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_第182章:阿三国之战开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阿三国之战开启。 (第2/2页)

州带上兵员和补给,就去那个叫阿三的国!”老爷子不愧是皇帝。假话说的跟真的似的。他一边说着不着边的谎话,一边把奏章塞进了怀中,丝毫也没有给朱胖胖也看看的想法。伸手抱起小家伙,老爷子冲着朱胖胖挥了挥手。“事情就这样说了,过几天等小崽子回来再走的时候,我就去北平,家里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先回去吧!”朱胖胖无语的走了。老爷子难道觉得他傻吗,这个漏洞百出的谎话,他要是没听出来才有鬼了呢。朱胖胖心很累,他感觉自己根本就不像儿子,又不像爹。这爷俩干什么事,都防备着自己,好像自己是外人似的。他有那么迂腐吗?这种对大明有好处,而且只要闹得不太大的事情,他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他可是大明的太子,又不是世界的太子。“唉!”走出尚书房,朱胖胖回头看了一眼,叹了口气。自打老二老三去封地以后,朱胖胖突然发现日子变得无趣起来。以前老二老三在的时候,三兄弟经常在一起斗嘴。虽然经常被两个兄弟欺负,但日子过得又快乐又开心。可自打老二老三去了封地以后,平常也没人跟他斗嘴了。媳妇这段时间照顾不了孙子,就迷上了麻将,每天都是跟其他几个小媳妇打麻将,根本就见不到人影。儿媳妇那边除了早上的拜见,平时都忙着商会的事情。白毛阁大学士又被自己送走了,现在正在一个儿媳妇那里养着,要回来又不好意思。孙子又在老爷子那里要不回来,国家政事又不用他cao心。这造成了朱胖胖每天除了早晨起来跑跑步,运动运动之外,就是。这种日子以前他非常想要,想着清静清静也好。可这一连清静了一个多月,朱胖胖突然感觉到有点寂寞孤独冷了。“真羡慕那臭小子,天天在海外跑,能见识国外的风土人情,如果我能去见见开开眼界,那该多好啊!”回东宫的路上,朱胖胖边走边郁闷道。想到在海外到处熘达的朱瞻圭,朱胖胖内心一阵羡慕。说实话,长这么大,他连大海都没见过。有机会他真想去海边见识见识,感受一下儿子说的海天一线的壮观。“对呀,我为什么不能跟他臭小子一块,那臭小子做事莽撞的很,这次战争可是关系到国家命脉,如果要是没有人看着这臭小子,这臭小子要万一杀顺手了怎么办!”朱胖胖勐地停下了脚步,心里有了一个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的大胆想法。那就是他也要去海外,他也要见识见识国外的风光。现在老爷子虽然年龄大了,可再活个五六年还是没问题的。既然老爷子身体没问题,那自己出去一年,见识见识外面的风光应该没问题吧。越想朱胖胖越心动,最后他真的去找老爷子了。只不过半天后,他被老爷子骂出来了。用老爷子的话说,堂堂一国储君不好好的学习政务,天天到处跑成何体统。骂完以后,老爷子又摸着下巴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不过我觉得你说的对,此次战争可是关系到国家命脉,关系到我大明未来的粮仓宝地,没有个人看着那臭小子,我还真不放心!”说完,老爷子一拍大腿,决定不去北平了,而是跟着朱瞻圭去海外。朱胖胖要是不说,老爷子还真没有去海外的想法。朱瞻圭提出打阿三国想法的时候,他只是考虑着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拿下以后,未来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想过亲自前去。结果朱胖胖今天这么一提,老爷子一下子反应了过来。我为什么老是想去北方?大海那么宽广,有无数的财富,我为什么不去看看?再说了,自己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也没个几年活头了。难道自己这辈子,真的要在政务中结束生命吗?老爷子有些不甘心。所以经过朱胖胖今天这么一提,他决定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跨海远征的皇帝。如果这场跨海远征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且给后世子孙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好处。那他朱棣在武皇帝中,他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再加上新学的创办,大明未来的百年计划。他朱棣百年之后,下去遇到老祖宗和老朱,可以骄傲的说。在华夏历史皇帝中,他朱棣的功绩只有始皇帝能比。什么汉武,唐宗,宋祖,根本就没有资格跟他比。越想老爷子越兴奋。最后把大儿子赶走,然后把六部大臣内阁学士召了过来,宣布了这个消息。刚开始众人的还反对,可老爷子一句,如果我死在了外面,太子立刻继位,任何人敢反对,那就是谋反。文官中几乎都是太子党的人。老爷子那一副铁了心要走,而且都把话说到这一步了,众人也不再阻拦。不过群臣们有个要求,那就是朱棣必须要带一个重臣跟着,而且还要从三千营和五军营中,挑选一些兵马作为随身护卫。一心想着出海打仗的老爷子,对于众人的要求,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应了下来。在选择随行重臣的时候,夏原吉上蹿下跳,不停的毛遂自荐嚷嚷着他去。后来跟众人争吵了一番,差点爆发全武行后,这老货终于说服了众人。他最后说服众人的理由是。阿三国那里遍地是黄金粮食,皇上和太孙殿下又是大手大脚的主。如果不派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人过去管理,估计那些东西没有拉回来,就被败的差不多了。他这个理由成功的说服了众人,不过内阁那边杨溥表示自己也要去。用他的话来说。打仗的时候肯定要有人出谋划策,打下的地盘也需要人管理。夏原吉负责钱粮,那他就负责管理这些事了。经过半天的讨论,此次出行的人员被彻底的定了下来。领头的朱棣,负责钱粮管理的户部尚书夏原吉,负责出谋划策,管理规划新土地的内阁学士杨溥。以及五军营指挥使张辅,带领一万五军营和三千营的士兵随行跟随。同时吏部那边选出100名优秀的候补官员,随军一起出发,将来这些人就是管理外面领土的官员。为了能有人自愿报名,老爷子考虑了一下开出了重赏。未来在阿三国当官的官员,5年进行一次轮换。回京述职以后官升一级,有好地方需要官员优先分配。并且在俸禄方面直接翻了10倍。官员在外当官期间,这些俸禄会直接发到他家里。官员在外面的吃喝住宿,全部由朝廷承担。当天下午消息传开后。那些只考了举人一直考不上进士的书生,一下子都轰动了。虽然当官的地方路途遥远,文化语言不通,但条件真的很诱人呀。他们这些人考了举人以后,进士怎么都考不进去。虽然在大明朝举人也有选官的资格,可问题是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能当官的人。这些举人们如果没关系没钱贿赂,这辈子都别想选上官。哪怕就算是选上了,也是一些偏远的县城。科举去年刚刚考完,如果皇上没有放恩科,还要等三年的时间。三年又三年,他们哪有那么多时间的。哪怕就算他们等得起,家里人也等不起啊。更何况他们也不敢保证,能在下一次科举中考中。与其等个三年甚至六年,甚至更长久,还不如跟着皇上去海外拼一把。到了那里,最差都是一个县令,只要呆满5年的时间回来,成为一方知府都有可能。越想举人们越觉得划算。当天天黑之前,吏部那边收到了500多名毛遂自荐书。经过吏部几个大老的讨论选择,100个名额被定了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