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到底知不知礼? (第1/2页)
,尊师孔仲尼 十余辆马车疾驰在郊外的原野上。 孔夫子缁衣白裳,头戴四旒冠冕,腰系玉珩素带,手持旌节,一丝不苟的端坐于车上。 如果让宰予和子贡看见夫子这副打扮,都不用夫子告诉他们,他俩就能知道他老人家是打算干什么。 因为夫子曾教过他们: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之所以被称之为华夏,正是因为隆盛的礼仪与华美的服饰。 而中原国家自称华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向周边的戎狄蛮夷炫耀。 我们这些诸夏阔气、文明,不像你们这帮蛮夷,穿个破兽皮,你有什么可豪横的啊? 穷也就算了,偏偏还不懂礼貌,说你两句你还不乐意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诸夏都是老人上人了。 而夫子今天穿的这么华,坐的这么夏,手里还拿着旌节,想必是奉受了国君的命令,准备去往四方传达命令。 事实上,的确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春耕的时节已经到来,为了督促各地按时完成春耕任务,鲁君特地派出了数名大夫前往各地视察。 孔子视察的片区集中于鲁国北方,所以宰予的封地自然也被囊括其中。 其实,对于大夫的私人封地,孔子本不用这么上心。 如果换了其他人来,基本也就是走个过场。 但奈何孔子就是个较真的人,再加上宰予这小子因为心虚,竟然有快一年的时间没敢去见他老人家。 就算他偶尔要回曲阜办点公事,也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生怕与夫子撞个正着。 毕竟有很多事,他没办法和夫子解释清楚。 孔子的脸上看不出表情,而在他身旁陪同出行的颜回则有些心不在焉。 颜回虽然依然还是御史,但却因为工作出色,爵位小升一级,从下士变成了中士。 但升官自然不是白升的,作为中士御史,颜回也摇身一变成了小领导了。 他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外,还要管理手下的两个下士御史,以及二十多个协助工作的吏员。 而因为颜回在去年的春耕工作中表现出色,所以上级领导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精神,让颜回牵头完成鲁国今年的春耕上计工作。 而就颜回这些天陪同夫子视察各地的情况来看,这活儿恐怕不太好干啊! 而一旁的战车上,还站着个熟悉的面孔。 那正是负责保护孔子一行安全的卒长子路。 子路站在车上极目远眺,忽然开口道:“我看见在田地上耕作的农人了,夫子,咱们应该已经快要到达菟裘的地界了。” 孔子听到这话,微微点头,突然出声道:“车速慢下来。” 子路问道:“啊?为什么?” 颜回回道:“夫子应该是想仔细的观察子我治理菟裘的成效吧? 子我治理菟裘快一年的时间。 他刚到任时,经常能在曲阜听到关于他的诋毁之声。 后来,听到的又全是关于他的赞誉之声。 这样的事情实在不合情理,夫子大概是想弄明白子我治理菟裘的真正成效吧?” 子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于是下令随行车马放慢速度。 孔子坐在马车上,观望着四处的田野,田地里的农人们正辛勤耕作着,从淄水通来的沟渠里灌满了河水,通过田垄间的水道一路向前,最终与菟裘的护城河交汇。 孔子见了一言不发,只是微微点头。 颜回见了,近日来紧绷的神情也逐渐松弛了下来,长长的呼了口气。 子路见他俩这副表情,也猜不透这两个谜语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现在如果再问,好像搞得他很笨一样。 于是子路只得暂且压下疑惑,命令车队继续前进。 马车驶入城内,他抬头望向街道两边房屋,看到了从道路上驾着大车、载着货物来往于市集与城门外的商贾。 孔子见了,又是轻轻颔首。 子路也不知道夫子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问道:“夫子,我们现在去哪里呢?” 孔子道:“去府衙。” 众人的车驾来到府衙前,还未等下车,便碰见了来府衙申请经费的申枨。 申枨原本大大咧咧的走在路上,忽然见到府衙前停了一堆马车,正想上前盘问两句,就看见车上下来个比他高出一个头的黑脸大汉。 待到申枨看清他的面容,更是吓得纳头便拜:“夫子,您怎么来了?” 孔子听到这话,只是微微摇头:“枨啊!近来可好?” 申枨赶忙回道:“托您记挂,我最近过得还行。您要不现在这里稍等片刻,我现在就去把子我、子贡、子有、子羔他们一起叫过来。” 谁知孔子听了这话,只是笑着摇头:“不用了。他们估计很忙吧?你带我去府衙里面转转,我看完便离开,就不打扰他们了。” 申枨被夫子的这段话也搞得摸不着头脑。 夫子这身打扮,难道不是来视察的吗? 如果是视察的话,怎么能不见当地的主官就走了呢? 但申枨也不敢多问,既然夫子都这么说了,那他就带夫子转一圈吧。 于是申枨只得硬着头皮在前方领路,行进之中,他还不忘把腰间挂着的金玉收到袖子里,生怕夫子再来一句:枨也欲,焉得刚。 在他的带领下,孔子在府衙中转了一圈,便点了点头向申枨拜别了。 申枨站在府衙的高台上,望着夫子的车驾离开府衙门前,一时之间还没怎么反应过来。 夫子这是什么意思? 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