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2章、传票 (第2/2页)
主动权给布鲁克林。实际上跟布鲁克林现在向总统先生约时间是一个意思。 有没有时间?想不想见面?是收到消息后立马见面,还是再考虑考虑? 见面时间的安排很轻易就能试探出对方对见面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从接到临时通行证件那一刻,总统先生就表达了要见面的态度,这是好事,但这种试探,也是必要的。 在拿到主动权后隔了一晚,布鲁克林又将主动权转移给了总统先生。 我随时都有时间,您啥时候想见? ………… 当晚,布鲁克林回答家中。 他先关心了安妮的状况。 安妮倒是没什么异常,看起来根本没把上午发生的事儿放在心上。 布鲁克林回来时她正坐在垫子上抱着电脑打字,布鲁克林瞄了一眼,是一份儿起诉书。 见布鲁克林回来,她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继续噼里啪啦地对起诉书一通修改,一边修改一边问候了一句。 布鲁克林上楼换了套居家服,坐在安妮身边,主动提了提上午的事,然后把跟弗兰克商量好的打算告诉她,询问她的意见。 安妮滑动着文档检查拼写,修改了两处格式问题后将文档发给律所邮箱,这才抬起头回答。 “我觉得在家里就可以,但你会不放心。” “现在你很忙,没必要浪费精力在我身上,所以。”她耸了耸肩“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一边说着,她真的要站起来去收拾要带过去的行李。 布鲁克林连忙拦住她道“先不着急,NYpd还在准备安全屋,得改造一下才合适。” 安妮又坐了回去,想了想,反手握住布鲁克林的手,拇指在那颗刻有繁复花纹的指环上摩挲着,道“从我们结婚那天开始,我就对这种情况有所预料。布鲁克林,我们约好的一起经历风雨。” 布鲁克林反握住她的手,在那枚指环上亲了亲。 他当然知道安妮没那么脆弱。 只是今天上午的事让他非常恼火,恼火的同时,还有一种内疚感充盈在胸膛。 布鲁克林在作出决定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他并不指望军方的人规规矩矩地遵守规矩。 马克·米来曾经告诉过他,军方的人从不遵守规矩。 安东尼也曾警告过他,一些政坛小白都不会触碰的红线对军方的人来讲,跨过去就像吃饭喝水那样简单。 纽约事件里军方的所作所为也验证了这一点。 他甚至做好了安妮会经历危险,乃至被绑架的准备,更做好了自己要遭受威胁的准备。 事实上布鲁克林在心里模拟过某种艰难的抉择,一边是安妮,一边是继续执行。 这些他都做过准备。 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他还是很恼火。 跟安妮温存了一会儿,哈里森将邮箱里的信件取出来,由布鲁克林一一拆开阅览。 除了各种乱七八糟的账单之外,还有大量莫名其妙的邀请跟宣传信。这些通常会占据布鲁克林家每日信件的一大半。大多是邀请他出席某些活动,或者邀请他参与某团体组织的信函,也有向他宣传某些有自己政治主张的小团体的宣传信,偶尔还会夹杂着什么投资理财之类的。 这类信件不仅家里能收到,E.d.N.Y那边每个月也是要用麻袋清理掉的。 在一众杂七杂八的信件中,一封十分眼熟的信吸引了布鲁克林的注意力。 来自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区弗利广场中央街40号,瑟古德马歇尔联邦法院。 信封上写的是‘安妮·李收’。 布鲁克林想了想,没有拆开,而是将信递给了安妮。 安妮正在收拾被她丢的到处都是的卷宗资料,见状接过信封翻来覆去看了看后用裁纸刀拆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传票来。 哈罗德桉! 没听到安妮那边有动静,还在拆垃圾信的布鲁克林凑过去看了一眼,有些诧异。 “不是应该寄给检察官办公室吗?” 哈罗德桉在E.d.N.Y获得最终判决,尽管哈维采取了庭内庭外多线cao作的方式,轮流给检察官跟法官施加压力,庭上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度打动陪审团,但哈罗德杀人是不争的事实,最终因多项指控成立而被判处死刑。 当时哈罗德表现的非常洒脱,但哈维出于某种原因提出会帮哈罗德奔走上诉。 在这起桉件结束后安妮就辞去了检察官的职务。 当时布鲁克林还跟安妮说,就算哈维要上诉,也跟她无关,让钱德勒·凯恩头疼去吧。 结果现在哈维上诉了,钱德勒·凯恩不光头疼,胸口也疼,疼的都去医院里躺着去了。 可传票也不应该寄到他家来呀。 而且这是传票! 这玩意不光不应该寄到他家,也不应该寄到检察官办公室。 上诉院在一起上诉桉件中向检控方寄传票??? 布鲁克林跟安妮面面相觑,一时间没搞懂这是什么cao作。 布鲁克林拿过传票翻来覆去看了看。 上面的地址没错,的确是他家。 上面的收信人也没错,的确是安妮。 布鲁克林眯了眯眼,没有把传票还给安妮。 “我去打个电话。” 交代了这么一句话,布鲁克林拿着传票跟信封上楼去了。 哈里森向他汇报,上午时有一男一女在附近徘回,猜测是来侦查环境的,当时他还提到他们检查了邮箱。 这封信真的来自法院? 布鲁克林让韦伯斯特去检查瑟古德马歇尔联邦法院的上诉庭法官的排庭情况。 很快有了回复。 传票是真的。 的确是从瑟古德马歇尔联邦法院发出来的,也的确是发到他家,让安妮接收的! “受理桉件的是哪位上诉法官?” 布鲁克林问道。 韦伯斯特那边很快给出回复,说了个陌生的名字。 “莫里斯·爱泼斯坦?” 布鲁克林有些疑惑。 他压根儿没印象有听说过上诉庭有这么个人。 “莫里斯法官今年34岁,履历很丰富……” 韦伯斯特念了一段莫里斯法官的介绍。 这位仁兄毕业于名牌院校,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律所工作,去年辞职后参加法官竞选,成为第二巡回上诉庭的法官。 这位比他还要厉害,直接一步到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