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章厉兵秣马 (第2/2页)
决大长和国,打下会川国之地。更要收复西川郡,彻底压服南诏国,结束这两场战争。然后积蓄实力,去应对接下来的那些大国挑战。” 三月初,行宫大殿内,陆渊放下黔中郡内刚刚送上来的募兵报告,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对于结束这两场战事,他并无太多的疑虑,心中充满着信心。 这信心来自于自身的实力。 凝聚一气的修士,相当于先天第三境的大宗师,手中掌握的强大力量,便是陆渊一切信心的来源。 他虽不好直接攻灭了大长和国和南诏国,但以雷霆之势斩灭对方两位先天宗师,以绝对力量震慑敌人,使其屈服,却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有着这绝对的实力威慑,只要自己没死,量这些肖小也不敢造次。 一个紫云道,便可让巅峰时期的前越退让妥协。 如今掌握了同样力量的陆渊,同样可以使得那些西南诸夷恐惧畏怖。 在这个伟力集于一身的世界,哪怕身处末法之事,但个人的武力,依旧可以影响一国一州的兴衰。 这就是修仙的魅力。 时间慢慢朝着四月逼近。 随着陆渊定下的出兵日期紧临,楚国的各项准备也逐步完善。 西川、黔中二郡的郡府县兵,经过两个月的紧急征募,逐渐建设完全。两郡内的六支禁军,也在国内源源不断送来的新兵补充下,重新恢复了编制。 只是其中有两支禁军,因为大半都是新兵的缘故,战力大降,还需练个两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战力,变为精兵。 对此陆渊已经有了决议,就将这两支禁军留在黔中郡。 如今的黔中郡虽然初步安定,但地方上时不时还会冒出些几时数百人规模的叛乱。 同时郡内的山岭间,也还潜藏着大量的夷人部落。它们对于外来的楚人感官可没多好,经常就会下山袭击地方的村镇。 以上这些叛乱袭击,规模虽然都不大,也影响不了楚国对黔中郡的统治。 但怎么说也是战争,而且烈度还不大,虽然会死人,但不会死太多人,正好用来磨练新兵。 现在这两支禁军已经被分散到了地方,在蓝照云和李良的带领下,分别在黔中郡的南北两边进行剿匪练兵。 月余时间下来,已经小有成效,清剿了地方上数千的叛贼夷人,很是锻炼了那些新兵。 而剩下两支老兵为主的禁军,也被陆渊集结整训,准备作为这次随自己出征的主力大军。 有这四万老兵跟着,再加上自己绝强武力,哪怕对面有着十万大军,他也有信心一击而破。 …… 正当楚国各地为了新的战事开始忙碌的时候,陆渊也在繁忙的修炼和政务之中,抽空接见了南海国的使者。 “外臣拜见楚王。” 南海国的使者是一个富态的中年人,看上去像商人而多过像江湖人和官员。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因为南海国的前身南海派,本身就是一个依托于海贸,而逐渐兴盛的江湖大派。 在南海派内,几乎每一脉长老门下,都有大量的船队产业、商贸收益,不然怎么养得起门中上万弟子。 对南海派来说,你想成为高层,可以武功差一点,但绝对不能不会做生意。 不然就没钱,没钱也就没人跟你,没有人跟你,话语权自然也就弱了。 须知练武也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花大钱。 “起来吧。” 陆渊收回了打量的视线,心中稍有些底后,出言问道:“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南海国就派来了传讯使者,告知先王严望秋薨逝之事。并说明了如今继任南海王位的,乃是先王第十三子,信国公严百泉。 当时收到此讯,陆渊已经派使者前往南海,表示哀悼。 而今才过去一月,南海国就又派使者过来,其中之意,值得深思。 下方那位南海使者,面对询问,恭敬回道:“回大王,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奉我王之命,与大楚重申旧好,订立盟约。” 陆渊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意味难明的笑容,饶有兴致道:“是吗?那不知南海王准备如何重申旧好,又想与孤订立何种盟约?” 早在十年前,当初与严望秋、苏玄歌初定盟约之时,他们三家就约好,有后两者资助陆渊,而陆渊则为后两者提供武力庇护。 三家一起共同进退,抵御外敌。 自盟约订立之后,尽管三人之间有着种种心思龃龉,但对于盟约的各项条款执行,却是没有半点折扣,始终遵守的。 不过在紧密的盟约,也终有破裂的一刻。 在此前楚国、苏国相继独立,各自改号建元之时,南海国虽然履行了盟约,跟着一起对抗了宁国。 但等事件结束之后,南海国却没有跟着一起改号建元,反倒依旧尊奉宁国的建武年号,以金陵朝廷为正统。 从那时开始,三国联盟间,便出现了第一道裂缝。 三国盟约里,也出现了第一个违背者。 接着就是神武四年的时候,苏国内乱,国内被破坏的一塌湖涂,无力再支付援助给陆渊的两百万两银子,一百万石粮食。 但此事苏玄歌已经跟陆渊沟通过,而陆渊也已经同意,近几年苏国可以暂缓援助。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也不能算是违约,至少不能算是完全违约。 但从那时起,三国盟约其实也已经半实质性的,走向了破碎。 然后就是今年了。 按照盟约规定,苏、南海两国,要在每年正月,向楚国输送援助的钱粮物资。 可时间就巧了。 就在今年,严望秋死的正月,原本南海国应该送来的援助钱粮,并没有送到楚国。 原本考虑到严望秋刚死,南海国那边乱成一团,没有一个主心骨,所以暂时忽略了此事,没人来办也能理解。 可到了上次二月中时,南海国内已经选出了新主,而且新主即位已经有一月了,朝堂上也已经初步稳定了下来。 但在那次出使楚国,面见陆渊的时候,南海国使者除了告知严望秋死讯,还有新王即位的消息外。 对于原本应该履行的盟约义务,却没有提半个字。 那原本应该送来的三百万两银子,两百万石粮食,就仿佛不存在一般,被刻意的忽略了过去。 而也就是在这时候,就在不久前,陆渊收到皇城司的急报。 在今年二月二十七日时,在南海城王宫内,新任的南海王严百泉,正式接受了金陵而来的使者册封,在那位建武天子的授予下,成为了宁国体系下的藩属国。 南海国成为了宁国的藩属国! 这个消息传回来时,陆渊只觉得受到了背叛。 要知道,当初他们三国同盟,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才好不容易从金陵城的朝贡体系下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 哪怕之后,严望秋继续尊奉金陵天子的年号,但也没说自己是宁国的藩属国,南海国依旧是独立的。 可现在,好不容易独立出的南海国,又回到了宁国的怀抱下。 这种行为,对于视宁国为敌国的楚国和苏国来说,置他们于何地?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背叛了。 只不过对于这种背叛,如今陷于西南夷战事的楚国、苏国,没精力去管罢了。 但他们没有发声,并不意味着,就已经认同默认。 此时见南海国这个背叛者的使者跑过来,跟自己一本正经的说重申旧好,订立盟约,陆渊只觉得有点想笑。 同时也有点好奇,对方想跟自己说什么? 希望不会令人失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