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8、登陆  (第1/2页)
    骑砍三国之御寇正文卷168、登陆信使派出不久,周泰和魏延便给了回信,双方约好了过湖的时间,他们则会提前在此之前先行发动攻势,牵扯文聘军的注意。    次日入夜,刚入两更,郭陆领带挑好的五百敢死之士,皆把盔甲染成黑色,排成几列长队悄无声息地出了大营,来到湖边。    明月高悬,湖畔一摊摊的积水处也在闪闪发亮,好像地上也有无数个月亮似的,隐约照见此时湖岸正停泊着数十艘渔船。    每条船上皆有两个水手,大部分都是依靠洞庭湖为生的渔民,这些渔民有老有少,虽然穿着简陋,却能看出他们的身形都很健壮,有些人赤着膀子,月光照在他们的身上,泛出古铜的色泽。更有年龄稍大点的,因为常年打渔,和湖水打交道太多了,故此乃至露出在外的皮肤上尽是水锈。    此时此刻,所有的人皆鸦雀无声,只是默默地站立在船上,见郭陆等人来到,胆大的偷眼打量,也不知在想些甚么,但从其眼睛中可看出明显的畏缩。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读书人在天朝古时已属于是社会的中等阶层,尚且如此,遑论一般的普通百姓了,且说起来渔民比普通百姓地位还要更低一些,尤其在如今的乱世年间,但凡入了伍,当了兵,便时有耀武扬威之举,或许他们在军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卒,但归入民间,却不异恶狼猛虎。    当然,这种情况在徐州其实倒不明显,天军的军纪本就要比一般诸侯的军队强上许多,王政又三令五申不得扰民,百姓们对天军的畏惧也就渐渐淡去了,但荆州这边的普通百姓却是不知此事,在他们的心中,越是强大的军队,便越是残暴凶恶,尤其是之前周泰为了威吓临湘的守军,又做出这样的行径,此时的扬州军在这些渔民眼里,不异洪水猛兽...    有了这层心思,他们又怎会不畏缩呢?    这些时日以来,黄忠早见惯了这种眼神,对这些人的想法自然心知肚明,但因战情急迫,虽然心中有些黯然,却是无暇去为他们开解疑惧,权当没看见般,只是亲自送郭陆等人来到岸边,临别之前再做提醒:    郭陆重重地点了点头:    黄忠凝视着郭陆,微微颔首,在他的肩膀上猛地拍了一下,转首吩咐左右:    自有亲兵取来碗盏,黄忠亲自将酒斟满,取出一碗递给郭陆,笑了笑道:    郭陆凛然挺胸,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旋即直接抬手,将之摔碎在地,    这话说来有些突兀,但是黄忠却是立刻听明白了。    郭陆既是他的亲军,又是徐州人,从北海之战到六安之战,几次下来,他本就对青州军结有心结,黄忠转述他与王熊商议之事时,郭陆或许已听出了王熊的那点小心思,自然愈发激愤。    先说,又说,言下之意,自是不言而喻,若是郭陆不能成功上岸,也决然不会活着回来了。    黄忠默然片刻,待要说些什么,却见郭陆行了个军礼,已自大步转身而去,指挥着兵马有条不紊地分别登船。    待船只散开,启帆远去,渐渐消失在了芦苇、蒿蓬中,黄忠兀自立在岸边未走,身旁的亲兵陪他驻足看了一会,忍不住道:    黄忠没    有回答,只是盯视着前方看了好一会,淡淡地道:    他们召集的渔民都是在洞庭湖的浅水边为生,渔船自然都不算大,一艘渔船再挤着坐最多也就能坐十几个人,因是作为抢滩的先锋,郭陆带的人马虽然只有五百,但是都穿着精甲,带着盾牌和弓弩,也就不能坐得太挤,最后五百人都用了接近四十多艘渔船,而要再运第二批的千人部队,至少又需要五六十艘渔船。    上百艘船,若是停在一处运转不便,故此用来二批运输的船只都还停在别处。    看得多时,黄忠转身欲去,忽然间听到一阵鸟鸣,他脚步一顿,转身循声望去,却见大约是受到了经过船只的惊扰,湖水深处有数只野鸟飞起,明明相隔数里,而那几只飞在半空的野鸟竟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黄忠脚步一顿,仰望夜空,看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    身旁的亲兵闻言大是讶然:    今夜月色的确很好,如银纱一般,映照的洞庭湖水面澄澈流转,颇为动人。    黄忠沉声道:    现在才想到这些却是为时已晚,而且王政孤军深入,形势已容不得他和王熊继续拖延。    黄忠暗自思忖,    心念一定,当即不再多想,迎着暖暖的夜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岸边,径回营内,继续为二批渡河做准备。    ......    却说湖上,数十艘渔船散而不乱,星星点点,迎风破浪,先是在一人多高的芦苇丛中穿行,继而至水深处,毫无遮蔽,就放下风帆,以减小目标,全用木浆来划行。    行船开始时是浅水,自然行的平稳,这会到了湖水深处,小船却是开始颠簸摇晃,让郭陆等人不太适应,不过他所带的五百人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卒,即便如此,却依旧人人沉默,只是盘腿坐在舱中或者甲板上,一动不动地面向对岸,神情肃穆,目注前方。    手下尚且如此,郭陆这主将更不用说,坐在船头不声不响,除了偶尔扭头往左右以及后边看一下之外,几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