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七章 洛阳少年 (第1/2页)
在陈庆之二人绝尘而去的那一日,一名远在洛阳的少年做了个决定。 这个决定是他刚刚做的,他要去弥补父亲的过错。 做这个决定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少年虽未出家但却深谙佛法,他坚信父亲种下的恶因需要他去结果,他要用身体力行去向父亲证明“人心向善、可安天下”。 少年名叫杨华,今年不过十六岁,乃北魏大将军杨大眼之子,至于这事到底怎么发生的,还要从他的名声说起。 他在洛阳声名远扬,有三分是因为他的出身,倒有七分是因为他的长相。 关于这位杨公子到底长得有多帅,洛阳人如此说道“潘安在世、犹不能及”。 杨华的帅气不仅市井百姓口口相传,即便在北魏皇宫中也是人人皆知,据说就有一位久居深宫的妃子因为看了杨华一眼竟自此生出相思之病,不仅日夜期盼再见一眼杨华而且生出幻觉,更是流传出了一首相思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谁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梦里” 据说后来此事被北魏皇帝知道了,当即大怒将那名妃子打入了冷宫,并且随后召见了杨华,可没想到皇帝一见到杨华本人后竟然气消了不少,原因竟是因为“此子俊美,世间罕见,怪不得能乱人心神”。 虽然这事是被传在民间的杂谈不可全信,毕竟杨大眼乃北魏肱股之臣又是三军统帅,皇帝也不会随便对他儿子怎么样,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总之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杨大眼有个无比俊奇的儿子在洛阳城人人皆知。 若论起为何这个杨公子如此俊美,就要说说她的母亲潘氏了,据说潘氏不仅容貌妩媚动人,更是少有的将门之女,人人都说潘夫人若不是嫁给了杨将军,那也是能提枪上马杀贼的,可惜的是潘夫人婚后便痴迷于佛法不再舞刀弄枪,可喜的便是儿子杨华遗传了自己的脸庞生的出奇的俊秀。新笔趣阁 杨大眼乃北魏第一大将,杨华又生的如此好看,家室显赫的年轻美男子,想都不用想自打杨华到了可以成婚的年纪,前来说媒的人都快踏破了大将军府的门槛了。 不过令杨大眼夫妇无奈的倒不是这些说媒的人,而是自己的儿子...似乎对女子毫无兴趣。 潘氏喜爱礼佛,自幼杨华便接触了佛法,不曾想杨华是越陷越深,在白马寺的日子几乎占了他生活的大半时间,而且自从开始喜欢上佛法,杨华便坚决不跟父亲学习武艺,整日都陷入佛经之中。 虽说杨华倒没有出家的意思,但久而久之杨大眼和潘氏就发现,杨华对平日里来来往往的年轻女子毫无触动,有几家他们二人看上的女子杨华竟然生出厌恶之色,不由地让二人一阵担忧,杨大眼更直言“都是佛经蛊惑了儿子”。 于是乎,从中秋开始,杨大眼就严令禁止杨华礼佛和阅读佛法,为此一向温文尔雅的杨公子还和自己的父亲大吵了一架,用杨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父亲如此做是亵渎佛法,更是因为父亲多年厮杀造的杀孽太重蒙蔽了向善的双眼。 谁也不知道杨公子说完这话后杨大眼如何作想,唯一确定的就是杨华从中秋以后便再也没能出过家门了,而且大将军府上的一应佛经都被锁了起来,也就潘夫人平日还能拿来瞧瞧。 杨大眼脾气火爆,杀伐果断,在北魏他更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有他发话整个大将军府连提也不敢提一个“佛”字,不然就算被他活活打死也不会有人管的。 为了改变儿子的心思,杨大眼特意找了诸如道家和儒家许多书籍,希望儿子可以不再沉迷佛法,可杨华虽然不排斥这些书,甚至读到经典处还会大声诵读,可那厌恶女子的毛病却始终不改,为此杨大眼是心急如焚。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为杨大眼出了个“生米煮成熟饭”的馊主意,大概意思就是说杨公子没有尝过女子的滋味自然不懂其中的好处,不如选定一门亲事让他尝尝禁果,不仅破了心中佛法更是可以改变对女子的看法,可谓一举两得。 这名在战场上攻城拔寨令南朝闻之丧胆的大将军,兴许是对儿子的癔症关心过头导致没了主见,竟然答应了下来。 自从大将军府传出要为杨华娶亲的消息,整个洛阳城都炸开了锅,名门望族甚至皇室之女都有上门者,杨大眼夫妇在杨华的一声声抱怨中最终敲定了莱阳王之女王氏。 莱阳王乃天子近亲,又手握兵权,王氏更是生的貌美如花又体贴温顺,深得杨大眼和潘氏的信任,于是在杨华还未同意时这门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自那一日起,杨华就每日跑到父亲的书房前求情、反抗....不过磨破嘴也是没有用了。 直到这一日,杨华一如往常再次跑到杨大眼的书房前,只不过今日起的太早,天还刚微亮起来而已,比起平日早了一个多钟头,他打算用刚刚从儒家经典中学到的思想来劝导父亲不可强迫自己,之所以讲儒学,这也是因为杨华也知道若是讲佛法只怕父亲今晚就要让自己去入洞房了。 “父亲,孩儿今天必要劝说动你...”杨华快步走上台阶,因为焦躁以至于没察觉今天附近的护卫都不在了。 可等他刚到书房几步外,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涌了上来,杨大眼平日里十分严厉,旁人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