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2【前世最牛的人】 (第2/2页)
有关系。 据听说他这位堂哥今年发财了。 想到这里。 陈述就忍不住握了握拳头。 他其实也很喜欢钱,也特别想赚钱。 从小到大,吃了那么多苦,拼了命的去学习。 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学到本事,再把本事变成钱。 这样他就不用再过小时候那种苦日子了,父母也不用待在穷山沟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温饱足而思**! 他陈述没有太大的理想抱负。 改变家庭现状是从小到大最坚定的梦想,也可以说是目标。 …… 最后一座祖坟祭奠结束,回去的路上。 陈洋和陈述闲聊了许多。 比如陈洋询问陈述在大学里学的是什么专业,将来是准备回到东川省、回到海市发展,还是留在南方上学所在的那座大城市。 又比如陈述询问陈洋,怎么想起创立财务公司了,以后信泽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之类的。 总之,两个人有说有笑,在别人看来,他们似乎原本就很熟络一样。 “唉,这两小子以后怕是都不简单” 这是四爸陈德全发出的感慨。 四爸陈德全是父亲他们弟兄几个里面唯一的文化人,上过初中。 在陈洋小的时候,四爸就是小江村村小学的老师。 只是这几年过来。 村小学逐渐被取缔了。 以四爸的教学能力也不好往乡镇小学调遣。 最终便回家务了农。 “是啊,一个是名牌大学生,一个生意做得好,年入几十万,不过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看好陈述” 陈德军随即点了点头。 他之所以不太看好陈洋,是觉得年轻人手里头一旦过早有了钱,很可能就会走歪路,到处瞎折腾,很快便会翻跟头。 尤其是没有太大文化的年轻人。 倒不是对陈洋有什么发自内心的偏见。 毕竟真要说起来。 他和陈洋的关系明显要更近一些。 “咱们把电话互相留一下,你是大学生,有文化,眼界高,我以后开公司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向你请教” 陈洋很想和陈述把关系拉近。 不一定非要图陈述什么。 只是觉得和陈述这么优秀的人走的近一点,终究是没有坏处的。 他刚才说的也不全是搪塞话。 以后真说不定要和陈述请教开公司方面的事。 人得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 他陈洋能在海市搞起来一个信泽财务公司。 不见得在那些大城市也可以。 这就是最显著的证明。 *** 过年最热闹的时间段就是除夕夜了。 尤其是陈家这种人很多的大家族。 所有人聚拢到一块儿团拜长辈、吃年夜饭,放炮仗、耍点小赌博,喝点小酒之类的。 那是真的欢乐。 陈家男女老少所有人聚到一块儿。 足足有五六十个。 晚上七点钟。 一家挨着一家。 很快就都来到了陈德元家。 这点和往年一样。 毕竟现在的成家,从年龄和辈分上来看。 没有人可以和陈洋亲爷爷陈景文相提并论。 也就是小爸家足够宽敞。 除了三口可以住人的窑洞外,去年又新盖了几间南房。 不然的话,这么多人一下子全部涌来,还不知道往哪里接待了。 团拜是充满严肃和文化底蕴的。 几个老头老太太坐在炕上。 父亲他们这一代人站一排。 陈洋他们这一代人站一排。 陈洋侄子那一代人再战一排。 按照辈分顺序,轮流给老人们磕头行礼。 这个习俗打陈洋生下来就有。 看上去有些繁琐和封建。 可实际上。 陈洋是认可这种风俗习惯继续延续下去的。 再过一些年,这种习俗倒是取消了。 可家族礼仪风气却全乱套了。 晚辈见到长辈不问候,只顾埋头玩手机。 这种行为比比皆是。 看得人心里也是真的生气。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家风没了。 社会风气不歪才怪。 很多人都说电子产品荼毒了年轻一代。 站在重生者视角。 陈洋对这种说法是不敢苟同的。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产物。 也势必会淘汰掉一些东西。 封建礼俗的确该淘汰。 可也不能为了赶时髦,uu看书一次性全部都淘汰掉了。 那里面还是有优秀的,应该继续传承的东西在。 简单举个例子。 跪下来磕头确实不太好,得照顾到女性和小孩,以及那些身体不太方便的人。 可以把这个环节剔除掉。 可问候一下长辈,说几句祝福语还是应该要有的吧。 不然所谓的过年拜年,到底是拜什么。 从躺在自己家的床上玩手机到另一家人的沙发上继续玩手机吗? 家庭教育、家族门风很重要。 如果这两点不被重视。 那即便没有电子产品。 年轻一代也会垮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