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师徒再续 (第2/2页)
我咋那么不信呢? 不过,貌似这也是一个机会,表面上郭默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史相之名,郭默如雷贯耳,不想学生区区粗人,何德何能也能被史相惦记,若有机会,郭默当结草衔环,报答史相跟知府大人的知遇之恩。” 郭默说完,又是行了一礼。 “哈哈,好、好啊,年轻人不仅武艺超群,这份眼光和气度更是难得,说不得将来本府还得仰仗于你呢。” 说完,中年知府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 “郭解元,这是一千两银票,都说‘穷文富武’,练武之人,花销也大。这点儿银子,算是本府为你高中‘解元公’的贺礼。” “要戒骄戒躁,好好准备接下来进京的大比吧,只要你表现得好,到时候自会有人关照于你,先下去吧。” 郭默也没推辞,双手接过银票,再三感谢,然后离开了庆元府衙。 没想到还能得一千两银票,也就是郭默财大气粗的,这随便换一个真正的武举人,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不要白不要。 “武举”一事,暂告一段,即便中了解元,也没产生多大影响,比文举的解元真是天壤之别。 郭默也没在意,回到“桃花岛”,继续自己的生活,学习兵策、习练射术、跨马练棍,或者调教小南天。 这一日,郭默正在书房,带着南天看书,听到下人来报,陆冠英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一老一少,说是在半路碰到的。 郭默心中一动,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让下人去内宅请黄蓉过来,自己带着小南天,去一层院子的会客厅等着。 现在,“伏龙居”已经全线完工,除了整个居所的名称“伏龙居”外,几个特殊所在,也被“东邪”黄药师命了名,并撰写了匾额,让能工巧匠做了,悬挂其上。 比如,现在这个会客厅,已经被命名为“凌青阁”。 郭默刚刚坐定,倒是黄蓉先走了进来。 郭默赶忙起身相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让她坐到椅子上。 “瞧你那傻样,才不到两个月,有那么紧张吗?” 嘴上这样说着,脸上却泛起了笑容。 原来,十日之前,经过郭默的再三确认,黄蓉居然怀孕了。 这突如其来的欣喜,让郭默高兴也紧张了好几天,前世加上今生,也过了快四十年了,第一次当爹,郭默的感觉怪怪的。 “师姑、师姑父,你看我把谁给你们带来了——” 这时,外边传来了陆冠英的声音,不多时便走进了“凌青阁”,身后还跟着一老一少。 自打上了“桃花岛”,这一老一少的眼睛就不够用了。 他们算北方来人,不仅惊奇于“桃花岛”这种海岛风情,即便是深秋时节,依然山明水秀的。 刚刚走“桃花阵”的时候,更是惊喜莫名。 然后就是“伏龙居”,整天被建的金碧辉煌的,俨然是一处小型的宫殿。 “哈哈,郭老弟,终于又见面了。” 一进“凌青阁”,来人中上年纪那位,就热情的招呼着。 旁边那个少年,眼睛瞬间就湿润了,紧走两步,来到郭默和黄蓉面前,撩衣服双膝跪地。 “徒儿世杰,给两位师傅磕头了。”“砰砰”磕头带响的。 “哈哈,张老哥别来无恙啊,世杰快快起来。怎么还哭上了,都已经是大小伙子了。” 二人正是从汝南而来的,张桐、张世杰父子。 本来郭默的意思,是想让人把张世杰送到“桃花岛”来,亲自调教。 没想到,居然是张桐亲自送来了。 “世杰,到师娘这里来——”黄蓉招呼着张世杰。 “师娘?”看来师傅他们已经结婚了。 看到黄蓉,张世杰就又恢复了孩童的模样。 现在张世杰也已经十一岁了,个头也长了起来,修炼了两年多的“全真心法”,整个人气息相当沉稳。 这一点儿,刚刚连郭默都吃了一惊。 难道真的像某些人说的,但凡是身患“三阴绝脉”之人,要么无法练武,一旦能练武,效果就非同凡响。 感受到张世杰的气息变化,“全真心法”竟然已经快达到小成境界,至少抵得上别人的五年之功啊。 “师娘,这就是您常说的大师兄吗?” 小南天在旁边问道。 其实,武南天要比张世杰还大了一岁多,个头也高了半头。 只是,张世杰是郭默他们的第一个徒弟,自然就是大弟子,武南天只好行二。 “来,为师给你们介绍一下。张世杰,为师收的第一个徒弟,也算是顶门大弟子。” “武南天,为师收的第二个徒弟。你们还有一个小师弟,今年才一岁多,将来再长大一些,才会跟你们一起来学武。” 别看从来没见过面,这到底是亲师兄弟,小哥俩彼此见礼。 陆冠英在旁边看得眼热,他不止一次也想拜在郭默门下。 奈何他跟郭默年龄差不多,如果真拜过来,至少还要位列在武南天之后。 郭默吩咐厨房,大排宴宴,款待张桐父子。 “张老哥,此次不仅仅是为了送杰儿过来吧?” “不瞒郭老弟,现在淮北平原,宋金摩擦不断,老哥此来也想着来南边看看,有没有合适做生意的地方。” 生意人向来趋利避害,嗅觉自然要比常人灵敏一些。 这几年,张世杰的身体日渐强壮,张桐又将心思放在生意上,也算做的风生水起。 “不知张老哥,一般上都做什么生意?” 郭默还真没了解过张桐的情况,话赶话到这儿了,就随口问道。 “嘿嘿,也没什么死规定,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了。” 看着张桐的样子,郭默就知道,他做的买卖恐怕不平常。 “不瞒老弟说,我凭着大女婿的关系,还能走走北边的门路,粮食、马匹什么的,偶尔也走点儿。” 张桐自然不会瞒着郭默,这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现在更是自己儿子的师傅,那就是妥妥的自己人。 “马匹?”郭默来了兴致,给张桐满了杯酒。 “张老哥,不知道你的马匹生意,一年能走多少匹?” “怎么,老弟需要马吗?不过我一年的量不大,整体下来也就一两百匹的量。”这量还真不大。 南宋缺马,又没有合适的养马之所,只好对外购买。 北方无论是金、西夏还是蒙古,都严格控制南宋大规模买马。 因此,南宋的马主要来自于广西、陕西和四川,每年也就一万匹左右,还未必都是战马。 而云南滇马倒是能量产,可惜只能用作运输。 “张老哥,如果资金足够,人手也足够,你最多能从北方买到多少马?” 看到郭默不像是在开玩笑,张桐也重视了起来。 “郭老弟,真让我敞开了买,最多也就五百匹左右,那也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哎,看来想大批量的得到战马,可能性太小了。” 郭默还是有些失望,这个年代的战争,没有大量的战马,还是很吃亏的。 “那个,郭老弟啊,我也就这么一说啊。此次南来,发现金人在淮西一带,着手开设养马场。” “真想一次性得到大批量的战马,除非......除非去抢——” ------题外话------ 本书qq交流群:767938117,欢迎加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