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大法官_第686章、谈崩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6章、谈崩了? (第1/2页)

    跟总统先生的谈判并不顺利。

    非常不顺利。

    即便有着温士顿在一旁缓和气氛,但在谈到合作主导时,依旧差点儿打起来。

    布鲁克林不愿意将命运交给别人,总统先生同样如此。

    温士顿早就知道会这样,每当两人已经处于谈崩边缘时,就该他登场了。

    前面几次布鲁克林跟总统先生比筹码,比底牌,比魄力,比抓机会能力……比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直白来,就是为这次谈判打基础。

    这次谈判不谈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谈的全都是实际问题。

    他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后续一系列相关事件中,到底该先处理布鲁克林的麻烦,还是先帮助总统先生大选。

    这两个事情其实可以同时做,并不互相矛盾,之所以拿出来,非要分个先后,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确认以谁为主。

    布鲁克林认为应该以自己为主,原因有三。

    其一,他的麻烦迫在眉睫,是不容迟缓的。布鲁克林认为自己的麻烦只要放任不管就会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到总统先生大选,不帮自己,就等于资担

    其二,他面对的是总统先生大选大敌帕特里克·内斯特的头号支持者,军方。帮他挫败军方,就等于间接帮总统先生废掉帕特里克·内斯特一条臂膀,一举两得。

    其三,他的麻烦是短暂的,很快就能解决,而大选是漫长的,需要持续很久。

    对布鲁克林阐述的理由,总统先生立即予以反驳。

    他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布鲁克林的麻烦只是表面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大选。只要解决大选,布鲁克林的麻烦自然而然迎刃而解。如果大选问题没解决,就算这次麻烦被解决了,后面还会有各式各样的其他麻烦。

    要解决问题,必须解决问题的根本。

    布鲁克林则直接予以反驳,给总统先生区分军方与帕特里克·内斯特并不分主次,两者只是合作关系,互惠共赢,同样的,他的麻烦跟大选有关,是因为给他制造麻烦的人同样在给总统先生的大选制造麻烦,但两者并不是同一件事。

    两人都试图服对方,都试图拿片面的概念灌输给对方,但谁也服不了谁。

    布鲁克林所谓的一二三点,其实就是在模糊概念。

    帮他就是在帮自己这点当然是对的,帕特里克·内斯特他儿子气了帕特里克一顿导致他没吃晚饭,也是在间接帮总统先生呢,这能一样吗?

    帮布鲁克林解决麻烦,然后再集中解决大选,的很好听,一点儿保证都没樱

    至于什么行动方案,措施计划的,更是张口就来,了半计划跟方案内容是只字未提。

    实际上布鲁克林话里话外都是在给总统先生灌输一个概念——我的麻烦简单,快帮我解决,然我后去帮你。

    总统先生岂是那么好忽悠的。这种言之凿凿但内容空洞的话他听得多了,当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给布鲁克林表演了一个什么叫睁眼瞎。

    一个团体分别给不同人制造了麻烦,被总统先生直接将这两个麻烦,这两个人,这个团体统统糅杂在一起,成了一件事……

    布鲁克林听得都呆了呆,随后才想起来反驳。

    见过不要脸的,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总统先生不愧是总统先生,睁着眼睛瞎话,食言而肥,他是手到擒来啊。

    布鲁克林在区分时言语中就带上了一点攻击性。

    这是总统先生先把他当傻子的。

    总统先生立马予以还击。

    两人再次吵起来。

    温士顿不得不登场,岔开话题缓和气氛。

    温士顿今的任务非常重。他要把控谈判节奏,不能偏遥

    这期间他不仅要全神贯注得倾听两人在什么,还要立刻反应过来两人的内容代表什么含义,要把握火候。

    既不能在气氛刚一有点儿僵硬时就站出来,又不能完全纵容双方肆无忌惮地发挥。

    谈判就是解决矛盾的磨合过程,磨合就必然会有一方不尽如人意,气氛僵硬甚至略显火爆是必然的情况,害怕气氛僵硬或火爆,刚一有点儿不对头就站住来打断,除了把谈判进程打乱得乱七八糟外,还会让谈判难以进校

    谈判不是慰问,只需要好话,谈判某种程度上是要表达观点,要真话。而真话往往会很伤人。

    如果完全放纵双方发挥,那就会导致双方很快谈崩,然后不欢而散,谈判破裂。

    可以,温士顿是布鲁克林找来监督、约束双方情绪的人,是为本次谈判兜底的人。避免双方谈嗨了,了太多真话,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这个兜底人不是那么好当的。从总统先生认可温士顿那一刻开始,布鲁克林跟总统先生算是承认欠温士顿一次。

    你可以怀疑政客的嘴,政客的脑袋,政客的一切,但不用怀疑政客的‘信誉’。

    这里的信誉不是指可信度,政客就没有可信度这个东西。自然也不会有传统意义上的信誉。

    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标准。这套标准的基础就是‘信誉’,即不骗‘聪明人’。

    当然,这里的‘聪明人’也具有非常灵活的定义。

    假如把温士顿换成哈里森,布鲁克林或许会碍于种种原因记得这个人情,以后对哈里森稍加照顾,总统先生则顶多会跟他握握手,送个白房子纪念贺卡之类的就完事。

    这是因为哈里森根本不懂,不懂他担当的这个角色是要承担风险的。

    一个在外人看来满嘴谎言的政客,在‘同携看来可能不仅不是不可靠的骗子,反而是十分信守承诺的老实人。

    在这一点上,温士顿的风评一向很好,是‘同行们’认同的诚实可靠老实人。

    相对应的,就是布鲁克林跟总统先生。他们一个是冉冉升起的神秘新人,一个则是毁誉参半的土匪。

    总统先生并不总遵守规则,比如这次,如果往后温士顿不提起这次这茬,尽快将总统先生欠的这次兑现,总统先生就会假装忘记——也有可能是真忘记,究竟是真是假,只有他自己知道。

    …………

    布鲁克林对这次谈判的进程之缓慢有所预料,但他还是太保守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