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原来不是说 (第1/2页)
黄老大应了一声,就把船给撑开,别看这是货船,相比摆渡船而言大多了,但拿竹竿的撑开确实没费多少劲。 然后就是船上的船工用桨,还是那句话,短距离的两个渡口之间,不用上帆,直接就是下桨。 这个时候靠的就是人力,不过幸好的是,东边的码头是在上方上游,西边的码头是在下方下游,所以只需要斜斜的在河面上往过插,非常省力,但就算再省力也是需要划桨的。 “使劲划啊!”黄老大吆喝着,其他船上的船工老大也在吆喝。 这一条河,在这一段虽然宽不过是两三百丈,但是,由于两个码头不是平等相对的,这一条河面上的斜线就超过了500丈。 这十几条货船,快要到码头时,远远的,船老大就喊着:“停桨!” 然后掌着船舵,让船慢慢的滑过十几丈的水面,划入码头的泊位。 这靠的就是个经验,也让一直跟在船上的都尉心中一松,看着是个吃水的行家。 马车下船,挺顺利,就是费些时间,东边码头像是又来了一批人马车驾。 返回东边码头时,第2批次来的人马已经把一个个木箱从马车上卸下来,车辆和第1批次差不多。 既然船来了,那就不用卸在地上直接搬上船。 说的挺简单,但事实上极为繁琐。 光是箱子就搬了好久,幸好货船够多,人也够多,将近20艘货船一起上货,竟一次装完了。 每艘船上,都载着五六十个箱子,颇为沉重,光是撑船离码头时,就需要五个人一起将船撑出码头。 不过。 在开船之前,十几个船老大,一起找到都尉。 “将军,我们船虽大,但船工少,平日里如果顺流而下的话,拉个三五百石不在话下,也用不得许多人。 可现在,是两个码头间行船,距离过短,如果拉的少,我等每条船上这十多个船工是够了! 可现在看吃水,最起码现在每条船,人和货物加起来,怕是有200石。 从这如果要顺利的到达西岸码头,必须得40人以上摇桨才行。” 都尉明白他们是啥意思了:“行,帮着摇桨是吧? 我跟他们说!” 船老大又讲:“军爷,每条船我们原本都有20人,再添20人帮忙摇桨就行! 另一个,由于你们没有上过船,没摇过桨,所以,你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平均分配到每个桨工身边!” 都尉点头应允:“你们是行家,听你们的!” 心想,反正是短短的一条三五百丈宽的江河,也就是一趟的事,没当回事儿。 却没有看到得到应允之后的船家,各自上船时,互相的意味深长。 可能有人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让一条船在江心打转转? 其实,对于不会的人感觉很深奥。 但是对于熟悉的人,却很容易,特别是这种有船舵的货船。 只要把船舵一掰,那整条船就可以在江面上打转转,而且转的很快,因为这里的水流太湍急了。 一群西北汉子,从来没有在水面上生活过,又如何扛得住这水面上的转悠。 直接就吐了。 这跟打秋千不一样,打秋千是前后晃,有点规律。 可是一条大船在水面上转圈,而且因为湍急的水流波涛的原因还还来回晃。 一边转圈还一边来回晃,那种感觉,直接就把所有的闯军给晃晕了,吐了。 这个时候,一直沉默不语努力干活的船工,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不知从何处掏出短刀,将已经被船晃得七荤八素的闯军给抹了脖子。 都尉这个时候终于感觉到不对劲,如果一艘船因为不小心的原因而在水面上打转,可现在江面上全是打转的船,这就不合常理了吧! 他们一边打着转,一边被湍急的水流往下游冲去。 但他现在明白的有点晚了,手里的刀是拔不出来了,因为他另一只手要牢牢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