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威虎寨的脉门、信号塔选址 (第2/2页)
‘瘟疫’现场。 这个时代对瘟疫的看待向来都是很重视的,人们若是见到众多人集中发生‘流感’,恐怕也会当做是瘟疫。 因此,孙思邈的医疗团队才会一直在那边巡视,毕竟这是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 半个月的时间,宫楠终于忙完了手头上的活。 电影的剧本框架,多种小别墅的设计,两种型号的游艇制作,还把东京港的一些拍摄影像给剪辑了一下。 电影剧本之后会由展子虔和学生们去完善,设计小别墅,是为了出售威虎寨的多种商品。 那些小别墅会在大同坊、荥阳和通海航道的一些镇子上修建。 房子的主体若是使用钢筋混凝土,这就需要威虎寨的钢筋和水泥。 除了主体之外,涉及的威虎寨商品就更多了。 玻璃、瓷砖、烧砖、浴缸、抽水马桶等商品,宫楠觉得只要能给威虎寨带来大量的贸易,小型风力发电机、蓄电池和电灯也是可以出售的。 至于那些游艇,除了船体和驱动结构,小发电机等电力设备也就是重头戏了。是威虎寨负责装修,或者是会交由买家自己装修,这就要看以后威虎寨的富裕时间了。 至于那东京港的影像剪辑,则是为了用于对流放金银岛的宣传讲解。 以前每送去一拨人之前,都会让人把怎么奴役当地人、怎么选址采矿、怎么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等各方面重复地教导一番。 宫楠觉得很麻烦,于是就让留守东京港那边的人拍摄记录一些场面,然后他进行剪辑配音,也就能以放电影的方式进行重复讲解了。 …… 在嵩山地区,一处高高的山顶已经被削平,上面还分布着一些坑洞,那是用来建设广播塔的地基。 宫楠在去往辽东半岛之前,就把广播的一些研究方向给与了说明解释,但是他还是忽略了其中的研究难度,尤其是把此项任务交给了那些刚接触科学的学生。 只是,宫楠自己也不会,他也只是知道大概的理论,原世界里他又没有接触到具体的知识,因此只能依靠学生们精力充沛下的实验研究。 不过,在几个月的研究下,也稍有成果。所以宫楠先将广播塔给设计了出来,之后也会在嵩山上进行建设。 他这是觉得嵩山以东是华北大平原,若是建在山上,或许信号会更好一些。 虽然这个时代的地球上没有什么频道干扰,仅是一个广播塔,足以满足威虎寨所需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宫楠的记忆中有着关于华沙电台广播塔,它高646米,信号可覆盖三大洲。 他想了下,若是用高强度合金进行结构性搭建,建造一个六百多米的钢架子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建好之后,那电梯问题就有些困难了,毕竟他现在没有研究出大功率的电机。 在宫楠的身边,杨暕呆若木鸡地看着图纸,他不时地看看天,在其心中很难想象666米究竟会是怎样的高度。 宫楠见其被惊呆了的样子,就说道:“只要材料质量足够好,再加上合理的构架设计,这种纯钢架结构的铁塔是能建起来的。 只不过在未建好之时,需要按照工程进度,先把设备给吊装到那平台上。 安放设备的平台高度并不高,只是上面的信号塔就不好建设了。毕竟高度太大,只要有风吹过,吊塔吊着的建材就可能会摇晃碰撞到塔体。” 杨暕看了下附近的三座山头,然后说道:“所以,你就把那三座山头也给改造了。 那是用来安装拉纤装置的吧,若是以三角形方位,用钢丝绳进行牵拉吊装,这的确能保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这是对吊装建材时的设计,在吊塔垂吊物资的位置,用三个方向的拉力进行稳定。 他叹了口气说道:“其中的难度有些大,保持同步是个问题,尤其是咱们大功率电机的问题没有解决。 到时候,吊塔和三座拉纤平台需要依靠畜力,其中的协调工作无疑是个大麻烦。” 杨暕脑海中出现吊塔上被安装了多个滑轮组的样子,那会是上下用钢缆传动的设备,再想想最终会是666米的高度,不禁有些呼吸紧促。 他激动地说道:“寨主,其实你不必瞻前顾后的,就大同坊里的建筑来看,那种高度就已经很高了。 而且博物馆那座建筑更为复杂,有着那里的工程经验,熊大和熊二兄弟俩也一定能把这里给建造出来了。 目前你已经把地基给建造好了,之后这里就慢慢建设,真是很难想到在信号塔顶上观看风光会是何种景象。” 宫楠白了杨暕一眼说道:“你又不是没有坐过热气球,六百多米的高度而已,也就和热气球上看着差不多。” 杨暕摇摇头说道:“不一样,心情肯定会不一样! 这里将会是一处伟大的工程奇迹,坐在这最上面的观景平台上,怎是那热气球能比的。” 工程奇迹吗? 周围的学生认为威虎寨的那些建筑都是工程奇迹,哪怕是有着宫楠利用伟力帮忙建设,那也都是世间所没有的建筑奇迹。 工程奇迹吗? 宫楠认为这应该是个奇观,属于‘误国’级别的奇观建筑。 也幸好不用现在就开工建设,等相关设备被组建好,以及施工细节被确定时,恐怕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了。 今日过来只是实地查看一下,他连建筑材料还都没有生产呢,况且现如今燕赵之地的难民就够他头疼的,实在不好开展这个大工程。 而且,宫楠觉得若是河北之地开始下雪,恐怕去往通海航道工程那里干活的人会更多。 毕竟冬季和开春季节是最容易发生饥荒的时期,那些家庭若是家中没有粮食了,也只能被迫携家带口的去往工地干活。 因为有着报纸的信息传播,应该会有很多的民众得知航道工程那里的盛况,也会相信到了这边就能吃上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