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94.六月雪 (第4/4页)
况怎么样?” “基本没救了。” 朱怀亮盯着屏幕,来了这么一句。 而齐雷干脆就不说话了。 “……” 在许鑫无语的目光中,他继续说道: “我把所有没制作完成的,没剪进去的镜头都给补了一遍。片子最高都拉到接近3个小时了……还是没啥用。他后期的镜头崩的厉害,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没拍完一样。东边一榔头,西边一棒槌。哪怕把这些镜头后期都完成,一股脑的给观众也不行。最多……也只是没那么烂而已。但时长根本控制不住。” “……” 虽然心里已经有过了这份猜测,但得到老朱的确认时,许鑫还是一阵阵无语。 忍不住对齐雷问道: “联系他了么?” 齐雷也知道这个“他”是谁,说道: “联系了。还是那套说词。” “……” 所谓的“说词”,其实就是一套…… 怎么说呢。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家对艺术理解不同”的万金油回答。 先别管资方、导演、演员这些人的地位组成。 导演一旦拍出来烂片,肯定要有个借口。 要甩锅嘛。 如果这个剧组麻烦事特别多,那可以找个什么管理混乱,演员耍大牌之类的理由。 但如果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剧组里,导演拍出来了烂片,找到的理由通常就是所谓的“艺术理念不同”。 而这套话术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当年陈恺歌的《无极》。 05年,6000万港币的成本,拍成了那个模样。 被大家追问为什么你拍的这么烂时,陈恺歌的一句“五年内没人看得懂”成了这套说词最好的注脚。 现在大家看懂了《无极》吗? 至少许鑫没看懂。 但艺术有趣的地方也就在这。 我是搞艺术的。 你是欣赏艺术的。 你觉得我拍的烂,那是因为你不懂。 资方怎么了? 资方也是如此。 什么?你不信? 那就让市场去检验嘛。 市场反馈要是也觉得烂…… 那就是不懂我的艺术。 毕竟,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本身也没有一套固定组合的公式,来评价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电影行业里,刚上映差评如潮,结果过了几年口碑翻转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只要拍了烂片,往艺术理念之争上面一套,几乎是万金油的。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这套说词不适合新人导演。 他们没这个资本跟资方讲所谓的艺术,资方让你怎么拍,你就得怎么拍。电影好了,资方赚钱,电影不好,导演和演员背锅。 可偏偏……张之梁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 而西影就算要问责,也没什么办法。 最多就是一个以后永不合作罢了。 更何况,电影已经拍了,钱也给了,泼出去的水,想收回可太难了。 大家都付出了劳动,最后端出来的菜味道不好……你该找谁找谁去,跟我们这些打工的有什么关系? 可问题是该找谁呢? 最后只能自己身上找原因。 许鑫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不再纠结,而是直接问道: “那现在这电影打算怎么处理?万达和幸福蓝海知道了么?” “都已经看过了。” 一提起这个,齐雷更无奈了。 不过,他看了一眼朱怀亮后,却没选择多说,岔开了话题: “老朱,你把你觉得能补救的那几个重新剪辑的片段放一下。” “好。” …… 半个小时后。 临近中午11点。 许鑫手里捧着一杯柠檬果茶,和齐雷一起走出了办公楼。 今天的西安天气很好,晴空万里,除了有些热以外,无论是空气指数还是紫外线都没半点毛病。 可俩人的心情却都有些Emo。 就在刚才,许鑫看到了有数几个通过剪辑那些没用上的镜头,还能“救一救”的片段。 可整个片子的后半段,也就这几段而已。 其他的,是真真真真找不出来了。 一个多亿的投资,虽然还没上映……但在许鑫这,已经算是打了水漂。 就这还不算电影上映时的宣传投入。 那也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而等俩人出了办公楼,刚才齐雷没法开口的话,在这四下无人之时就能说了: “万达和幸福蓝海都很不满意。但他们也没办法,公司企业这时候已经想怎么止损了。但要求就是……在丝路电影节时上映。并且要进电影节展映里面。” “不可能。” 听到这话的瞬间,许鑫就摇头了: “这质量进展映?那招牌就砸了。” “我也没答应他们。” 齐雷无奈叹了口气: “后来谈的是,在电影节举办期间上映。但宣传时,必须要带上咱们的名字。并且热度也要尽可能的关联。” “也就是说,蹭着《丝路》的热度走?” “嗯,其他方面,他们也不会投入太多了。现在就看看……能回多少血吧。我其实给他们提出过一个方案,那就是赶着七夕上,好歹有个情人节情侣票的活动。但人家也不傻,更何况……咱们也投了八千……” “……” 许鑫无言。 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想了想,他兴许是觉得齐雷的Emo情绪还不够浓,决定再加把火: “对了。” “嗯?” “我打算转幕后了。” “……???” 齐雷脑子一片空白。 “嘶~~” 这不是快六月份了么? 这天…… 怎么开始下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