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_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城公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城公主 (第3/4页)

?”

    “其二,太上皇修书一封,让外臣面呈于大宋官家面前,欲将我国‘银城公主’许配给燕王殿下,并以整个银州作为嫁妆陪赠给燕王。”

    “什么?——”

    “嘶——”

    李德海的话音刚落,“大庆殿”内就有无数人在倒吸着凉气。

    这也太夸张,太不可思议了吧?

    一国的太上皇要来临安城养老?这可能吗?

    将他们的什么“银城公主”嫁给燕王殿下,这条多少还说的过去,国与国之间的通婚也算正常。

    只是,像这样女方主动找上门的,也不算太多。

    最大的手笔,竟然是将整个银州作为陪嫁?

    银州那还了得,在西夏的影响力至少能排进前三吧?

    就连在一旁侧听的石长老,也差点儿石化了。

    这还是那个雄踞西北的大夏国吗?

    还是说,大宋如今已经强大到让人顶礼膜拜的地步了?

    石鸣虽然是一介武夫,算是个粗人,这些年也算久居高位,潜移默化之下,大是大非的事情还是明白的。

    只是,他此次前来,只是行护卫之责,并没有被赋予太大的权力,有些事情还真不敢私自做主。

    “李使者,你方才所言当真?前些日子燕王是有信传来,说要在西子湖畔安置一处宅院。宅院已经备好,只是没想到居然是为贵国太上皇准备的?”

    “朕记得李王兄年长朕几岁,真要到来临安,朕必出临安十里相迎,定时常过去相扰,同于西子湖上泛舟垂钓,哈哈哈——”

    老赵扩这才真的叫高兴,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官家,外臣怎可胡言?此事是太上皇和燕王殿下亲定之事,我王也点头同意的。只是夏日炎热,太上皇要过了八月才会启程。”

    “其实,外臣此来最主要的差事,反倒是‘银城公主’和燕王殿下的婚事,有太上皇亲笔书信在此,还望官家准允——”

    李德海从袍袖之中,取出了。

    老太监看了一眼官家赵扩,走下台阶亲手接了过去,自己先仔细检查了一番,才从中取出一封明黄色的帛书。

    又仔细查看了一下帛书的,倒不是在看内容,而是查验一下是否带有不干净的东西。

    “哈哈,你这个老货,至于这么谨慎吗?”

    虽然赵扩嘴上这么说,还是耐心地等着老太监检查完了,才放心地接了过来。

    果然,帛书的内容跟这位叫李德海方才所说,一般无二。

    这位太上皇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

    他真舍得下这么大的手笔?

    又是嫁公主,又是送银州的,难道西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还是说,小七给了他们什么承诺?

    “哈哈,李使者,帛书中所言之事,朕已知悉。朕对此事举双手赞成,只是兹事体大,朕尚需跟几位重臣商议一下。”

    “李使者难得来一次临安,就让礼部的人,安排李使者在临安好好游玩几日,三日之后朕再给你答复如何?”

    赵扩多年的执政经验,让他觉得这件事情,恐怕不会像表面看来这么简单。

    就没有当场应承下来,打算大朝会之后,找几位足智多谋的老臣商议一番。

    “如此也好,外臣使命完成,暂且告退,静待官家佳音。”

    西夏使者李德海,再次躬身施礼,退出了“大庆殿”。

    “哈哈,石长老让你久侯了,不过你算是朕的老朋友了,应当不会挑理的吧?”

    状态好的老赵扩,还真是长袖善舞之人,应对这些外来的使者,比起礼部尚书程珌都要老道一些。

    “岂敢,大宋国运蒸蒸日上,如今更是宇内第一强国,外臣为官家贺——”

    石鸣说完,行了一个他们民族最为隆重的礼节。

    “第一强国?哈哈,石长老过誉了,大宋还差得远,还要继续努力才行。不知石长老此次到临安,有何贵干?”

    “启禀官家,外臣此次来临安,主要行护卫之责。事情跟方才那位西夏使者说的有些类似,不过我罗氏鬼国没有太上皇,而是官家亲封的‘永南王’来了——”

    石长老恭恭敬敬地说道。

    “永南王?......什么?石长老,你方才说你们的永南王到了临安?”

    老赵扩都惊得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自己亲封的永南王?

    那还能有谁啊,就是那个叫安思默,自己给改成赵思默的孩子啊。

    算算也有五岁了吧?

    “官家,永南王就在‘大庆殿’外,如果方便的话,外臣现在就可以带他上来。只是永南王年纪尚小,外臣担心他君前失仪......”

    “失什么仪啊?快去,让孩子过来——”

    老赵扩兴奋异常,这也是自己的亲孙子啊!

    虽然,在桃花岛上,赵扩也不止一次抱过郭逸、郭襄和郭逍,但是,当祖父的谁又嫌孙子多呢?

    尤其是这位官家,自己亲生九子,只有郭默一人存世,他巴不得郭默能多娶几个媳妇儿,多给自己生几个孙子、孙女呢。

    看到赵扩这么兴奋,石长老就放心了,亲自来到“大庆殿”外。

    五岁多的赵思默正等在那里,因为年龄小,由两名宫女陪着在偏殿歇息。

    “少主,一会儿您过去会见到一位老人,穿一身红袍的,你过去直接叫祖父就行,叫得越多他才会越高兴。”

    石长老蹲下身子,不停地在赵思默耳边嘱咐着。

    小思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绣墩上站起来,还像模像样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大庆殿”上,官家赵扩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抱怨着这石长老怎么去了这么半天?

    “官家,您看,那不是来了吗?”

    老太监看出了官家的烦躁,凑过来在耳边轻轻地说道。

    果然,“大庆殿”的门口,再次出现石长老的身影,而在他的前边正四平八稳地走着一个三尺多高的孩童。

    石长老一身苗族的装扮,这孩子却是穿着大宋的服饰,“大庆殿”上这么多人,这孩子竟然丝毫没有怯场。

    “像,真像,小七的孩子们,怎么长得都跟他小时候一模一样?”

    赵扩在上边看到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