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风云录_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侯公划界思天下 霸王初闻鸿沟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侯公划界思天下 霸王初闻鸿沟界 (第2/2页)

或者将军去打仗。

    郑忠没有选择独立到外面领兵,一直跟在刘邦身边,常在刘邦身边什么没见过,可即便如茨人,

    也觉得项羽营造出来的氛围就是要给汉使一种无形的威压,在谈判上可以很自然的占据一些优势。

    其实在出发时郑忠曾问过侯公一个问题,既然汉已占据下大半,具有绝对的优势,

    为何不令楚霸王派出一个使者,来到汉营,在汉营进行谈判,将谈判的主战场握在大汉的手郑

    侯公则言楚使曾中陈平之计,成为项羽罢免范增的导火索,虽然项羽有心收权,然没有弄死自己谋士之心,范增之死以及内部的紊乱皆是离间计的原因,项羽曾敢再来一次。

    这一番言语使得郑忠对候公刮目相看,虽然没在汉军中任职,但情况还是那么了解。

    知己知彼,侯公给人一种知下大事的样子。

    只见侯公面对项羽的直视,开口道,“霸王起于江东,披坚执锐,诛暴秦,立诸王,所行为何?”

    候公没有顺着项羽的思路,而是来一击灵魂的拷问。

    项羽当年豪情万丈,杀郡守段通,收江东子弟,北击秦军,诛杀秦王子婴,焚烧咸阳,威震八方,所思为何,不过是灭秦复楚,不是复芈姓之楚,而是建立项氏的万世基业。

    不过项羽当着侯公的面自然不会这么,“寡人起于江东,皆因是秦无道,寡人与诸侯共诛暴秦,自当复诸国社稷,续香火,少严法酷刑,还下一个安稳日。”

    侯公问起这个问题后,项伯眉头一皱,项冠瞪眼看着侯公,心想,什么意思,问项王此句,不就是在质疑西楚的国策,质疑他们项氏起事的初衷,但仅限于此,只听侯公接着道,“项王有诛暴政,行仁政于下之心,何不休战讲和?”

    候公的话未直接冲着讲和,竟然另辟蹊径,询问项羽的称霸初心,再让项羽不自觉的先同意讲和。

    对于刘邦请和已经不是第一次,曾经在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断绝甬道后,刘邦请和,

    那个时候项羽在气头上,没有同意,那时的范增也主张急攻,免得后患无穷,所谓的欲予之而弗取,反受其咎。

    如今项羽心中也期盼和解,下太平,连年的亲自征战,外加诸多爱将的死去,霸王熊心有些疲软。

    只见项羽双瞳变换不定,怒气呵出,“前汉使所言,欺寡人账下无人,此乃和解诚意乎?”

    话里有话,侯公从项羽的语气上可以听出,他不再反对和解,有和解释放人质的可能,这也是陆贾前面打好的基础。

    这些都是主观原因,侯公知道客观原因才是导致项羽开始考虑和解的问题。

    侯公道,“兵无常势,此一时彼一时也,强国有下坡,弱国有崛起,此时楚弱汉强,纵使同意前言所指,待项王兵强马壮之日,必会复取失地,如此再生战火,不息不朽,

    故而汉王托臣来言和;念昔日兄弟之约,愿归还所侵之地,以鸿沟为界,以东为楚,以西为汉,以此为诚意,愿项王释放刘太公,楚汉结万年好合。”

    侯公知道话多话少都不妥的道理,直接开门见山,也懒得废话,直接将鸿沟为界的底牌亮出。

    故而鸿沟为界四个字直接让项羽、项伯、项冠、灵常、季布五人变色。

    这个条件相对于陆贾所提,相当有诱惑力。

    鸿沟为界让项羽那阴沉的脸色缓和不少,然后他做出一个决定,紧急商议,让侯公和两位勇士暂在卿帐内休息。

    昔日的西楚拥有下九郡,兵强马壮,号令下,名为霸王,如今居然要和汉以鸿沟为界,

    项冠表示不服,愿意再战汉军,不,他直接率一支彪悍精锐,悄然绕道,直接去打函谷关,或者武关,直接攻入关郑

    项伯直接摇头表示拒绝,甚至还训斥项冠,做事要冷静,需三思,还想打入关中,恐怕还没到函谷关或者武关,途中就被各自的守军联合灭掉。

    灵常也赞成道,“然也,汉将吕泽一直镇守成皋,其麾下战将如云,节制各地兵马,欲进入函谷关,何其难也。”

    两位人物的反对让项冠打消这个念头。

    项冠立刻又提出新的看法,居然和解,西楚不能吃亏,除之前的九郡,还可以和汉分食三河之地

    几人陷入深思,尤其是项羽,也在考虑和解后的各种利益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