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董安于问犁 (第1/2页)
赵氏下宫,厅堂正殿之内。 赵鞅正坐于上位,坐在下方的是一众赵氏家臣。 宰予一眼扫过,这些人有的一副武人打扮,有的一副整齐衣冠。 从这些人疲惫的表情来看,他们应当都是远道而来,估计他们便是负责管理赵氏麾下封地的邑宰和邑司马了。 赵鞅与我会面,应当还是以私人性质为重。 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与我谈话呢? 还不等宰予想明白,赵鞅就已经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率先为他答疑道。 “夏至已过,我赵氏的封地内,春耕工作也已经完成。所以今天是我赵氏麾下的邑宰和乡大夫们返回下宫,汇报农耕进度的日子。 原本我只是想与您私下交流,可邑宰与乡大夫们看过您献上的曲辕犁图纸后,纷纷表示想要与您见上一面,所以我才临时起意做了这个安排。 希望您不要见怪。” 宰予原本还心存疑虑,可听完赵鞅的解释后,瞬间高兴了起来。 邑宰与乡大夫是实际治理城邑与民众的管理者,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后,曲辕犁才能在赵氏的封地内推广开来。 而也正因为这群人要主抓农耕工作,更为接近基层,所以他们也比赵鞅更容易发现曲辕犁的价值所在。 宰予回道:“既然如此,我没有异议。” 赵鞅听到宰予的话,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前几天宰予将曲辕犁图纸交给他时,赵鞅还并没有过多重视,只当这是件机巧的农具而已。 岂料与众位邑宰审计今年的春耕工作时,他趁机将图纸拿出,竟然引起了一阵惊呼。 臣子们纷纷向他表示,如果曲辕犁能够得到推广,那么开垦田地的效率必将得到相当程度的增长。 甚至连他一向依仗的家宰董安于都极力表示,想要与发明这件农具的匠人见上一面。 别人的话赵鞅可以不相信,但董安于的话,赵鞅却不得不重视。 如此一来,宰予在赵鞅心目的地位免不了更上一层楼。 所以,他对待宰予的态度也变得庄重了不少。 而在众位家臣面前与宰予会面,就是赵鞅表达重视的一种手段。 赵鞅微笑着伸手指向宰予身边的子贡问道:“这位是?” 宰予听了,也笑着回道:“这是与我同在孔夫子门下学习的同学,端木赐。您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如同称呼我为子我一样,称呼他为子贡。” 其实宰予一开始说,要带子贡去拜见赵鞅,子贡是拒绝的。 因为,不能你说让我见,我就马上见。 但当宰予掏出《管子》的另外几篇后,子贡立马就遵从本心了。 子贡拱手拜见道:“赵子。” “原来您也是孔仲尼的弟子啊!” 赵鞅夸赞道:“天下人都说仲尼贤能,他的学生也各有所长。我本以为能够见到孟伯和子我就已经是莫大的福气了,没想到居然还能见到您。” 赵鞅一顿彩虹屁拍的子贡舒适无比,他自然也会开口恭维赵鞅。 “赐早就听说,您在晋国国内常常奉行仁义的举措。 而在国外,又能主持黄父之盟,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朝的叛乱,使得王室复归洛邑。 我虽身居鲁国,但对您的声名却早已是心向往矣。 所以这次子我告诉我,有机会能够前来拜见您,我便毫不犹豫地来了。 能够与您会面座谈,这又何尝不是赐的荣幸呢?” 赵鞅听了这段话,不由笑道:“我原以为子我已经可以算作能言善辩的典范了,没想到您也毫不逊色啊!” 说到这里,赵氏家臣中忽然站出一人:“下臣董安于,敢请主君允许我向来客求教。” 赵鞅点头道:“允。” 董安于? 宰予和子贡眉头齐齐一皱。 他们俩虽然平时都不太着调,但这次为了履行好出使晋国的职责,可是着实下了一番苦工。 因为夫子在他们出使晋国之前,就曾拿当年齐顷公干出的事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