和四把椅子。 酒馆带了一个小院子,后院就是主人休息的地方。 另外,还有个二楼,不过二楼并没有开放给食客,看那样子,是用来存放酿好的酒的。 这家小酒馆刚刚开业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客户光顾,街坊们经常看到夫妻两个整天笑呵呵的坐在柜台那里聊天,丝毫没有因为生意冷清而沮丧。 那四个孩子,说是孩子,看那样子,早已成年,分别是三男一女。 那女孩看着瘦瘦弱弱的,有经验的老人们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早些年受了些磋磨,伤了底子,才会是这种弱不禁风的模样。 倒是那三个男孩,一看就没吃过什么苦头,一个个身强体壮的。 年长的那个,见人三分笑,还未开口,笑脸先迎了上来,总是让人忍不住跟着他乐。 另外两个男子,一看就知道是一对双胞胎,长的是一模一样,只不过哥哥看着外向一些,弟弟就内敛的多了,见到人总是一副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这酒馆起初是一个客人都没有,一来街坊们和他们不熟,对于外来的陌生人,总会带着些谨慎和试探。 尤其现在王朝初定,别看他们现在看着安稳,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还是很乱的。 老话说的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所以大家一开始,都默契的宁愿多走几步,也要是街口的胡老头家里打酒。 二来,从那四个年轻人就看的出来,这对夫妻明显是偏向三个男孩的。 若不然,为何只有女孩子长得瘦瘦弱弱的,一副亏了底子的样子。 虽然按照大家默认的认知,儿子是需要传宗接代的,但也不能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几个孩子啊,只怕这对夫妻明面上的和善以及平和根本就是装出来的。 基于以上的担忧和考虑,小酒馆开张的头三个月,一直都是这幅冷清的模样。 一直到三个月后的某一天,一个在权贵眼里不起眼,在这片街坊中却是土皇帝的人,走进了这家小酒馆。 至此,那人每天都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带着手下或者独自一人,到酒馆中坐上一会儿,喝上一壶小酒,缓解身体的疲乏后,再回家休息,迎接第二天的公务。 也正是因为这人和他手下们的宣传,以及每日雷打不动上门照顾夫妻两个的生意,也让周边的街坊彻底的了解了酒馆几个主人之间的关系,知道是自己想差了,误会了酒馆主人。 原来这四个年轻人,都不是夫妻两个的孩子,只有那对双胞胎,勉强和女主人沾了点关系。 是女主人远方表亲的孩子,其父母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 至于那个女孩,以及逢人便笑的年轻男子,则是战乱中失去了家人的孤儿,被夫妻两个捡到。 就这么一路跌跌撞撞的,走到了长安城,用毕生的积蓄,盘下了这家小酒馆。 再者,随着那人和手下每日光顾这酒馆,从酒馆中传出来的,有别于胡老头家酒水的勾人香味,以及那人手下的四处宣扬。 这酒馆内有美酒的事情,也让周围的邻里街坊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 …… “刘捕头,还是老样子么?”金池站在柜台上,远远的就看到刘长贵拖着沉稳的步子,朝自家酒馆走来。 “嗯。”刘长贵低低的应了一声,并没有走进酒馆,而是选择在门外那个长桌坐下了。 刘长贵是长安城县衙的捕头,也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老长安人。 对这长安城,只怕比它现在的主人——李世明还要熟悉。 他家世代cao持贱役,也就是捕头这一职务,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和人脉。 这附近的三教九流,都会卖上他们老刘家一个面子,算得上长安城内的土皇帝。 毕竟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嘛。 也正是他在某个阴雨的日子,一身寒气的带着三个手下,第一次走进这家小酒馆,变相的为小酒馆正名后,让周围的邻里彻底接受了小酒馆。 不过也有这家小酒馆的酒是真的好喝又便宜,引得刘长贵和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