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晋五伐我,卫犹能战!(5K2) (第3/3页)
来问问,看看有没有什么破解的办法。” “我这就去把王孙子叫回来,诸位先在这里等着,我去去便回。” 一位大夫立刻起身朝着刚出门没多久的王孙贾追了过去。 不多时,王孙贾便被请了回来。 “王孙子,昨日盟会上晋人到底是怎么说的?” 王孙贾回道:“就如国君方才所说。” 史鱼暗示道:“难道如果卫国有了祸难,工匠和商人们就可以避免吗?” 王孙贾眼中闪过一丝流光,他也是个聪明人,哪里能不明白史鱼的意思。 王孙贾开口道:“晋人除了要求国君和列位大夫的儿子作为人质,还要求将帝丘的工匠和商人迁往晋国,让他们去侍奉我国的太子与各位君子。” 弥子瑕听到这话,当即起身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事可成了。” 史鱼也起身冲着在场的大夫们说道:“现在列位应当知道要怎么做了吧?” 北宫结犹豫着,终究是咬着牙回道:“既然诸位的意见都是如此,北宫结又怎么敢不服从诸位?就这么做吧!” …… 数日之后,帝丘社庙前,人头攒动,哭闹声响成一片。 卫太子蒯聩站在队伍最前,跟随在他身后的,是一群身穿粗麻衣、手牵马缰的大夫之子。 而在他们之后,则是由数百名工匠和商人组成的长队,他们与妻儿相拥而泣,哀叹着自己的命运,为这一次阔别家乡的漫长旅途感到悲哀。 这几天里,晋人在盟会上的所作所为传遍帝丘的大街小巷。 每一个卫人都知晓了晋人的暴虐,以及他们欺压卫国的行为。 因此,这些工匠商旅与他们的妻儿也知道,这一次去往晋国,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归了。 诸夏子民向来思念故土,也正因如此,所以在礼法中,流刑一向被视为仅次于处死的重罪。 而现在,这些即将迁往晋国的匠人商人,无异于被判处了流刑。 妻离子散,与家破人亡相比,又有何异呢? 王孙贾站在社庙的高台上,看着台下的乱象,又抬眼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忽的高喊一声。 “时辰已到,准备出发!” 一声令下,然而不少人却仍旧不愿撒手,随行护卫在旁的甲士试图将人群分隔开。 可这些人抬眼望去,附近都是自己的街坊邻居,随队出发的人力还有一些是同辈亲族,所以在努力了一阵后,他们也不忍动手了。 站在最前排的大夫之子们看到这个情况,一个个气的把背在身上的篾筐往地上一摔。 他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性急冲动的年纪。 看到国人一个个沦入这样的惨地,他们哪里能咽的下这口气? 这群人来到王孙贾的面前跪地请愿道。 “大夫!我等只听说过战争失利后,才要派遣人质、进献财物。现在战也未战,就打算派出人质向晋人求和,天下间有这样的道理吗!” 有了他们带头,那些一直憋着满肚子邪火的甲士们也终于忍不住了。 他们也来到高台下请战道。 “卫国虽小,晋国虽强。但我们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如此活着受辱!” 请战之声响彻全场,那些准备出发前往晋国的匠人商旅也纷纷跪地。 “我等不敢惜命,只求尸首埋于故土。” 而那些站在街道旁围观的国人们,看见同胞的如此惨重,也担心这样的命运不知何时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他们也大声嚷嚷道:“我等也向大夫请战!请大夫将我们的话,转达给国君!” 社庙高台上的大夫们看到此情此景,也纷纷向王孙贾点头。 王孙贾不敢怠慢,他向众位国人拱手施礼:“王孙贾,岂敢不从万民之所愿?!” 他调头走向社庙,请出了身着丧服在社庙祈祷的卫侯。 民众见卫侯走出,纷纷伏地请愿道:“请国君下令与晋国开战!” 卫侯看到这里,被气氛所感染,胸口也忍不住涌上一股悲壮之情。 他朗声问道:“如果卫国背叛晋国,晋国连续攻打我们五次,该怎么办?” 国人高举手臂,甲士振戈捶胸。 他们齐声回道:“晋五伐我,卫犹能战!” 王孙贾上前问道:“那么应当先背叛晋国,发生危险再送人质,还不晚吧?” 卫侯闻言,只是微微点头。 “取我剑来!” 他一把扯下身上的丧服,露出掩藏在服饰下的丹漆犀甲。 卫侯从王孙贾的手中接过长剑,uu看书剑刃出鞘直指西方。 “背盟,叛晋!” …… 曲阜郊外,宰予坐在晃晃悠悠的战车上,他的身后是一辆辆装满了粮食的大车。 他的手里捧着两份分别从帝丘和临淄传来的报告。 宰予的眼睛扫过上面的文字,嘴里啧啧道:“齐、卫出兵,联合伐晋。天下不太平啊!” 子贡坐在宰予的身边,他的手里同样捧着份文件。 “你还有心思笑?你看看这是什么。” 宰予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阳虎这是犯病了吗?!” ------题外话------ 读者,选下一届话事人的问题上,你会支持我吧? ――节选自《宰予日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