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初到商郡 (第1/2页)
商郡,整个大囧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在这里汇聚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商人。 这一日。 微风凉凉,秋意满满。 天色暗淡,残阳如血。 在宽敞的大路上,行来了一辆马车。 赶车的车夫,不是其他人,正是闫有信。 自从离家出发之后,走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终于是到达商郡。 在赶路的途中,别说江湖纷争了,连拦路打劫的人,都没有遇见过一个。 这让学会了七阶武技,却连一次战斗都没有过的闫有信感到手痒难耐。 得知闫有信的想法,王小哀坐在马车上:“当今大囧,国泰民安,皇帝刘墉,重视百姓,轻徭薄赋,民间安定,自然不会有人落草为寇了。” “即使没有人落草为寇,江湖上的邪魔歪道呢,怎么也一个没有遇见。”闫有信不忿道,“一个个的不上班打卡,天天摸鱼是吧,这个月的坏事kpi完成了吗!” 尽管王小哀听不懂“上班打卡”,“摸鱼”,“kpi”是什么意思,但是闫有信想表达的意思,她大概是听懂了,于是又回:“当今大囧国力强盛,即使有邪魔歪道为非作歹,也轮不到你出手,不然,你以为朝廷养一群锦衣卫和六扇门干什么的。” 虽然当前大囧的国力强盛,甚至在三国之间,实力最强,但是谁又能想到,之前的大囧,差一点二世而亡。 当时大囧内部,朝堂上jianian臣当道,宦官掌权,第二代皇帝沉迷玩乐,不理朝政。 外部烱、浻两国,深知大囧无力,于是主动入侵,挑起战争。 第一次武界大战从此爆发。 在这内忧外患之际。 内部,刘墉的父亲,第三代囧皇帝,受诸葛家的帮助,成功发动政变,登上了皇位。 外部,以叶柱间为代表的江湖正派,与以赵斑为代表的江湖邪派,共同合作,对抗外敌。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内外合力,救回大囧。 不过,虽然第一次武界大战没有让大囧灭国,但是这场大战让大囧签署了一个协议,需要每年向烱、浻两国缴纳大量的贡品,同时这个协议,也让大囧得到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第三代囧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设置了负责缉拿罪囚的锦衣卫,以及负责侦查办案的六扇门。 伴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对向两国纳贡的情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满。 直到在二十年之后,第四代囧皇帝,刘墉上位,多亏了他爹攒下的资本,让刘墉有国力,发起第二次武界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大囧双线作战,虽然以一敌二,但是不落下风。 同时刘墉借助这场战争的机会,将当时在第三代囧皇帝时期,得到野蛮发展的锦衣卫拆分。 一个锦衣卫被拆分成了三份,听命于皇帝的,仍然担任锦衣卫,不听命于皇帝的,则是送去军队。 同时在军队新设南、北镇抚司,专门负责与烱、浻两国的战争。 最终三国通过谈判的方式。结束了第二次武界大战。 从此三国开通商路,因为大囧夹在中间,所以每年的过路费,能够收上不少的钱,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后,刘墉在民间,也积累了不少声望。 借助这股民间的声望,刘墉上扫朝堂拨乱反正,下扫江湖天下无贼,终于打造了一个“干净又卫生”的盛世。 说回正文。 闫有信驾驶马车,来到了商郡城外。 要说商郡不愧是大囧商业最发达的地方。 即使是城外郊区,做生意的也不少。 搭眼一瞧,道路两旁人来人往,做买的,做卖的,推车的,担担的,锯锅的,补罐的,卖针的,卖线的,卖葱的,卖蒜的,应有尽有,一副热闹的集市景象。 话说闫有信驾驶马车,来到了一处路边的茶棚。 茶棚非常简陋,无非几根树枝,搭了个草棚子。 但凡是刮个风下个雨,恐怕这草棚子便没了。 桌椅又破又旧,茶具不干不净, 幸亏闫有信本来便是“邋遢人”,再加上一路驾驶马车没喝水,因此他倒是没有太嫌弃什么。 “随便坐,今天我请客。”闫有信找个空位,让王小哀坐下,叫了一壶茶,同时道,“这里的经商环境这么惨烈吗,居然已经内卷到在城外做生意了。” “这位客人你是不知道,我们其实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